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ad>
 

 

Home 

辭典查出三國演義 第九十八回 追漢軍王雙受誅 襲陳倉武侯取勝 98-7

2018/6/6 下午 12:05:33

第九十八回 追漢軍王雙受誅 襲陳倉武侯取勝 98-7

下一段: 辭典查出三國演義98-8   下一回: 辭典查出三國演義99   辭典查出三國演義全目錄

孔明先自領兵,出陳倉斜穀,取了建威。後面蜀兵陸續進發。後主又命大將陳式來助。孔明驅大兵複出祁出。安下營寨,孔明聚眾言曰:"吾二次出祁山,不得其利,今又到此,吾料魏人必依舊戰之地,與吾相敵。彼意疑我取雍、郿二處,必以兵拒守;吾觀陰平、武都二郡,與漢連接,若得此城,亦可分魏兵之勢。何人敢取之?"薑維曰:"某願往。"王平應曰:"某亦願往。"孔明大喜,遂令薑維引兵一萬取武都,王平引兵一萬取陰平。二人領兵去了。再說張郃回到長安,見郭淮、孫禮,說:"陳倉已失,郝昭已亡,散關亦被蜀兵奪了。今孔明複出祁山,分道進兵。"淮大驚曰:"若如此,必取雍、郿矣!"乃留張郃守長安,令孫禮保雍城。淮自引兵星夜來郿城守禦,一面上表入洛陽告急。卻說魏主曹睿設朝,近臣奏曰:"陳倉城已失,郝昭已亡,諸葛亮又出祁山,散關亦被蜀兵奪了。"睿大驚。忽又奏滿寵等有表,說:"東吳孫權僭稱帝號,與蜀同盟。今遣陸遜在武昌訓練人馬,聽候調用。只在旦夕,必入寇矣。"睿聞知兩處危急,舉止失措,甚是驚慌。此時曹真病未痊,即召司馬懿商議。懿奏曰:"以臣愚意所料,東吳必不舉兵。"睿曰:"卿何以知之?"懿曰:"孔明嘗思報猇亭之仇,非不欲吞吳也,只恐中原乘虛擊彼,故暫與東吳結盟。陸遜亦知其意,故假作興兵之勢以應之,實是坐觀成敗耳。陛下不必防吳,只須防蜀。"睿曰:"卿真高見!"遂封懿為大都督,總攝隴西諸路軍馬,令近臣取曹真總兵將印來。懿曰:"臣自去取之。"

 ㄎㄨㄥˇ ㄇㄧㄥˊ諸葛亮
: ㄒㄧㄢ : ㄒㄧㄢˋ : 祖先。 首要的事務。 : 不當超前而超前。 領導、率導。
: ㄗˋ : 起源的地方。 姓。
: ㄌㄧㄥˇ ㄅㄧㄥ : 帶領兵馬。
: ㄔㄨ : 自內至外。 產生、發生。
: ㄓㄣˋ : ㄔㄣˊ : 軍隊作戰時布置的隊伍行列。 : 排列。 述說。
: ㄘㄤ : 收藏穀物的地方。 泛指屯聚物品的建築物。
: ㄧㄝˊ : (又音)ㄒㄧㄚˊ : ㄒㄧㄝˊ : 終南山的山谷,在今陝西省褒城縣東北。 : 又音。 : 不正、傾側。
: ㄍㄨˇ : 糧食作物的總稱。 俸祿。
: ㄑㄩˇ : 拿。 得到。
: ㄌㄧㄠˇ : ˙ㄌㄜ : 明白、懂得。 完畢、結束。 : 置於動詞後,表示動作的結束。 置於句末或句中停頓處。
