教學機器人-CubicTutor

油壓乙級 證照專業知識測驗




    CubicPower晶智能中心 專業證照基本知識測驗
    關鍵字分類 科目: 油壓乙級

    是非題- 正確的打(O) 錯誤的打(X)


    油壓
    1.( ) 充氣活塞 式 為油壓系統中經常使用之蓄壓器種類
    2.( ) 機件小產生的力量大 是油壓傳動機構的主要特性
    3.( ) 有關抗衡閥(counter-balancevalve)使用狀況的敘述, 可以防止某一支直立安裝之負載油壓缸,因自重而自然落下 為真
    4.( ) 有關油壓缸的出力與速度調整,敘述 缸徑愈小,速度愈快 為真
    5.( ) 我們為了防止油壓泵的震動傳達至整個油壓系統產生共振,最好的方法為 使用軟管將泵浦與系統接合
    6.( ) 油壓系統中有吸入管徑(ds)壓力管徑(dp)回油管徑(dr)其大小之安排順序為 ds>dr>dp
    7.( ) 油壓系統會發生熱量,主要是通過 流量控制閥 閥件所產生的
    8.( ) 油壓缸使用進油節流(meter-in)控制速度,敘述 適用於油壓缸壓力檢出的場合 為真
    9.( ) 油壓馬達的依結構種類有 柱塞馬達
    10.( ) 要增加油壓馬達輸出轉矩,敘述 增大馬達的每轉排量 q 為真


    壓力
    1.( ) 吸收衝擊壓力 情形所使用之氣囊式蓄壓器,其充氣壓力(P1)需達工作壓力(P 2) 60~70%
    2.( ) 溢流閥的作動不良 為液壓系統中,發生致動器的出力降低現象可能的因素
    3.( ) D 四處.,試問 D 的順向開啟壓力(crackingpressure)及其功能為 0. 3 0.5kgf/cm 可使抗衡閥 在油壓管線上有反向油流能正常通過~
    4.( ) 在系統中,能同時獲得多段壓力的是 減壓閥
    5.( ) 有關抗衡閥(counter-balancevalve)使用狀況的敘述, 抗衡閥的 設定壓力需以負載重量除以活塞環狀面積稍高些,以保證抗衡動作的可 靠性 為真
    6.( ) 有關油壓缸的出力與速度調整,敘述 缸徑愈小,速度愈快 為真
    7.( ) 有關順序閥(sequencevalve)使用狀況的敘述, 作為順序動作使用時,順序閥的設定壓 力需比油壓缸行走中工作壓力高 5 8kgf/cm2,以保證順序動作的可靠性 當檢測一支進油控制之 油壓缸是否達端點位置時,需使用外導型順序閥且引導壓連接於節流閥 之二次側~為真
    8.( ) 有關輪葉泵的特性, 對壓油的品質要求高 正確
    9.( ) 於液壓系統中,發生致動器的動作不平順現象可能的因素有 外部負荷變動過大
    10.( ) 油壓泵輸出功率之公式,P 表壓力、單位為 kgf/cm2,Q 表流量、單位為 l/min, 2 為真


    為真
    1.( ) 各種壓力控制閥件在 當使用於單一方向流動的管線上,壓力控制閥件不需要 情況下需要並接止回閥,敘述何者為真
    2.( ) 有關抗衡閥(counter-balancevalve)使用狀況的敘述, 抗衡閥的 設定壓力需以負載重量除以活塞環狀面積稍高些,以保證抗衡動作的可 靠性 為真
    3.( ) 有關油箱的問題,敘述 需有適當的透氣孔,以防內部 會產生真空現象 為真
    4.( ) 有關油壓的卸載(unloading)回路,敘述 增加泵浦使用壽命 為真
    5.( ) 有關油壓馬達剎車回路,敘述 可防止 油壓管路爆裂的可能性 為真
    6.( ) 有關減壓閥(reducingvalve)使用狀況的敘述, 要控制油壓缸速度時,速度控制閥應 置於減壓閥之後 為真
    7.( ) 有關預充閥(prefillvalve)的敘述, 一般可分為真空自吸及引導作動兩種型式 為真
    8.( ) 油壓缸使用分洩節流(bleed-off)控制速度,敘述 產生的熱能較低 為真
    9.( ) 油壓缸的安裝如採用前端凸緣式安裝,敘述 受推力時,負載是由固定螺栓承受 為真
    10.( ) 計算油壓缸使用流量的公式(假設容積效率 =1),以 ,Q:l/min、A:cm2、 V:m/min 為真


    如下圖


    使用
    1.( ) 吸收衝擊壓力 情形所使用之氣囊式蓄壓器,其充氣壓力(P1)需達工作壓力(P 2) 60~70%
    2.( ) 四口三位液控方向閥(電磁控制引導操作換向閥)中之引導閥所使用的中 立位置為 ABT
    3.( ) 在有使用蓄壓器之油壓系統使用流量,試問由 必要流量乘上系統的洩漏係數 項目總和決定
    4.( ) 有關油壓系統最高使用壓力的決定,以致動器最大工作壓力,敘述 加上泵出口到方向控制閥之壓力損失 為真
    5.( ) 有關減壓閥(reducingvalve)使用狀況的敘述, 從高壓往低壓減壓時,排泄口會一直排油 為真
    6.( ) 有關溢流閥(reliefvalve)使用狀況的敘述, 引導動作型溢流閥的引導口可以做為遙控壓力使用 為真
    7.( ) 我們為了防止油壓泵的震動傳達至整個油壓系統產生共振,最好的方法為 使用軟管將泵浦與系統接合
    8.( ) 油壓比例方向閥為一個雙方向的比例節流閥,使用時可以有 如控制訊號為-10V +10V,愈靠近 0V 獲得 流量愈小 可無段控制油壓致動器 速度快慢 等特點~特 點
    9.( ) 油壓缸使用進油節流(meter-in)控制速度,敘述 適用於正負荷穩定的場 合 為真
    10.( ) 配合油封使用之軸,其表面粗糙度通常約為 0.4 1.6S~


    所示


    馬達
    1.( ) 吸入側的流速 與「油泵吸入阻力」有關
    2.( ) 徑向形 活塞式馬達 屬於定排量型的液壓馬達
    3.( ) 輪葉馬達 屬於定排量型的液壓馬達
    4.( ) 一般單輪葉形擺動馬達迴轉角為 280°
    5.( ) 可變容量泵與固定容量泵基本差異是 適用較高轉數〈RPM〉馬達
    6.( ) 有關油壓馬達剎車回路,敘述 可防止 油壓管路爆裂的可能性 為真
    7.( ) 有關液壓泵和液壓馬達的敘述, 都是屬於能量轉換裝 置 正確
    8.( ) 我們一啟動馬達時,保險絲即燒斷或無熔絲開關即跳脫, 馬達的啟動方式設計不良 為引起 的原因
    9.( ) 油壓系統中使用單一壓力型比例控制閥驅動油壓馬達,即可簡單的控制 油壓馬達 扭矩大小 特性
    10.( ) 油壓馬達每轉容量 q=20cc/rev、轉速 n=1200rpm、入口壓力 =140kgf/cm 2、出口壓力 =10kgf/cm2、馬達的機械效率 =0.95、容積效率 =0.92,驅 動油壓馬達的有效壓力為 130


    系統
    1.( ) 充氣活塞 式 為油壓系統中經常使用之蓄壓器種類
    2.( ) 下列有關油壓系統的敘述 流量愈大,流經節流口的壓力差 愈大黏度愈小,內漏愈嚴重油壓缸 缸徑愈大,速度愈慢 有誤
    3.( ) 在有使用蓄壓器之油壓系統使用流量,試問由 必要流量乘上系統的洩漏係數 項目總和決定
    4.( ) 在煞車迴路中,對於煞車溢流閥的敘述, 調定壓力要高於系統溢流閥之調定壓力 正確
    5.( ) 有關油壓系統的油流經孔口型節流口之流量,與 入出口壓力差 P 平 方根成正比 因素有關
    6.( ) 有關溢流閥(reliefvalve)使用狀況的敘述, 引導動作型溢流閥經常做為系統 最高壓力控制用 為真
    7.( ) 我們為了防止油壓泵的震動傳達至整個油壓系統產生共振,最好的方法為 使用軟管將泵浦與系統接合
    8.( ) 油壓系統中有吸入管徑(ds)壓力管徑(dp)回油管徑(dr)其大小之安排順序為 ds>dr>dp
    9.( ) 油壓系統中使用單一流量型比例控制閥驅動油壓缸,即可簡單的控制油 壓缸 速度 特性
    10.( ) 油壓系統中所指的控制閥指的是 壓力控制閥


    控制
    1.( ) 以電氣連續控制壓力、流量等的出力,還可以開放迴路作遙控,多段連 續控制等之閥為 油壓 比例電磁閥
    2.( ) 四口三位液控方向閥(電磁控制引導操作換向閥)中之引導閥所使用的中 立位置為 ABT
    3.( ) 有關減壓閥(reducingvalve)使用狀況的敘述, 使用於 油壓缸入口,可控制油壓缸出力 為真
    4.( ) 有關減壓閥(reducingvalve)使用狀況的敘述, 從高壓往低壓減壓時,排泄口會一直排油 為真
    5.( ) 有關順序閥(sequencevalve)使用狀況的敘述, 作為順序動作使用時,順序閥的設定壓 力需比油壓缸行走中工作壓力高 5 8kgf/cm2,以保證順序動作的可靠性 當檢測一支進油控制之 油壓缸是否達端點位置時,需使用外導型順序閥且引導壓連接於節流閥 之二次側~為真
    6.( ) 有關溢流閥(reliefvalve)使用狀況的敘述, 引導動作型溢流閥經常做為系統 最高壓力控制用 為真
    7.( ) 伺服機構主要用於控制物體 位置 特性
    8.( ) 具壓力補償控制功能,且可以容許油壓泵衝程機構超過中心位置使油壓 泵當作壓力補償馬達一樣的控制器以 超中線壓力調節器 為宜
    9.( ) 油壓系統中使用比例方向型控制閥驅動油壓缸,即可簡單的控制油壓缸 加減速 特性
    10.( ) 油壓系統中使用比例方向型控制閥驅動油壓缸,即可簡單的控制油壓缸 速度 特性