: ㄐㄧㄢˋ : 成立、樹立、設置。 興工製造。
: ㄨㄟ : 尊嚴。 權勢,能壓服別人的力量。
: ㄏㄡˋ ㄇㄧㄢˋ : 人體或物體背面、靠後的部分。 次序靠後的部分。
: ㄕㄨˇ : 朝代名:見'蜀漢'條。 四川省的簡稱。
: ㄅㄧㄥ : 武器。 戰士、軍隊。
: ㄌㄨˋ ㄒㄩˋ : 接連不斷。 人名。
: ㄐㄧㄣˋ ㄈㄚ : 前進出發。
: ㄏㄡˋ ㄓㄨˇ : 繼承王位的君主,嗣君。 歷史上慣稱朝代的末代君主為'後主'。
: ㄧㄡˋ : 表示重複或反覆。 表示加強、加重的語氣。
: ㄇㄧㄥˋ ㄉㄚˋ : 運氣真好。
: ㄑㄧㄤ : ㄐㄧㄤ : ㄐㄧㄤˋ : 請求。 : 會、可能。 快要。 : 高級軍官。 高級軍階。
: ㄓㄣˋ : ㄔㄣˊ : 軍隊作戰時布置的隊伍行列。 : 排列。 述說。
: ㄕˋ : 法則、模範。 儀節、典禮。
: ㄌㄞˊ : ㄌㄞˋ : 空間從別處移動至此處。 時間從某定點直至現在。 : 同'徠'。
: ㄓㄨˋ : 輔佐、幫忙。
 ㄎㄨㄥˇ ㄇㄧㄥˊ諸葛亮
: ㄑㄩ : 奔走。 鞭馬前進。
: ㄉㄚˋ ㄅㄧㄥ : 國家的軍隊。 雄厚的兵力。
: ㄈㄨˋ : 重疊。 繁雜的。
: ㄔㄨ : 自內至外。 產生、發生。
: ㄑㄧˊ : 地名。 姓。
: ㄔㄨ : 自內至外。 產生、發生。
: ㄢ ㄒㄧㄚˋ : 安歇。
: ㄧㄥˊ ㄓㄞˋ : 軍營。
 ㄎㄨㄥˇ ㄇㄧㄥˊ諸葛亮
: ㄐㄩˋ ㄓㄨㄥˋ : 聚集眾人。
: ㄧㄢˊ : ㄧㄣˊ : 說、講。 談論。 : '言言'。
: ㄩㄝ : 說。 稱為、叫做。
"
: ㄩˊ : ㄨˊ : '吾吾'。 : 我。 我的。
: ㄦˋ : 介於一和三之間的自然數。 二一四部首之一。
: ㄗ : ㄘˋ : '次且'。 : 品質較差的。 第二的、副的。
: ㄔㄨ : 自內至外。 產生、發生。
: ㄑㄧˊ ㄕㄢ : 地名。位於甘肅省西和縣西北,相傳蜀漢諸葛亮伐魏,曾六次出兵於此。
: ㄅㄨˋ ㄉㄜˊ : 不能、不可以。 不會。
: ㄑㄧˊ : ㄐㄧ : ㄐㄧˋ : 他、他們。 他的、他們的。 : 置於語尾,表疑問的語氣。 : 置於句中或句末。
: ㄌㄧˋ : 好處、益處。 從本金生出的子錢。
: ㄐㄧㄣ : 現代。 姓。
: ㄧㄡˋ : 表示重複或反覆。 表示加強、加重的語氣。
: ㄉㄠˋ : 抵達、到達。 往、去。
: ㄘˇ : 這個。
: ㄩˊ : ㄨˊ : '吾吾'。 : 我。 我的。
: ㄌㄧㄠˋ : 可供製造、使用或參考的事物。 詩文、講話的題材。
: ㄨㄟˊ : ㄨㄟˋ : 高大的樣子。 : 國名。 朝代名:(西元220~265)三國之一。