    流量
    1.( ) 下列有關油壓系統的敘述 流量愈大,流經節流口的壓力差 愈大黏度愈小,內漏愈嚴重油壓缸 缸徑愈大,速度愈慢 有誤
    2.( ) 水冷卻器使用時水的流量與油流量之比例為 1:2
    3.( ) 可以控制油壓泵的輸出保持在預定流量而不受油壓泵轉動速率及系統壓 力之影響之控制器,以 恆流控制器 為宜
    4.( ) 在有使用蓄壓器之油壓系統使用流量,試問由 必要流量乘上系統的洩漏係數 項目總和決定
    5.( ) 在沒使用蓄壓器之油壓系統使用流量,試問由 同時工作的各致動器總合使用流量 項目總和決定
    6.( ) 有關卸載閥(unloadingvalve)內部結構的敘述, 引導方 式全是外部引導 為真
    7.( ) 有關卸載閥(unloadingvalve)內部結構的敘述, 閥的額定流量要滿足系統需求,當最大流量通 過時,一次側壓力需小於 3.5kgf/cm2 為真
    8.( ) 有關油壓缸的出力與速度調整,敘述 缸徑愈小,速度愈快 為真
    9.( ) 有關溢流閥(reliefvalve)使用狀況的敘述, 引導動作型溢流閥的引導口可以做為遙控壓力使用 為真
    10.( ) 有關溢流閥(reliefvalve)使用狀況的敘述, 直動型溢流 閥的反應非常靈敏,但額定流量較小 為真


    邏輯
    1.( ) 油壓邏輯元件依功能分類有 開關元件和調壓元件二種
    2.( ) 油壓邏輯開關元件之功能為 方向控制
    3.( ) 油壓邏輯開關元件可做方向控制而附加開度限制器時亦可做為 流量控 制
    4.( ) 常閉式調壓邏輯元件一般可作為 溢流閥主級或旁通型壓補閥


    引導
    1.( ) 引導逆止 閥 這一種閥不屬於壓力控制閥
    2.( ) 四口三位液控方向閥(電磁控制引導操作換向閥)中之引導閥所使用的中 立位置為 ABT
    3.( ) 用引導溢流閥配合溢流閥做為遠隔控制時,為避免干擾,主閥之壓力設 定至少應高出引導溢流閥之壓力為 10%
    4.( ) 有最好的流量曲線,但對塵土也最敏感,壓力反應性比較慢,可以限制 系統內的壓力以 引導操作式洩壓閥 壓力控制閥為宜
    5.( ) 有關抗衡閥(couterbalancevalve)之敘述, 內部引導、內部 洩放附止回閥 為真
    6.( ) 有關卸載閥(unloadingvalve)內部結構的敘述, 引導方 式全是外部引導 為真
    7.( ) 有關卸載閥(unloadingvalve)內部結構的敘述, 排泄(Drain)方式 有內部排泄與外部排泄 為真
    8.( ) 有關卸載閥(unloadingvalve)內部結構的敘述, 閥的額定流量要滿足系統需求,當最大流量通 過時,一次側壓力需小於 3.5kgf/cm2 為真
    9.( ) 有關順序閥(sequencevalve)使用狀況的敘述, 可以確 保某一支油壓缸基本作動壓力 8kgf/cm2,以保證順序動作的可靠性 當檢測一支進油控制之 油壓缸是否達端點位置時,需使用外導型順序閥且引導壓連接於節流閥 之二次側~為真
    10.( ) 有關順序閥(sequencevalve)使用狀況的敘述, 作為順序動作使用時,順序閥的設定壓 力需比油壓缸行走中工作壓力高 5 8kgf/cm2,以保證順序動作的可靠性 當檢測一支進油控制之 油壓缸是否達端點位置時,需使用外導型順序閥且引導壓連接於節流閥 之二次側~為真


    迴路
    1.( ) 分洩迴路 迴路動力效率最好
    2.( ) 增壓 器 迴路無法加快油壓缸之活塞速度
    3.( ) 以電氣連續控制壓力、流量等的出力,還可以開放迴路作遙控,多段連 續控制等之閥為 油壓 比例電磁閥
    4.( ) 可以使油壓系統小形化,且迴路構成容易,減少接頭的洩油,減少配管 振動的噪音效果是屬於 積層型油壓 閥
    5.( ) 在一差動迴路中欲得前進與後退速度相同,則活塞兩側面積比應為 2:1
    6.( ) 在油壓迴路中使用的順序閥迴路是 內部導壓外部排泄
    7.( ) 在油壓迴路中使用的順序閥迴路是 外部導壓外 部排泄
    8.( ) 在高低壓迴路中低壓側卸載閥的迴路屬於 外部 導壓內部排泄
    9.( ) 在高低壓迴路中低壓側卸載閥的迴路屬於 外部導壓外部排泄
    10.( ) 在煞車迴路中,對於煞車溢流閥的敘述, 煞車溢流閥 是一般的溢流閥 正確


    溢流閥
    1.( ) 致動器的內漏增大 為液壓系統中,發生致動器的出力降低現象可能的因素
    2.( ) 溢流閥的作動不良 為液壓系統中,發生致動器的出力降低現象可能的因素
    3.( ) 用以設定系統之最高壓力值,常被視為安全閥的是 溢流閥
    4.( ) 在煞車迴路中,對於煞車溢流閥的敘述, 調定壓力要高於系統溢流閥之調定壓力 正確
    5.( ) 有關高、低壓複合泵的敘述, 卸載閥屬於外部引壓、 內部排泄型 正確
    6.( ) 有關溢流閥(reliefvalve)使用狀況的敘述, 引導動作型溢流閥的引導口可以做為遙控壓力使用 為真
    7.( ) 有關溢流閥(reliefvalve)使用狀況的敘述, 直動型溢流 閥的反應非常靈敏,但額定流量較小 為真
    8.( ) 油壓系統會發生熱量,主要是通過 流量控制閥 閥件所產生的
    9.( ) 非用於夾持工作之油壓系統的溢流閥設定壓力為 70kgf/cm 2,則理想工作壓 力應為 60 63kgf/cm2~
    10.( ) 溢流閥(relief valve)產生共振的原因是 設定 壓力太低或太接近另一閥門的設定值


    應為
    1.( ) 在一差動迴路中欲得前進與後退速度相同,則活塞兩側面積比應為 2:1
    2.( ) 非用於夾持工作之油壓系統的溢流閥設定壓力為 70kgf/cm 2,則理想工作壓 力應為 60 63kgf/cm2~
    3.( ) 若電源頻率 60HZ 六極之電動馬達轉數,理論上應為 1200rpm
    4.( ) 液壓引導型四口三位電磁閥,其作為引導閥之閥軸應為 A.B.T 相通
    5.( ) 電動機與油泵若採皮帶傳動,其設計成一對三級相等塔輪,被動輪轉速最 低為 50rpm,則主動輪轉速應為 1150 2200


    元件
    1.( ) 油泵 元件在油壓系統中能產生油流
    2.( ) 一般而言影響液壓元件故障率最大的因素為 液壓油 的清淨度
    3.( ) 一般常於元件上的螺紋調整桿上加掛一螺帽,其功能為 定位
    4.( ) 元件 SSR 有光隔離的效果
    5.( ) 元件符號 元件 表示 OFF 延遲型 計時器的 b 接點 不正確
    6.( ) 油壓機器各元件位置決定後,實施配管焊接作業,依序應從 高壓、大口徑 開 始
    7.( ) 油壓邏輯元件依功能分類有 開關元件和調壓元件二種
    8.( ) 油壓邏輯開關元件之功能為 方向控制
    9.( ) 油壓邏輯開關元件可做方向控制而附加開度限制器時亦可做為 流量控 制


    特性
    1.( ) 油壓傳動機構慣性小反轉容易 是油壓傳動機構的主要特性
    2.( ) 潤滑性佳 為磷酸酯系液壓油的特性
    3.( ) 有關伺服系統中之靜態、動態特性,敘述 動態特性是指瞬間狀態的反應特性 為真
    4.( ) 有關油壓的特性,敘述 使用 油壓可得到廣泛的無段變速 正確
    5.( ) 有關油壓的特性,敘述 漏油會影響油壓的性能 正確
    6.( ) 有關活塞泵的特性, 效率高,容易得到高壓 正確
    7.( ) 有關輪葉泵的特性, 運轉平穩,壓力脈動小 正確
    8.( ) 有關齒輪泵的特性, 不適用在中高壓系統場合 正確
    9.( ) 有關齒輪泵的特性, 造簡單維修容易 正確
    10.( ) 有關積層閥(modularvalves)的特性, 迴路的壓力損失較少,可節約能源 為正確


    電磁閥
    1.( ) 以電氣連續控制壓力、流量等的出力,還可以開放迴路作遙控,多段連 續控制等之閥為 油壓 比例電磁閥
    2.( ) 有一以油壓缸推動之垂直升降搬運機構,可採用 5/3 中位釋壓型電磁閥+引導式逆止閥 方式或電磁閥來達 成於油壓缸中間區域停止不掉落
    3.( ) 油壓比例電磁閥的頻率應答數為 10Hz 以下
    4.( ) 液壓引導型四口三位電磁閥,其作為引導閥之閥軸應為 A.B.T 相通
    5.( ) 液壓引導型電磁閥,為使其正常操作引導壓力至少是 3.5kg/cm 2


    一般
    1.( ) 一般三輪葉形擺動馬達迴轉角為 60°
    2.( ) 一般回油管路中作動油的流速為 2.5 3.5m/s~
    3.( ) 一般油泵中,最高及最低轉速範圍最大者為 齒輪 泵
    4.( ) 一般油泵的性能曲線會有 容積效率與總效率
    5.( ) 一般常於元件上的螺紋調整桿上加掛一螺帽,其功能為 定位
    6.( ) 一般單輪葉形擺動馬達迴轉角為 280°
    7.( ) 一般壓油管路中,作動油的流速為 4 6m/ s~
    8.( ) 有關油壓差動回路,驅動油壓缸,敘述 可縮 短循環時間 等 為真
    9.( ) 有關液壓泵和液壓馬達的敘述, 一般 軸向形活塞馬達活塞的數目為奇數 正確
    10.( ) 有關預充閥(prefillvalve)的敘述, 一般可分為真空自吸及引導作動兩種型式 為真