: ㄖㄣˊ : 具有高度智慧和靈性,且能製造並使用工具以進行勞動的高等動物。 別人、他人。
: ㄅㄧˋ : 一定、肯定。 假設、如果。
: ㄧ ㄐㄧㄡˋ : 照舊。
: ㄓㄢˋ : 打仗。 論辯、反駁。
: ㄓ : 的、底。 於。
: ㄉㄧˋ : ˙ㄉㄜ : 人類萬物棲息生長的場所。 陸地。 : 結構助詞。
: ㄩˊ : ㄩˇ : ㄩˋ : 置於句末,表示感嘆的語氣。 置於句末,表示疑問、反詰的語氣。 : 贊成、允許。 支助、贊助。 : 參加。 干涉、干預。
: ㄩˊ : ㄨˊ : '吾吾'。 : 我。 我的。
: ㄒㄧㄤ : ㄒㄧㄤˋ : 彼此、交互,兩方面都進行的。 比較一下,合併著說兩方面比較的結果。 : 審視、察看。 占視、辨察,以斷吉凶禍福。
: ㄉㄧˊ : 敵對的、因利害衝突而不相容的。 相等的、相當的。
: ㄅㄧˇ : 那、那個、那裡。 他。
: ㄧˋ : 意思。 見解、看法。
: ㄧˊ : 迷惑、不明白。 猜忌、不相信。
: (語音)ㄨㄛˇ : (讀音)ㄜˇ : 自稱。 自稱己方。 : 讀音。
: ㄑㄩˇ : 拿。 得到。
: ㄩㄥ : 堵塞。 擁有。
: ㄇㄟˊ : 地名:周時郿邑,故址約位在今陝西省郿縣東北。
: ㄦˋ : 介於一和三之間的自然數。 二一四部首之一。
: ㄔㄨˇ : ㄔㄨˋ : 居住、止息。 存在、置身於。 : 地方、場所。 事物的某一部分。
: ㄅㄧˋ : 一定、肯定。 假設、如果。
: ㄅㄧㄥ : 武器。 戰士、軍隊。
: ㄐㄩˋ ㄕㄡˇ : 遏阻、把守。
: ㄩˊ : ㄨˊ : '吾吾'。 : 我。 我的。
: ㄍㄨㄢ : ㄍㄨㄢˋ : 察看、審視。 欣賞。 : 古代宮門外懸掛告示的地方。 高的樓臺。
: ㄧㄣ ㄆㄧㄥˊ : 國音聲調中的第一聲,音調高而平,始終一致。 地名:古羌氐地。
: ㄨˇ : 戰鬥、軍事、暴力等事。 足跡。
: ㄉㄨ : ㄉㄡ : 大城市。 中央政府及地方政府的所在地。 : 皆。 還、尚且、甚至。
: ㄦˋ : 介於一和三之間的自然數。 二一四部首之一。
: ㄐㄩㄣˋ : 我國古代地方行政區域的名稱。 姓。
: ㄩˊ : ㄩˇ : ㄩˋ : 置於句末,表示感嘆的語氣。 置於句末,表示疑問、反詰的語氣。 : 贊成、允許。 支助、贊助。 : 參加。 干涉、干預。
: ㄏㄢˋ : 我國種族之一。 漢語的簡稱。
: ㄌㄧㄢˊ ㄐㄧㄝ : 相連,接續不斷。
: ㄖㄜˇ : ㄖㄨㄛˋ : '般若'、'蘭若'等。 : 一種香草。 姓。
: ㄉㄜˊ : ˙ㄉㄜ : ㄉㄞˇ : ㄉㄟˇ : 獲、取。 演算產生結果。 : 用在動詞、形容詞後面,表示結果或性狀。 : 遭受。 : 應該、必須、需要。
: ㄘˇ : 這個。