    作為
    1.( ) 有關順序閥(sequencevalve)使用狀況的敘述, 可以確 保某一支油壓缸基本作動壓力 8kgf/cm2,以保證順序動作的可靠性 當檢測一支進油控制之 油壓缸是否達端點位置時,需使用外導型順序閥且引導壓連接於節流閥 之二次側~為真
    2.( ) 有關順序閥(sequencevalve)使用狀況的敘述, 作為順序動作使用時,順序閥的設定壓 力需比油壓缸行走中工作壓力高 5 8kgf/cm2,以保證順序動作的可靠性 當檢測一支進油控制之 油壓缸是否達端點位置時,需使用外導型順序閥且引導壓連接於節流閥 之二次側~為真


    可以
    1.( ) 合成油 這一種液壓油可以承受較高的運轉溫度
    2.( ) 可以使油壓系統小形化,且迴路構成容易,減少接頭的洩油,減少配管 振動的噪音效果是屬於 積層型油壓 閥
    3.( ) 可以控制油壓泵的輸出保持在預定流量而不受油壓泵轉動速率及系統壓 力之影響之控制器,以 恆流控制器 為宜
    4.( ) 可變容量泵與固定容量泵基本差異是 省馬力
    5.( ) 可變容量泵與固定容量泵基本差異是 最大 吐出量可以調整
    6.( ) 可變容量泵與固定容量泵基本差異是 須加外部排泄
    7.( ) 可變容量泵與固定容量泵基本差異是 適用較高轉數〈RPM〉馬達
    8.( ) 有最好的流量曲線,但對塵土也最敏感,壓力反應性比較慢,可以限制 系統內的壓力以 引導操作式洩壓閥 壓力控制閥為宜
    9.( ) 有關順序閥(sequencevalve)使用狀況的敘述, 可以確 保某一支油壓缸基本作動壓力 8kgf/cm2,以保證順序動作的可靠性 當檢測一支進油控制之 油壓缸是否達端點位置時,需使用外導型順序閥且引導壓連接於節流閥 之二次側~為真
    10.( ) 有關順序閥(sequencevalve)使用狀況的敘述, 作為順序動作使用時,順序閥的設定壓 力需比油壓缸行走中工作壓力高 5 8kgf/cm2,以保證順序動作的可靠性 當檢測一支進油控制之 油壓缸是否達端點位置時,需使用外導型順序閥且引導壓連接於節流閥 之二次側~為真


    油箱
    1.( ) 有關油箱的問題,敘述 內部需有隔板以區分回油區及吸油區 為真
    2.( ) 有關油箱的問題,敘述 需 安裝於方便維修的部位,並牢靠地固定住 為真
    3.( ) 有關油箱的問題,敘述 需有適當的透氣孔,以防內部 會產生真空現象 為真
    4.( ) 有關油箱的結構及設計,敘述 油箱壁板的厚度一般以 3 4 mm鋼板焊接而成,若容量大於 320 公升以上需增加厚度 油箱底部需有傾斜的底面,以 方便排油 內部需有隔板以區分回油區及吸油區,其目的以增加回油的 流路長度,達到充分散熱、沉澱、消泡等功能~為真
    5.( ) 有關預充閥(prefillvalve)的敘述, 一般可分為真空自吸及引導作動兩種型式 為真
    6.( ) 有關預充閥(prefillvalve)的敘述, 通常使用於大型沖 壓床機械 為真
    7.( ) 有關預充閥(prefillvalve)的敘述, 需搭配上方附加油箱使用 為真
    8.( ) 油箱之加油口過濾器一般要求應具有 100 200~


    連接
    1.( ) R、S、T 代表電源線而 U、V、W 代表感應電動機線,如 R→U、S→V、T →W 連接為正轉,結線變更仍為正轉其結線為 R→V、S→W、T→U


    壓器
    1.( ) 充氣活塞 式 為油壓系統中經常使用之蓄壓器種類
    2.( ) 吸收脈動 屬於蓄壓器的功能
    3.( ) 吸收壓力脈動 情形所使用之氣囊式蓄壓器,其充氣壓力(P1)需達工作壓力(P 2) 60~70%
    4.( ) 保壓 屬於蓄壓器的功能
    5.( ) 重碼式 蓄壓器必須直立安裝,否則無法工作
    6.( ) 儲存油源,以備緊 急之需 情形所使用之氣囊式蓄壓器,其充氣壓力(P1)需達工作壓力(P 2) 80~90%
    7.( ) 在有使用蓄壓器之油壓系統使用流量,試問由 工作循環中的平均流量 項目總和決定
    8.( ) 在沒使用蓄壓器之油壓系統使用流量,試問由 必要流量乘上系統的洩漏係數 項目總和決定
    9.( ) 有關氣囊式蓄壓器的安裝,敘述 若有多個蓄壓器裝於同一回路上,務必有管徑、管 長、流體阻力等相同條件,俾使各蓄壓器作動情形相同 為真
    10.( ) 有關氣囊式蓄壓器的安裝,敘述 需安裝於方便維 修的部位,並牢靠地固定住 為真


    功能
    1.( ) 安全 屬於蓄壓器的功能
    2.( ) 吸收脈動 屬於蓄壓器的功能
    3.( ) 快速運動 屬於蓄壓器的功能
    4.( ) 保壓 屬於蓄壓器的功能
    5.( ) D 四處.,試問 A 閥的順向開啟壓力(crackingpressure)及其功能為 23.5 5kgf/cm2 作為回油過濾器之安全閥之用~
    6.( ) D 四處.,試問 B 的順向開啟壓力(crackingpressure)及其功能為 5k gf/cm2 以上
    7.( ) D 四處.,試問 B 的順向開啟壓力(crackingpressure)及其功能為 賦於電磁閥 基本作動壓力
    8.( ) D 四處.,試問 D 的順向開啟壓力(crackingpressure)及其功能為 0. 3 0.5kgf/cm 可使抗衡閥 在油壓管線上有反向油流能正常通過~
    9.( ) 一般常於元件上的螺紋調整桿上加掛一螺帽,其功能為 定位
    10.( ) 具壓力補償控制功能,且可以容許油壓泵衝程機構超過中心位置使油壓 泵當作壓力補償馬達一樣的控制器以 超中線壓力調節器 為宜


    方向
    1.( ) 二個單向流量閥互為相反方向串聯相接,其開度設定可流通油量分別為 6L PM 及 8LPM,則通過這二個流量閥的順反向最大油量為 6 與 8LPM
    2.( ) 各種壓力控制閥件在 當使用於單一方向流動的管線上,壓力控制閥件不需要 情況下需要並接止回閥,敘述何者為真
    3.( ) 各種壓力控制閥件在 當使用於雙方向流動的管線上,壓力控制閥件就需要 情況下需要並接止回閥,敘述何者為真
    4.( ) 各種壓力控制閥件在何種情況下需要並接止回閥,敘述 當使用於單一方向流動的管線上,壓力控制閥件不需要 為真
    5.( ) 各種壓力控制閥件在何種情況下需要並接止回閥,敘述 當使用於雙方向流動的管線上,壓力控制閥件就需要 為真
    6.( ) 油壓方向閥之滑柱(spool)圓周上有環狀溝槽,主要目的是 減少滑動時阻 力
    7.( ) 油壓方向閥之滑柱(spool)圓周上有環狀溝槽,主要的目的是 減少滑動 時阻力
    8.( ) 油壓比例方向閥為一個雙方向的比例節流閥,使用時可以有 如控制訊號為-10V +10V,愈靠近 0V 獲得 流量愈小 可無段控制油壓致動器 速度快慢 等特點~特 點
    9.( ) 油壓系統中使用比例方向型控制閥驅動油壓缸,即可簡單的控制油壓缸 加減速 特性
    10.( ) 油壓系統中使用比例方向型控制閥驅動油壓缸,即可簡單的控制油壓缸 移動方向 等特性 特性


    屬於
    1.( ) 安全 屬於蓄壓器的功能
    2.( ) 快速運動 屬於蓄壓器的功能
    3.( ) 活塞 油壓泵是屬於可變排量型
    4.( ) 重力式 屬於慣性大,且對脈動及衝擊的吸收效果較小之蓄壓器
    5.( ) 輪葉 油壓泵是屬於可變排量型
    6.( ) 輪葉馬達 屬於定排量型的液壓馬達
    7.( ) 齒輪馬達 屬於定排量型的液壓馬達
    8.( ) 在高低壓迴路中低壓側卸載閥的迴路屬於 外部 導壓內部排泄
    9.( ) 有些儀表常會受潮濕、壓力、磁場影響量度結果,而產生誤差,是屬於 環境誤差
    10.( ) 有關高、低壓複合泵的敘述, 卸載閥屬於外部引壓、 內部排泄型 正確


    速度
    1.( ) 增壓 器 迴路無法加快油壓缸之活塞速度
    2.( ) 在一差動迴路中欲得前進與後退速度相同,則活塞兩側面積比應為 2:1
    3.( ) 有關油壓缸的出力與速度調整,敘述 缸徑愈小,速度愈快 為真
    4.( ) 有關油壓差動回路,驅動油壓缸,敘述 一般活塞兩側的面積比為 A 2:A2=2:1 為真
    5.( ) 有關油壓差動回路,驅動油壓缸,敘述 有較快的前進 速度 為真
    6.( ) 有關減壓閥(reducingvalve)使用狀況的敘述, 要控制油壓缸速度時,速度控制閥應 置於減壓閥之後 為真
    7.( ) 伺服機構主要用於控制物體 位置 特性
    8.( ) 油壓系統中使用比例方向型控制閥驅動油壓缸,即可簡單的控制油壓缸 加減速 特性
    9.( ) 油壓系統中使用比例方向型控制閥驅動油壓缸,即可簡單的控制油壓缸 速度 特性
    10.( ) 油壓系統中使用單一流量型比例控制閥驅動油壓缸,即可簡單的控制油 壓缸 速度 特性