: ㄔㄥˊ : 古時環繞京師或圍繞某一區域以供防守的大圍牆。 都市。
: ㄧˋ : 相當於'也'、'也是'。 相當於'又'。
: ㄎㄜˇ : ㄎㄜˋ : 肯定、贊成、贊同。 適宜。 : '可汗'。
: ㄈㄣ : ㄈㄣˋ : 將整體變成若干部分,或使聯在一起的事物離開。 配與、給與。 : 個人在社會中所擁有的名位、職責與權利的範圍。 情誼、關係。
: ㄨㄟˊ : ㄨㄟˋ : 高大的樣子。 : 國名。 朝代名:(西元220~265)三國之一。
: ㄅㄧㄥ : 武器。 戰士、軍隊。
: ㄓ : 的、底。 於。
: ㄕˋ : 權力。 威力。
: ㄏㄜˊ ㄖㄣˊ : 什麼人。
: ㄍㄢˇ : 有膽量、不畏懼。 表示冒昧。
: ㄑㄩˇ : 拿。 得到。
: ㄓ : 的、底。 於。
"
 ㄐㄧㄤ ㄨㄟˊ天水冀人,字伯約。兵敗詐降不成自刎。
: ㄩㄝ : 說。 稱為、叫做。
"
: ㄇㄡˇ : 不指名的人或事物的代稱。 我,自稱之詞。
: ㄩㄢˋ : 希望、期待。 甘心、樂意。
: ㄨㄤˇ : 去。 歸向。
"
 (ㄨㄤˊ;ㄨㄤˋ;ㄩˋ) (ㄆㄧㄢˊ;ㄆㄧㄥˊ)字子均,魏牙門將軍,降蜀,巴西宕渠人
: ㄧㄥ : ㄧㄥˋ : 當、該。 或是、想來是,表示推測的意思。 : 回答。 允許、承諾。
: ㄩㄝ : 說。 稱為、叫做。
"
: ㄇㄡˇ : 不指名的人或事物的代稱。 我,自稱之詞。
: ㄧˋ : 相當於'也'、'也是'。 相當於'又'。
: ㄩㄢˋ : 希望、期待。 甘心、樂意。
: ㄨㄤˇ : 去。 歸向。
"
 ㄎㄨㄥˇ ㄇㄧㄥˊ諸葛亮
: ㄉㄚˋ ㄒㄧˇ : 形容非常高興。
: (又音)ㄙㄨㄟˊ : ㄙㄨㄟˋ : 又音。 : 稱心、滿足。 順從、順應。
: ㄌㄧㄥˋ : 命令、法令。 時節。
 ㄐㄧㄤ ㄨㄟˊ天水冀人,字伯約。兵敗詐降不成自刎。
: ㄧㄣˇ ㄅㄧㄥ : 率領兵馬。
: ㄧ : 自然數的開始。 姓。
: ㄨㄢˋ : 數目字。
: ㄑㄩˇ : 拿。 得到。
: ㄨˇ : 戰鬥、軍事、暴力等事。 足跡。
: ㄉㄨ : ㄉㄡ : 大城市。 中央政府及地方政府的所在地。 : 皆。 還、尚且、甚至。
 (ㄨㄤˊ;ㄨㄤˋ;ㄩˋ) (ㄆㄧㄢˊ;ㄆㄧㄥˊ)字子均,魏牙門將軍,降蜀,巴西宕渠人
: ㄧㄣˇ ㄅㄧㄥ : 率領兵馬。
: ㄧ : 自然數的開始。 姓。
: ㄨㄢˋ : 數目字。
: ㄑㄩˇ : 拿。 得到。
: ㄧㄣ ㄆㄧㄥˊ : 國音聲調中的第一聲,音調高而平,始終一致。 地名:古羌氐地。
: ㄦˋ : 介於一和三之間的自然數。 二一四部首之一。
: ㄖㄣˊ : 具有高度智慧和靈性,且能製造並使用工具以進行勞動的高等動物。 別人、他人。
: ㄌㄧㄥˇ ㄅㄧㄥ : 帶領兵馬。