    負載
    1.( ) 一油壓馬達以齒輪直接驅動高負載轉盤之齒輪盤旋轉定位,現在發現油壓 馬達軸上負責驅動齒輪盤之小齒輪崩裂,可能是 轉盤慣性 情況造成
    2.( ) 有關抗衡閥(counter-balancevalve)使用狀況的敘述, 可以防止某一支直立安裝之負載油壓缸,因自重而自然落下 為真
    3.( ) 有關抗衡閥(counter-balancevalve)使用狀況的敘述, 抗衡閥的 設定壓力需以負載重量除以活塞環狀面積稍高些,以保證抗衡動作的可 靠性 為真
    4.( ) 我們一啟動馬達時,保險絲即燒斷或無熔絲開關即跳脫, 馬達的啟動方式設計不良 為引起 的原因
    5.( ) 我們一啟動馬達時,保險絲即燒斷或無熔絲開關即跳脫, 馬達的驅動負載過重 為引起 的原因
    6.( ) 我們一啟動馬達時,保險絲即燒斷或無熔絲開關即跳脫, 馬達線圈 短路 為引起 的原因
    7.( ) 油壓缸的安裝如採用前端凸緣式安裝,敘述 受拉力時, 負載是由凸緣板承受 為真
    8.( ) 油壓缸的安裝如採用前端凸緣式安裝,敘述 受推力時,負載是由固定螺栓承受 為真
    9.( ) 油壓缸的安裝如採用後端凸緣式安裝,敘述 受拉力時,負載是由固定螺栓承受 為真
    10.( ) 油壓缸的安裝如採用後端凸緣式安裝,敘述 受推力時, 負載是由凸緣板承受 為真


    活塞
    1.( ) 充氣活塞 式 為油壓系統中經常使用之蓄壓器種類
    2.( ) 活塞 油壓泵是屬於固定排量型
    3.( ) 氣囊式 為油壓系統中經常使用之蓄壓器種類
    4.( ) 增壓 器 迴路無法加快油壓缸之活塞速度
    5.( ) 輪葉 油壓泵是屬於固定排量型
    6.( ) 在一差動迴路中欲得前進與後退速度相同,則活塞兩側面積比應為 2:1
    7.( ) 有關油壓差動回路,驅動油壓缸,敘述 可縮 短循環時間 等 為真
    8.( ) 有關活塞泵的特性, 易於變排量型設計 正確
    9.( ) 有關液壓泵和液壓馬達的敘述, 一般 軸向形活塞馬達活塞的數目為奇數 正確
    10.( ) 油壓蓄壓器中不適用於吸收脈動或緩和衝擊,低壓時動作欠圓滑之蓄壓 器為 活塞形蓄壓器


    為非


    順序
    1.( ) 有關順序閥(sequencevalve)使用狀況的敘述, 可以確 保某一支油壓缸基本作動壓力 8kgf/cm2,以保證順序動作的可靠性 當檢測一支進油控制之 油壓缸是否達端點位置時,需使用外導型順序閥且引導壓連接於節流閥 之二次側~為真
    2.( ) 有關順序閥(sequencevalve)使用狀況的敘述, 作為順序動作使用時,順序閥的設定壓 力需比油壓缸行走中工作壓力高 5 8kgf/cm2,以保證順序動作的可靠性 當檢測一支進油控制之 油壓缸是否達端點位置時,需使用外導型順序閥且引導壓連接於節流閥 之二次側~為真


    表示
    1.( ) 1/2-14NPT 之管螺紋規格中,表示錐管螺紋者是 NPT
    2.( ) 元件符號 元件 表示 OFF 延遲型 計時器的 b 接點 不正確
    3.( ) 當油壓缸在系統操作時,異常發熱表示 油壓缸內部 洩漏


    管線
    1.( ) 各種壓力控制閥件在 當使用於單一方向流動的管線上,壓力控制閥件不需要 情況下需要並接止回閥,敘述何者為真
    2.( ) 各種壓力控制閥件在 當使用於雙方向流動的管線上,壓力控制閥件就需要 情況下需要並接止回閥,敘述何者為真
    3.( ) 各種壓力控制閥件在何種情況下需要並接止回閥,敘述 當使用於單一方向流動的管線上,壓力控制閥件不需要 為真


    產生
    1.( ) 加 大吸油管徑 措施可以避免泵產生空蝕(cavitation)現象
    2.( ) 油泵 元件在油壓系統中能產生油流
    3.( ) 減少吸油阻力 措施可以避免泵產生空蝕(cavitation)現象
    4.( ) 縮短吸油管路長度 措施可以避免泵產生空蝕(cavitation)現象
    5.( ) 有些儀表常會受潮濕、壓力、磁場影響量度結果,而產生誤差,是屬於 環境誤差
    6.( ) 有關油箱的問題,敘述 內部需有隔板以區分回油區及吸油區 為真
    7.( ) 有關油箱的問題,敘述 需 安裝於方便維修的部位,並牢靠地固定住 為真
    8.( ) 有關油箱的問題,敘述 需有適當的透氣孔,以防內部 會產生真空現象 為真
    9.( ) 我們為了防止油壓泵的震動傳達至整個油壓系統產生共振,最好的方法為 使用軟管將泵浦與系統接合
    10.( ) 油泵產生空蝕(cavitation)現象,對油壓系統會有 產生噪音及 震動 影響


    內部
    1.( ) 在油壓迴路中使用的順序閥迴路是 內部導壓外部排泄
    2.( ) 在油壓迴路中使用的順序閥迴路是 外部導壓外 部排泄
    3.( ) 在高低壓迴路中低壓側卸載閥的迴路屬於 外部 導壓內部排泄
    4.( ) 在高低壓迴路中低壓側卸載閥的迴路屬於 外部導壓外部排泄
    5.( ) 有關抗衡閥(couterbalancevalve)之敘述, 內部引導、內部 洩放附止回閥 為真
    6.( ) 有關卸載閥(unloadingvalve)內部結構的敘述, 引導方 式全是外部引導 為真
    7.( ) 有關卸載閥(unloadingvalve)內部結構的敘述, 排泄(Drain)方式 有內部排泄與外部排泄 為真
    8.( ) 有關卸載閥(unloadingvalve)內部結構的敘述, 閥的額定流量要滿足系統需求,當最大流量通 過時,一次側壓力需小於 3.5kgf/cm2 為真
    9.( ) 有關油箱的問題,敘述 內部需有隔板以區分回油區及吸油區 為真
    10.( ) 有關油箱的問題,敘述 需 安裝於方便維修的部位,並牢靠地固定住 為真


    外部
    1.( ) 可變容量泵與固定容量泵基本差異是 省馬力
    2.( ) 可變容量泵與固定容量泵基本差異是 最大 吐出量可以調整
    3.( ) 可變容量泵與固定容量泵基本差異是 須加外部排泄
    4.( ) 可變容量泵與固定容量泵基本差異是 適用較高轉數〈RPM〉馬達
    5.( ) 在油壓迴路中使用的順序閥迴路是 內部導壓外部排泄
    6.( ) 在油壓迴路中使用的順序閥迴路是 外部導壓外 部排泄
    7.( ) 在高低壓迴路中低壓側卸載閥的迴路屬於 外部 導壓內部排泄
    8.( ) 在高低壓迴路中低壓側卸載閥的迴路屬於 外部導壓外部排泄
    9.( ) 有關卸載閥(unloadingvalve)內部結構的敘述, 引導方 式全是外部引導 為真
    10.( ) 有關卸載閥(unloadingvalve)內部結構的敘述, 排泄(Drain)方式 有內部排泄與外部排泄 為真


    壓降


    壓力控制閥
    1.( ) 引導逆止 閥 這一種閥不屬於壓力控制閥
    2.( ) 各種壓力控制閥件在 當使用於單一方向流動的管線上,壓力控制閥件不需要 情況下需要並接止回閥,敘述何者為真
    3.( ) 各種壓力控制閥件在 當使用於雙方向流動的管線上,壓力控制閥件就需要 情況下需要並接止回閥,敘述何者為真
    4.( ) 各種壓力控制閥件在何種情況下需要並接止回閥,敘述 當使用於單一方向流動的管線上,壓力控制閥件不需要 為真
    5.( ) 各種壓力控制閥件在何種情況下需要並接止回閥,敘述 當使用於雙方向流動的管線上,壓力控制閥件就需要 為真
    6.( ) 有最好的流量曲線,但對塵土也最敏感,壓力反應性比較慢,可以限制 系統內的壓力以 引導操作式洩壓閥 壓力控制閥為宜
    7.( ) 油壓系統中所指的控制閥指的是 方向控 制閥
    8.( ) 油壓系統中所指的控制閥指的是 流量控制閥
    9.( ) 油壓系統中所指的控制閥指的是 壓力控制閥
    10.( ) 直動型壓力控制閥與響導型壓力控制閥之過昇壓力特性(Pressure overrid e) 響導型 較佳


    激磁


    用途
    1.( ) 伺服系統中,「感測器」的用途是 信號檢知


    驅動
    1.( ) 一油壓馬達以齒輪直接驅動高負載轉盤之齒輪盤旋轉定位,現在發現油壓 馬達軸上負責驅動齒輪盤之小齒輪崩裂,可能是 轉盤慣性 情況造成
    2.( ) 有關油壓差動回路,驅動油壓缸,敘述 一般活塞兩側的面積比為 A 2:A2=2:1 為真
    3.( ) 有關油壓差動回路,驅動油壓缸,敘述 可縮 短循環時間 等 為真
    4.( ) 有關油壓差動回路,驅動油壓缸,敘述 有較快的前進 速度 為真
    5.( ) 我們一啟動馬達時,保險絲即燒斷或無熔絲開關即跳脫, 馬達的啟動方式設計不良 為引起 的原因
    6.( ) 我們一啟動馬達時,保險絲即燒斷或無熔絲開關即跳脫, 馬達的驅動負載過重 為引起 的原因
    7.( ) 我們一啟動馬達時,保險絲即燒斷或無熔絲開關即跳脫, 馬達線圈 短路 為引起 的原因
    8.( ) 油壓系統中使用比例方向型控制閥驅動油壓缸,即可簡單的控制油壓缸 加減速 特性
    9.( ) 油壓系統中使用比例方向型控制閥驅動油壓缸,即可簡單的控制油壓缸 移動方向 等特性 特性
    10.( ) 油壓系統中使用比例方向型控制閥驅動油壓缸,即可簡單的控制油壓缸 速度 特性


    換向閥
    1.( ) 四口三位液控方向閥(電磁控制引導操作換向閥)中之引導閥所使用的中 立位置為 ABT


    止回閥
    1.( ) 止回閥發生顫振的主要原因是 流量太少
    2.( ) 各種壓力控制閥件在 當使用於單一方向流動的管線上,壓力控制閥件不需要 情況下需要並接止回閥,敘述何者為真
    3.( ) 各種壓力控制閥件在 當使用於雙方向流動的管線上,壓力控制閥件就需要 情況下需要並接止回閥,敘述何者為真
    4.( ) 各種壓力控制閥件在何種情況下需要並接止回閥,敘述 當使用於單一方向流動的管線上,壓力控制閥件不需要 為真
    5.( ) 各種壓力控制閥件在何種情況下需要並接止回閥,敘述 當使用於雙方向流動的管線上,壓力控制閥件就需要 為真
    6.( ) 有關抗衡閥(couterbalancevalve)之敘述, 內部引導、內部 洩放附止回閥 為真


    鑽孔
    1.( ) 攻螺紋前應先鑽孔,有關螺紋規格對應其鑽孔直徑 M5×0.8→4.2 正確


    排量
    1.( ) 油 壓馬達每轉排量 與油壓馬達扭矩有關
    2.( ) 活塞 油壓泵是屬於可變排量型
    3.( ) 活塞泵 適合做成變排量型液壓泵
    4.( ) 單作用不平衡型輪葉泵 適合做成變排量型液壓泵
    5.( ) 輪葉 油壓泵是屬於固定排量型
    6.( ) 齒輪 油壓泵是屬於固定排量型
    7.( ) 有關活塞泵的特性, 易於變排量型設計 正確
    8.( ) 固定排量式油壓泵的理論輸出量與 每轉排量 有關
    9.( ) 油泵若排量為 2 lpm,油壓缸頭端面積為 20cm2,桿端面積為 2
    10.( ) 油壓馬達的扭矩大小與 壓油壓力 有關


    油泵
    1.( ) 吸入側的流速 與「油泵吸入阻力」有關
    2.( ) 吸入管徑之大小、 長度 與「油泵吸入阻力」有關
    3.( ) 油泵 元件在油壓系統中能產生油流
    4.( ) 馬達之轉數 與「油泵吸入阻力」有關
    5.( ) 一般油泵中,最高及最低轉速範圍最大者為 齒輪 泵
    6.( ) 一般油泵的吸入壓力為 -0.3 +0.3kgf/cm 2~
    7.( ) 一般油泵的性能曲線會有 容積效率與總效率
    8.( ) 有關油泵之敘述, 相 同油泵吐出量愈大,容積效率愈高 正確
    9.( ) 油泵之脈動可由 示波器之波形 察知
    10.( ) 油泵的最低起動油溫一般是 4°C


    試問
    1.( ) D 四處.,試問 A 閥的順向開啟壓力(crackingpressure)及其功能為 23.5 5kgf/cm2 作為回油過濾器之安全閥之用~
    2.( ) D 四處.,試問 B 的順向開啟壓力(crackingpressure)及其功能為 5k gf/cm2 以上
    3.( ) D 四處.,試問 B 的順向開啟壓力(crackingpressure)及其功能為 賦於電磁閥 基本作動壓力
    4.( ) D 四處.,試問 D 的順向開啟壓力(crackingpressure)及其功能為 0. 3 0.5kgf/cm 可使抗衡閥 在油壓管線上有反向油流能正常通過~
    5.( ) 在有使用蓄壓器之油壓系統使用流量,試問由 工作循環中的平均流量 項目總和決定
    6.( ) 在有使用蓄壓器之油壓系統使用流量,試問由 必要流量乘上系統的洩漏係數 項目總和決定
    7.( ) 在沒使用蓄壓器之油壓系統使用流量,試問由 必要流量乘上系統的洩漏係數 項目總和決定


    排泄
    1.( ) 可變容量泵與固定容量泵基本差異是 省馬力
    2.( ) 可變容量泵與固定容量泵基本差異是 最大 吐出量可以調整
    3.( ) 可變容量泵與固定容量泵基本差異是 須加外部排泄
    4.( ) 可變容量泵與固定容量泵基本差異是 適用較高轉數〈RPM〉馬達
    5.( ) 在油壓迴路中使用的順序閥迴路是 內部導壓外部排泄
    6.( ) 在油壓迴路中使用的順序閥迴路是 外部導壓外 部排泄
    7.( ) 在高低壓迴路中低壓側卸載閥的迴路屬於 外部 導壓內部排泄
    8.( ) 在高低壓迴路中低壓側卸載閥的迴路屬於 外部導壓外部排泄
    9.( ) 有關卸載閥(unloadingvalve)內部結構的敘述, 引導方 式全是外部引導 為真
    10.( ) 有關卸載閥(unloadingvalve)內部結構的敘述, 排泄(Drain)方式 有內部排泄與外部排泄 為真


    流經


    安裝
    1.( ) 重碼式 蓄壓器必須直立安裝,否則無法工作
    2.( ) 有關抗衡閥(counter-balancevalve)使用狀況的敘述, 抗衡閥的 設定壓力需以負載重量除以活塞環狀面積稍高些,以保證抗衡動作的可 靠性 為真
    3.( ) 有關油箱的問題,敘述 需 安裝於方便維修的部位,並牢靠地固定住 為真
    4.( ) 有關氣囊式蓄壓器的安裝,敘述 若有多個蓄壓器裝於同一回路上,務必有管徑、管 長、流體阻力等相同條件,俾使各蓄壓器作動情形相同 為真
    5.( ) 有關氣囊式蓄壓器的安裝,敘述 需安裝於方便維 修的部位,並牢靠地固定住 為真
    6.( ) 有關液壓泵油管之安裝, 吸油管和回油管應盡量遠離 正確
    7.( ) 油壓缸的安裝如採用前端凸緣式安裝,敘述 受拉力時, 負載是由凸緣板承受 為真
    8.( ) 油壓缸的安裝如採用後端凸緣式安裝,敘述 受拉力時,負載是由固定螺栓承受 為真
    9.( ) 液壓缸活塞面積 A 為 40cm2,垂直向上安裝,作用在活塞桿上之軸向負 荷 F為 200kgf,進油量 Q=12L/min,則作用在 A 上之工作壓力 P 為 13 0
    10.( ) 選擇油壓缸除了安裝方式、有無緩衝裝置外,尚有 缸 徑大小 極重要項目


    大小
    1.( ) 用人的裸視可以看見髒物的質點大小是 大於 40μm
    2.( ) 油壓系統中有吸入管徑(ds)壓力管徑(dp)回油管徑(dr)其大小之安排順序為 ds>dr>dp
    3.( ) 油壓系統中使用單一壓力型比例控制閥驅動油壓馬達,即可簡單的控制 油壓馬達 扭矩大小 特性
    4.( ) 油壓系統中使用單一壓力型比例控制閥驅動油壓馬達,即可簡單的控制 油壓馬達 供油壓力 等特性 特性
    5.( ) 油壓馬達的扭矩大小與 馬達 排量 有關
    6.( ) 油壓馬達的扭矩大小與 壓油壓力 有關
    7.( ) 計算油壓馬達扭矩大小的公式,以 ,T:kgf-cm、 P:kgf/cm2、q:cc/rev 為真
    8.( ) 計算油壓馬達扭矩大小的公式,以 ,T:N-m、P:kgf/cm2、q:cc/rev 為真
    9.( ) 液壓系統中,油壓缸之力的三要素指的是 力 的方向
    10.( ) 液壓系統中,油壓缸之力的三要素指的是 力的大小


    做為
    1.( ) 用引導溢流閥配合溢流閥做為遠隔控制時,為避免干擾,主閥之壓力設 定至少應高出引導溢流閥之壓力為 10%
    2.( ) 有關溢流閥(reliefvalve)使用狀況的敘述, 引導動作型溢流閥的引導口可以做為遙控壓力使用 為真
    3.( ) 有關溢流閥(reliefvalve)使用狀況的敘述, 引導動作型溢流閥經常做為系統 最高壓力控制用 為真
    4.( ) 有關溢流閥(reliefvalve)使用狀況的敘述, 直動型溢流 閥的反應非常靈敏,但額定流量較小 為真


    不計


    符號


    動作
    1.( ) 有關抗衡閥(counter-balancevalve)使用狀況的敘述, 可以防止某一支直立安裝之負載油壓缸,因自重而自然落下 為真
    2.( ) 有關抗衡閥(counter-balancevalve)使用狀況的敘述, 抗衡閥的 設定壓力需以負載重量除以活塞環狀面積稍高些,以保證抗衡動作的可 靠性 為真
    3.( ) 有關順序閥(sequencevalve)使用狀況的敘述, 可以確 保某一支油壓缸基本作動壓力 8kgf/cm2,以保證順序動作的可靠性 當檢測一支進油控制之 油壓缸是否達端點位置時,需使用外導型順序閥且引導壓連接於節流閥 之二次側~為真
    4.( ) 有關順序閥(sequencevalve)使用狀況的敘述, 作為順序動作使用時,順序閥的設定壓 力需比油壓缸行走中工作壓力高 5 8kgf/cm2,以保證順序動作的可靠性 當檢測一支進油控制之 油壓缸是否達端點位置時,需使用外導型順序閥且引導壓連接於節流閥 之二次側~為真
    5.( ) 於液壓系統中,發生致動器的動作不平順現象可能的因素有 外部負荷變動過大
    6.( ) 於液壓系統中,發生致動器的動作不平順現象可能的因素有 致動器配管內混入空氣
    7.( ) 於液壓系統中,發生致動器的動作不平順現象可能的因素有 壓力補償 型流量控制閥的動作不良
    8.( ) 於液壓系統中,發生致動器的動作不平順現象可能的因素有 響導式止回 閥的內漏增大
    9.( ) 油壓系統若緊急停止,其後續最優先採行的處理動作是 殘料清理
    10.( ) 油壓蓄壓器中不適用於吸收脈動或緩和衝擊,低壓時動作欠圓滑之蓄壓 器為 活塞形蓄壓器


    位置
    1.( ) 在已完成供電與油源檢查後,準備執行程式測試前,必須先檢查 機構位置 項目
    2.( ) 有關順序閥(sequencevalve)使用狀況的敘述, 可以確 保某一支油壓缸基本作動壓力 8kgf/cm2,以保證順序動作的可靠性 當檢測一支進油控制之 油壓缸是否達端點位置時,需使用外導型順序閥且引導壓連接於節流閥 之二次側~為真
    3.( ) 有關順序閥(sequencevalve)使用狀況的敘述, 作為順序動作使用時,順序閥的設定壓 力需比油壓缸行走中工作壓力高 5 8kgf/cm2,以保證順序動作的可靠性 當檢測一支進油控制之 油壓缸是否達端點位置時,需使用外導型順序閥且引導壓連接於節流閥 之二次側~為真
    4.( ) 伺服機構主要用於控制物體 位置 特性
    5.( ) 伺服機構主要用於控制物體 速度 等 特性
    6.( ) 具壓力補償控制功能,且可以容許油壓泵衝程機構超過中心位置使油壓 泵當作壓力補償馬達一樣的控制器以 超中線壓力調節器 為宜


    、B


    操作
    1.( ) 一般油壓機器操作信賴度,建議採用之過濾精度為 25 μm 之過濾器
    2.( ) 四口三位液控方向閥(電磁控制引導操作換向閥)中之引導閥所使用的中 立位置為 ABT
    3.( ) 液壓引導型電磁閥,為使其正常操作引導壓力至少是 3.5kg/cm 2
    4.( ) 閉環式油壓傳動系統的優點, 可 反向操作 為真
    5.( ) 閉環式油壓傳動系統的優點, 可以做動力剎車 為真
    6.( ) 閉環式油壓傳動系統的優點, 有無段變速的能力 為真
    7.( ) 當油壓缸在系統操作時,異常發熱表示 油壓缸內部 洩漏
    8.( ) 應用油壓比例閥與使用傳統閥件相比較,可使油壓系統有 獲得較佳的操作效果 特 點
    9.( ) 應用油壓比例閥與使用傳統閥件相比較,可使油壓系統有 縮短操作週期的時間 等特點 特 點


    設定
    1.( ) 二個單向流量閥互為相反方向串聯相接,其開度設定可流通油量分別為 6L PM 及 8LPM,則通過這二個流量閥的順反向最大油量為 6 與 8LPM
    2.( ) 二個雙向流量閥串聯相接,其開度設定可流通油量分別為 6LPM 及 8LPM, 則通過這二個流量閥的最大油量為 6LPM
    3.( ) 用以設定系統之最高壓力值,常被視為安全閥的是 溢流閥
    4.( ) 有關抗衡閥(counter-balancevalve)使用狀況的敘述, 可以防止某一支直立安裝之負載油壓缸,因自重而自然落下 為真
    5.( ) 有關抗衡閥(counter-balancevalve)使用狀況的敘述, 抗衡閥的 設定壓力需以負載重量除以活塞環狀面積稍高些,以保證抗衡動作的可 靠性 為真
    6.( ) 有關順序閥(sequencevalve)使用狀況的敘述, 可以確 保某一支油壓缸基本作動壓力 8kgf/cm2,以保證順序動作的可靠性 當檢測一支進油控制之 油壓缸是否達端點位置時,需使用外導型順序閥且引導壓連接於節流閥 之二次側~為真
    7.( ) 有關順序閥(sequencevalve)使用狀況的敘述, 作為順序動作使用時,順序閥的設定壓 力需比油壓缸行走中工作壓力高 5 8kgf/cm2,以保證順序動作的可靠性 當檢測一支進油控制之 油壓缸是否達端點位置時,需使用外導型順序閥且引導壓連接於節流閥 之二次側~為真
    8.( ) 油泵起動運轉前溢流閥(relief valve)設定方式為 完全鬆開旋轉鈕
    9.( ) 非用於夾持工作之油壓系統的溢流閥設定壓力為 70kgf/cm 2,則理想工作壓 力應為 60 63kgf/cm2~
    10.( ) 溢流閥(relief valve)產生共振的原因是 設定 壓力太低或太接近另一閥門的設定值


    卸載
    1.( ) 在高低壓迴路中低壓側卸載閥的迴路屬於 外部 導壓內部排泄
    2.( ) 在高低壓迴路中低壓側卸載閥的迴路屬於 外部導壓外部排泄
    3.( ) 有關卸載閥(unloadingvalve)內部結構的敘述, 引導方 式全是外部引導 為真
    4.( ) 有關卸載閥(unloadingvalve)內部結構的敘述, 排泄(Drain)方式 有內部排泄與外部排泄 為真
    5.( ) 有關卸載閥(unloadingvalve)內部結構的敘述, 閥的額定流量要滿足系統需求,當最大流量通 過時,一次側壓力需小於 3.5kgf/cm2 為真
    6.( ) 有關油壓的卸載(unloading)回路,敘述 防 止油溫上升 為真
    7.( ) 有關油壓的卸載(unloading)回路,敘述 延長壓油使用時間 為真
    8.( ) 有關油壓的卸載(unloading)回路,敘述 節省能源 為真
    9.( ) 有關油壓的卸載(unloading)回路,敘述 增加泵浦使用壽命 為真


    輸出
    1.( ) 一般渦輪葉片式流量計,其信號輸出型式為 脈衝型式
    2.( ) 可以控制油壓泵的輸出保持在預定流量而不受油壓泵轉動速率及系統壓 力之影響之控制器,以 恆流控制器 為宜
    3.( ) 有一滿刻度為 1200kgf 之負荷囊,其激發輸出信號比值為 2.5mV/1V,今提 供 24V 的激發電壓,則負荷囊輸出比例常數為 20
    4.( ) 油壓馬達每轉容量 q=50cc/rev、轉速 n=1200rpm、入口壓力 =110kgf/cm 2、出口壓力 =10kgf/cm2、馬達的機械效率 =0.95、容積效率 =0.92,軸 輸出之馬力為 9.3kW


    輸入
    1.( ) 已知頻率 500Hz,輸入示波器上一週期佔有 4 小格,加入待測信號,一週期 佔 2 格,則待測信號之頻率為 1000 Hz
    2.( ) 固定排量式油壓泵的理論輸出量與 每轉排量 有關
    3.( ) 固定排量式油壓泵的理論輸出量與 輸入 軸轉速 有關
    4.( ) 油壓馬達每轉容量 q=20cc/rev、轉速 n=1200rpm、入口壓力 =140kgf/cm 2、出口壓力 =10kgf/cm2、馬達的機械效率 =0.95、容積效率 =0.92,實 際輸入馬達之流量為 26.09 lpm


    管路
    1.( ) 加 大吸油管徑 措施可以避免泵產生空蝕(cavitation)現象
    2.( ) 減少吸油阻力 措施可以避免泵產生空蝕(cavitation)現象
    3.( ) 縮短吸油管路長度 措施可以避免泵產生空蝕(cavitation)現象
    4.( ) 液壓油在管路中,各閥口節流所造成的壓力損失與 阻力係數 因素有關
    5.( ) 液壓油在管路中,各閥口節流所造成的壓力損失與 閥口截面積 因素有關
    6.( ) 液壓油在管路中,各閥口節流所造成的壓力損失與 閥口壓力降 因素有關


    電磁
    1.( ) 四口三位液控方向閥(電磁控制引導操作換向閥)中之引導閥所使用的中 立位置為 ABT


    減壓閥
    1.( ) 減壓閥 為常通型壓力閥
    2.( ) 在系統中,能同時獲得多段壓力的是 減壓閥
    3.( ) 有關減壓閥(reducingvalve)使用狀況的敘述, 使用於 油壓缸入口,可控制油壓缸出力 為真
    4.( ) 有關減壓閥(reducingvalve)使用狀況的敘述, 要控制油壓缸速度時,速度控制閥應 置於減壓閥之後 為真
    5.( ) 有關減壓閥(reducingvalve)使用狀況的敘述, 從高壓往低壓減壓時,排泄口會一直排油 為真
    6.( ) 常開式調壓邏輯元件一般可作為 減壓閥 主級或限流型壓補閥
    7.( ) 從二次側控制的壓力控制閥件是 減壓閥
    8.( ) 減壓閥作動不良,經測知排洩油量較規定為少,原因可能是 主活塞之阻 流管阻塞


    最大
    1.( ) 二個單向流量閥互為相反方向串聯相接,其開度設定可流通油量分別為 6L PM 及 8LPM,則通過這二個流量閥的順反向最大油量為 6 與 8LPM
    2.( ) 二個雙向流量閥串聯相接,其開度設定可流通油量分別為 6LPM 及 8LPM, 則通過這二個流量閥的最大油量為 6LPM
    3.( ) 可變容量泵與固定容量泵基本差異是 省馬力
    4.( ) 可變容量泵與固定容量泵基本差異是 最大 吐出量可以調整
    5.( ) 可變容量泵與固定容量泵基本差異是 須加外部排泄
    6.( ) 可變容量泵與固定容量泵基本差異是 適用較高轉數〈RPM〉馬達
    7.( ) 有關卸載閥(unloadingvalve)內部結構的敘述, 引導方 式全是外部引導 為真
    8.( ) 有關卸載閥(unloadingvalve)內部結構的敘述, 排泄(Drain)方式 有內部排泄與外部排泄 為真
    9.( ) 有關卸載閥(unloadingvalve)內部結構的敘述, 閥的額定流量要滿足系統需求,當最大流量通 過時,一次側壓力需小於 3.5kgf/cm2 為真
    10.( ) 有關油壓系統最高使用壓力的決定,以致動器最大工作壓力,敘述 加上方向控制閥 到致動器入口之壓力損失 為真


    名稱


    節流
    1.( ) 下列有關油壓系統的敘述 流量愈大,流經節流口的壓力差 愈大黏度愈小,內漏愈嚴重油壓缸 缸徑愈大,速度愈慢 有誤
    2.( ) 有關油壓系統的油流經孔口型節流口之流量,與 入出口壓力差 P 平 方根成正比 因素有關
    3.( ) 有關油壓系統的油流經孔口型節流口之流量,與 與 孔口截面積 A 成正比 因素有關
    4.( ) 有關壓力及溫度補償式流量調速閥,敘述 主節流口前後壓力差 P,係恆定 為真
    5.( ) 有關壓力及溫度補償式流量調速閥,敘述 通過節流 口的流量 Q,係恆定 為真
    6.( ) 油壓缸使用分洩節流(bleed-off)控制速度,敘述 系統能 源效率較高 為真
    7.( ) 油壓缸使用分洩節流(bleed-off)控制速度,敘述 產生的熱能較低 為真
    8.( ) 油壓缸使用分洩節流(bleed-off)控制速度,敘述 適用於速度控制要求不高的場合 為真
    9.( ) 油壓缸使用排油節流(meter-out)控制速度,敘述 可得到很穩定的速度 為真
    10.( ) 油壓缸使用排油節流(meter-out)控制速度,敘述 適用於負荷改變的場合 為真


    開啟
    1.( ) D 四處.,試問 A 閥的順向開啟壓力(crackingpressure)及其功能為 23.5 5kgf/cm2 作為回油過濾器之安全閥之用~
    2.( ) D 四處.,試問 B 的順向開啟壓力(crackingpressure)及其功能為 5k gf/cm2 以上
    3.( ) D 四處.,試問 B 的順向開啟壓力(crackingpressure)及其功能為 賦於電磁閥 基本作動壓力
    4.( ) D 四處.,試問 D 的順向開啟壓力(crackingpressure)及其功能為 0. 3 0.5kgf/cm 可使抗衡閥 在油壓管線上有反向油流能正常通過~


    之流
    1.( ) 一鋼管內徑為 12mm,每分鐘流過之流量為 40 公升,則管內油之流速為 6m/sec
    2.( ) 有關油壓系統的油流經孔口型節流口之流量,與 入出口壓力差 P 平 方根成正比 因素有關
    3.( ) 有關油壓系統的油流經孔口型節流口之流量,與 與 孔口截面積 A 成正比 因素有關
    4.( ) 油壓系統中,孔口型流量閥之流量是 與 成正比


    下圖


    齒輪
    1.( ) 活塞 油壓泵是屬於固定排量型
    2.( ) 徑向形 活塞式馬達 屬於定排量型的液壓馬達
    3.( ) 輪葉 油壓泵是屬於固定排量型
    4.( ) 輪葉馬達 屬於定排量型的液壓馬達
    5.( ) 齒輪 油壓泵是屬於固定排量型
    6.( ) 齒輪馬達 屬於定排量型的液壓馬達
    7.( ) 一油壓馬達以齒輪直接驅動高負載轉盤之齒輪盤旋轉定位,現在發現油壓 馬達軸上負責驅動齒輪盤之小齒輪崩裂,可能是 轉盤慣性 情況造成
    8.( ) 一般油泵中,最高及最低轉速範圍最大者為 齒輪 泵
    9.( ) 油壓馬達的依結構種類有 柱塞馬達
    10.( ) 油壓馬達的依結構種類有 輪葉馬達


    信號
    1.( ) 一般渦輪葉片式流量計,其信號輸出型式為 脈衝型式
    2.( ) 已知頻率 500Hz,輸入示波器上一週期佔有 4 小格,加入待測信號,一週期 佔 2 格,則待測信號之頻率為 1000 Hz
    3.( ) 伺服系統中,「感測器」的用途是 信號檢知
    4.( ) 油壓閥的輸入信號以機械變位等機械信號者稱為 機械輸入伺服閥


    阻力
    1.( ) 加 大吸油管徑 措施可以避免泵產生空蝕(cavitation)現象
    2.( ) 吸入側的流速 與「油泵吸入阻力」有關
    3.( ) 吸入管徑之大小、 長度 與「油泵吸入阻力」有關
    4.( ) 馬達之轉數 與「油泵吸入阻力」有關
    5.( ) 減少吸油阻力 措施可以避免泵產生空蝕(cavitation)現象
    6.( ) 縮短吸油管路長度 措施可以避免泵產生空蝕(cavitation)現象
    7.( ) 有關氣囊式蓄壓器的安裝,敘述 若有多個蓄壓器裝於同一回路上,務必有管徑、管 長、流體阻力等相同條件,俾使各蓄壓器作動情形相同 為真


    油管
    1.( ) 加 大吸油管徑 措施可以避免泵產生空蝕(cavitation)現象
    2.( ) 減少吸油阻力 措施可以避免泵產生空蝕(cavitation)現象
    3.( ) 縮短吸油管路長度 措施可以避免泵產生空蝕(cavitation)現象
    4.( ) 有關液壓泵油管之安裝, 回油管末端要浸在液面下 正確
    5.( ) 有關液壓泵油管之安裝, 吸油管和回油管應盡量遠離 正確
    6.( ) 有關液壓泵油管之安裝, 吸油管的口 徑較吐出油管直徑為大,以避免吸入不良 正確
    7.( ) 油壓系統中有吸入管徑(ds)壓力管徑(dp)回油管徑(dr)其大小之安排順序為 ds>dr>dp


    轉速
    1.( ) 一般油泵中,最高及最低轉速範圍最大者為 齒輪 泵
    2.( ) 固定排量式油壓泵的理論輸出量與 每轉排量 有關
    3.( ) 固定排量式油壓泵的理論輸出量與 輸入 軸轉速 有關
    4.( ) 量測旋轉軸之動力,需要的感測器為 扭力
    5.( ) 量測旋轉軸之動力,需要的感測器為 轉速
    6.( ) 電動馬達的轉速與 電流 無關


    補償
    1.( ) 有關壓力及溫度補償式流量調速閥,敘述 主節流口前後壓力差 P,係恆定 為真
    2.( ) 有關壓力及溫度補償式流量調速閥,敘述 通過節流 口的流量 Q,係恆定 為真
    3.( ) 具壓力補償控制功能,且可以容許油壓泵衝程機構超過中心位置使油壓 泵當作壓力補償馬達一樣的控制器以 超中線壓力調節器 為宜
    4.( ) 於液壓系統中,發生致動器的動作不平順現象可能的因素有 外部負荷變動過大
    5.( ) 於液壓系統中,發生致動器的動作不平順現象可能的因素有 致動器配管內混入空氣
    6.( ) 於液壓系統中,發生致動器的動作不平順現象可能的因素有 壓力補償 型流量控制閥的動作不良
    7.( ) 於液壓系統中,發生致動器的動作不平順現象可能的因素有 響導式止回 閥的內漏增大
    8.( ) 流量控制迴路中 分洩油路 必須使用壓力補償型流量閥
    9.( ) 能產生很好流量控制性能,並可使中位流量之壓力落差保持在.左右之閥門,以 流量補償方向控制閥 為宜


    開關
    1.( ) 我們一啟動馬達時,保險絲即燒斷或無熔絲開關即跳脫, 馬達的啟動方式設計不良 為引起 的原因
    2.( ) 我們一啟動馬達時,保險絲即燒斷或無熔絲開關即跳脫, 馬達的驅動負載過重 為引起 的原因
    3.( ) 我們一啟動馬達時,保險絲即燒斷或無熔絲開關即跳脫, 馬達線圈 短路 為引起 的原因
    4.( ) 油壓邏輯元件依功能分類有 開關元件和調壓元件二種
    5.( ) 油壓邏輯開關元件之功能為 方向控制
    6.( ) 油壓邏輯開關元件可做方向控制而附加開度限制器時亦可做為 流量控 制


    組合


    現象
    1.( ) 加 大吸油管徑 措施可以避免泵產生空蝕(cavitation)現象
    2.( ) 致動器的內漏增大 為液壓系統中,發生致動器的出力降低現象可能的因素
    3.( ) 液壓 泵的壓力上升不良 為液壓系統中,發生致動器的出力降低現象可能的因素
    4.( ) 減少吸油阻力 措施可以避免泵產生空蝕(cavitation)現象
    5.( ) 溢流閥的作動不良 為液壓系統中,發生致動器的出力降低現象可能的因素
    6.( ) 縮短吸油管路長度 措施可以避免泵產生空蝕(cavitation)現象
    7.( ) 有關油箱的問題,敘述 內部需有隔板以區分回油區及吸油區 為真
    8.( ) 有關油箱的問題,敘述 需 安裝於方便維修的部位,並牢靠地固定住 為真
    9.( ) 有關油箱的問題,敘述 需有適當的透氣孔,以防內部 會產生真空現象 為真
    10.( ) 於液壓系統中,發生致動器的動作不平順現象可能的因素有 外部負荷變動過大


    起來


    全部


    停止
    1.( ) 大徑大輸出腳座型油壓缸裝置, 停止鍵 為承擔軸向負荷之主要部位
    2.( ) 有一以油壓缸推動之垂直升降搬運機構,可採用 5/3 中位釋壓型電磁閥+引導式逆止閥 方式或電磁閥來達 成於油壓缸中間區域停止不掉落
    3.( ) 有關油壓馬達剎車回路,敘述 可防止 油壓管路爆裂的可能性 為真
    4.( ) 有關油壓馬達剎車回路,敘述 可使用無止回之順序閥 組成 為真
    5.( ) 有關油壓馬達剎車回路,敘述 可減少油壓馬達停止時之過轉量 為真


    前進
    1.( ) 在一差動迴路中欲得前進與後退速度相同,則活塞兩側面積比應為 2:1
    2.( ) 有關油壓差動回路,驅動油壓缸,敘述 一般活塞兩側的面積比為 A 2:A2=2:1 為真
    3.( ) 有關油壓差動回路,驅動油壓缸,敘述 可縮 短循環時間 等 為真
    4.( ) 有關油壓差動回路,驅動油壓缸,敘述 有較快的前進 速度 為真
    5.( ) 差動迴路中,油缸截面積 A=200cm2,桿側面積 A1=150cm2,前進速度 2 0 cm/sec,則前進時油泵流量為 60


    低壓
    1.( ) 一般液壓系統所謂低壓,其壓力約為 35 70~
    2.( ) 有關高、低壓複合泵的敘述, 卸載閥的 調定壓力要比溢流閥低 正確
    3.( ) 有關高、低壓複合泵的敘述, 卸載閥屬於外部引壓、 內部排泄型 正確
    4.( ) 有關高、低壓複合泵的敘述, 為節能式泵 正確
    5.( ) 有關減壓閥(reducingvalve)使用狀況的敘述, 使用於 油壓缸入口,可控制油壓缸出力 為真


    稱為
    1.( ) 油壓閥的輸入信號以機械變位等機械信號者稱為 機械輸入伺服閥
    2.( ) 測定值與實際間的偏差稱為 誤差
    3.( ) 電氣-機械變換機構使用扭力馬達(Torque Motor),直接驅動導閥的一段 形油壓閥者稱為 一階油壓伺服
    4.( ) 電氣-機械變換機構的出力部有噴嘴檔葉、噴射管等的油壓前段增幅機 構,以此驅動導閥的二段形者稱為 二階油壓伺服閥
    5.( ) 儀表之量度值與實際值接近程度之大小,稱為 準確度


    愈大
    1.( ) 下列有關油壓系統的敘述 流量愈大,流經節流口的壓力差 愈大黏度愈小,內漏愈嚴重油壓缸 缸徑愈大,速度愈慢 有誤
    2.( ) 下列有關壓力下降的敘述 管長愈長,壓力下降愈大直管摩擦係數愈大,壓力下降愈大通過流體的 動壓愈大,壓力下降愈大 錯誤
    3.( ) 有關油泵之敘述, 相 同油泵吐出量愈大,容積效率愈高 正確


    減少
    1.( ) 加 大吸油管徑 措施可以避免泵產生空蝕(cavitation)現象
    2.( ) 減少吸油阻力 措施可以避免泵產生空蝕(cavitation)現象
    3.( ) 縮短吸油管路長度 措施可以避免泵產生空蝕(cavitation)現象
    4.( ) 可以使油壓系統小形化,且迴路構成容易,減少接頭的洩油,減少配管 振動的噪音效果是屬於 積層型油壓 閥
    5.( ) 油壓方向閥之滑柱(spool)圓周上有環狀溝槽,主要目的是 減少滑動時阻 力
    6.( ) 油壓方向閥之滑柱(spool)圓周上有環狀溝槽,主要的目的是 減少滑動 時阻力
    7.( ) 訊號回饋分為正回饋及負回饋,敘述 正回饋將誤差增 加 為真
    8.( ) 訊號回饋分為正回饋及負回饋,敘述 負回饋將誤差減少 為真
    9.( ) 選擇油壓缸時,如以經濟層面來思考, 提升工作壓力 為真


    採用
    1.( ) 一般油壓機器操作信賴度,建議採用之過濾精度為 25 μm 之過濾器
    2.( ) 油壓缸的安裝如採用前端凸緣式安裝,敘述 受拉力時, 負載是由凸緣板承受 為真
    3.( ) 油壓缸的安裝如採用前端凸緣式安裝,敘述 受推力時,負載是由固定螺栓承受 為真
    4.( ) 油壓缸的安裝如採用後端凸緣式安裝,敘述 受拉力時,負載是由固定螺栓承受 為真
    5.( ) 油壓缸的安裝如採用後端凸緣式安裝,敘述 受推力時, 負載是由凸緣板承受 為真
    6.( ) 捨棄 4/2 位閥,採用 4/3 方向閥的主要目的是 油壓缸可任意位置停駐


    容量
    1.( ) 作動油黏度太高 是造成油溫上升的原因
    2.( ) 冷卻器容量不足 是造成油溫上升的原因
    3.( ) 軸承磨損發熱 是造成油溫上升的原因
    4.( ) 可變容量泵與固定容量泵基本差異是 省馬力
    5.( ) 可變容量泵與固定容量泵基本差異是 最大 吐出量可以調整
    6.( ) 可變容量泵與固定容量泵基本差異是 須加外部排泄
    7.( ) 可變容量泵與固定容量泵基本差異是 適用較高轉數〈RPM〉馬達


    兩口


    吸入
    1.( ) 吸入側的流速 與「油泵吸入阻力」有關
    2.( ) 吸入管徑之大小、 長度 與「油泵吸入阻力」有關
    3.( ) 馬達之轉數 與「油泵吸入阻力」有關
    4.( ) 有關液壓泵油管之安裝, 回油管末端要浸在液面下 正確
    5.( ) 有關液壓泵油管之安裝, 吸油管和回油管應盡量遠離 正確
    6.( ) 有關液壓泵油管之安裝, 吸油管的口 徑較吐出油管直徑為大,以避免吸入不良 正確


    而動


    不良
    1.( ) 致動器的內漏增大 為液壓系統中,發生致動器的出力降低現象可能的因素
    2.( ) 液壓 泵的壓力上升不良 為液壓系統中,發生致動器的出力降低現象可能的因素
    3.( ) 溢流閥的作動不良 為液壓系統中,發生致動器的出力降低現象可能的因素
    4.( ) 有關液壓泵油管之安裝, 回油管末端要浸在液面下 正確
    5.( ) 有關液壓泵油管之安裝, 吸油管和回油管應盡量遠離 正確
    6.( ) 有關液壓泵油管之安裝, 吸油管的口 徑較吐出油管直徑為大,以避免吸入不良 正確
    7.( ) 我們一啟動馬達時,保險絲即燒斷或無熔絲開關即跳脫, 馬達的啟動方式設計不良 為引起 的原因
    8.( ) 我們一啟動馬達時,保險絲即燒斷或無熔絲開關即跳脫, 馬達的驅動負載過重 為引起 的原因
    9.( ) 我們一啟動馬達時,保險絲即燒斷或無熔絲開關即跳脫, 馬達線圈 短路 為引起 的原因
    10.( ) 於液壓系統中,發生致動器的動作不平順現象可能的因素有 外部負荷變動過大


    鑽孔機


    脈動
    1.( ) 安全 屬於蓄壓器的功能
    2.( ) 吸收脈動 屬於蓄壓器的功能
    3.( ) 吸收衝擊壓力 情形所使用之氣囊式蓄壓器,其充氣壓力(P1)需達工作壓力(P 2) 60~70%
    4.( ) 吸收壓力脈動 情形所使用之氣囊式蓄壓器,其充氣壓力(P1)需達工作壓力(P 2) 60~70%
    5.( ) 快速運動 屬於蓄壓器的功能
    6.( ) 保壓 屬於蓄壓器的功能
    7.( ) 重力式 屬於慣性大,且對脈動及衝擊的吸收效果較小之蓄壓器
    8.( ) 有關輪葉泵的特性, 結構較 複雜,零件製造精度要求較高 正確
    9.( ) 有關輪葉泵的特性, 運轉平穩,壓力脈動小 正確
    10.( ) 有關輪葉泵的特性, 對壓油的品質要求高 正確


    是一部


    每轉
    1.( ) 油 壓馬達每轉排量 與油壓馬達扭矩有關
    2.( ) 油壓系統壓力 與油壓馬達扭矩有關
    3.( ) 固定排量式油壓泵的理論輸出量與 每轉排量 有關
    4.( ) 固定排量式油壓泵的理論輸出量與 輸入 軸轉速 有關
    5.( ) 油壓馬達每轉容量 q=20cc/rev、轉速 n=1200rpm、入口壓力 =140kgf/cm 2、出口壓力 =10kgf/cm2、馬達的機械效率 =0.95、容積效率 =0.92,實 際輸入馬達之流量為 26.09 lpm


    扭矩
    1.( ) 油 壓馬達每轉排量 與油壓馬達扭矩有關
    2.( ) 油壓系統壓力 與油壓馬達扭矩有關
    3.( ) 油壓系統中使用單一壓力型比例控制閥驅動油壓馬達,即可簡單的控制 油壓馬達 扭矩大小 特性
    4.( ) 油壓系統中使用單一壓力型比例控制閥驅動油壓馬達,即可簡單的控制 油壓馬達 供油壓力 等特性 特性
    5.( ) 油壓馬達每轉容量 q=20cc/rev、轉速 n=1200rpm、入口壓力 =140kgf/cm 2、出口壓力 =10kgf/cm2、馬達的機械效率 =0.95、容積效率 =0.92,輸 出軸之扭矩為 393.3 kgf-cm


    吸油
    1.( ) 加 大吸油管徑 措施可以避免泵產生空蝕(cavitation)現象
    2.( ) 減少吸油阻力 措施可以避免泵產生空蝕(cavitation)現象
    3.( ) 縮短吸油管路長度 措施可以避免泵產生空蝕(cavitation)現象
    4.( ) 一般吸油管中作動油的流速為 0.5 1.5m/s~
    5.( ) 有關油箱的問題,敘述 內部需有隔板以區分回油區及吸油區 為真
    6.( ) 有關油箱的問題,敘述 需 安裝於方便維修的部位,並牢靠地固定住 為真
    7.( ) 有關油箱的問題,敘述 需有適當的透氣孔,以防內部 會產生真空現象 為真
    8.( ) 有關油箱的結構及設計,敘述 油箱壁板的厚度一般以 3 4 mm鋼板焊接而成,若容量大於 320 公升以上需增加厚度 油箱底部需有傾斜的底面,以 方便排油 內部需有隔板以區分回油區及吸油區,其目的以增加回油的 流路長度,達到充分散熱、沉澱、消泡等功能~為真
    9.( ) 有關液壓泵油管之安裝, 回油管末端要浸在液面下 正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