: ㄑㄩˋ : 往、到。 離開。
: ㄌㄧㄠˇ : ˙ㄌㄜ : 明白、懂得。 完畢、結束。 : 置於動詞後,表示動作的結束。 置於句末或句中停頓處。
: ㄗㄞˋ ㄕㄨㄛ : 再商量、討論。 對於一時無法解決的問題,所用的拖延之辭。
: ㄓㄤ : ㄓㄤˋ : 量詞:計算某些可張開物體的單位。 想法、主意。 : '之又音。
: ㄍㄜˊ : ㄏㄜˊ : '郃陽'。 : 人名用字。 又音。
: ㄏㄨㄟˊ : 掉轉。 返、歸。
: ㄉㄠˋ : 抵達、到達。 往、去。
: ㄔㄤˊ ㄢ : 縣名。 泛指京師。
: ㄒㄧㄢˋ : ㄐㄧㄢˋ : 顯露、顯出。 舉荐、介紹。 : 看到、看見。 拜會、訪問。
 ㄍㄨㄛ ㄏㄨㄞˊ太原陽曲人,字伯濟,魏雍州刺史。為薑維射殺。
: ㄙㄨㄣ : (又音)ㄙㄨㄣˋ : ㄒㄩㄣˋ : 稱謂:用以稱兒子的子女。 再生或孳生的植物。 : 又音。 : 謙卑、恭順。
: ㄌㄧˇ : 人類的行為規範。 規矩恭敬的態度或行為。
: ㄕㄨㄛ : ㄕㄨㄟˋ : ㄩㄝˋ : 訴說、告訴。 解釋。 : 用言語勸人,使其聽從或採納。 : 喜悅。
"
: ㄓㄣˋ : ㄔㄣˊ : 軍隊作戰時布置的隊伍行列。 : 排列。 述說。
: ㄘㄤ : 收藏穀物的地方。 泛指屯聚物品的建築物。
: ㄧˇ : 停止。 完畢、完成。
: ㄕ : 丟掉、遺落。 錯過、縱放。
 ((語音)ㄏㄠˇ;(讀音)ㄏㄜˋ) ㄓㄠ魏將,太原人,字伯道。陳倉太守,病重驚亡。
: ㄧˇ : 停止。 完畢、完成。
: ㄨㄤˊ : ㄨˊ : 逃跑。 失去。 : 沒有。
: ㄙㄢˋ ㄍㄨㄢ : 大散關的別名。見'大散關'條。
: ㄧˋ : 相當於'也'、'也是'。 相當於'又'。
: ㄅㄟˋ : ㄆㄧ : 被子。 姓。 : 分散。 加衣於身而不束帶。
: ㄕㄨˇ : 朝代名:見'蜀漢'條。 四川省的簡稱。
: ㄅㄧㄥ : 武器。 戰士、軍隊。
: ㄉㄨㄛˊ : 強取。 削除、使失去。
: ㄌㄧㄠˇ : ˙ㄌㄜ : 明白、懂得。 完畢、結束。 : 置於動詞後,表示動作的結束。 置於句末或句中停頓處。
: ㄐㄧㄣ : 現代。 姓。
 ㄎㄨㄥˇ ㄇㄧㄥˊ諸葛亮
: ㄈㄨˋ : 重疊。 繁雜的。
: ㄔㄨ : 自內至外。 產生、發生。
: ㄑㄧˊ ㄕㄢ : 地名。位於甘肅省西和縣西北,相傳蜀漢諸葛亮伐魏,曾六次出兵於此。
: ㄈㄣ : ㄈㄣˋ : 將整體變成若干部分,或使聯在一起的事物離開。 配與、給與。 : 個人在社會中所擁有的名位、職責與權利的範圍。 情誼、關係。
: ㄉㄠˋ : 路途、途徑。 方法、道理。
: ㄐㄧㄣˋ ㄅㄧㄥ : 軍隊向前推進。
"
: ㄏㄨㄞˊ : '淮河'。
: ㄉㄚˋ ㄐㄧㄥ : 事情出乎意外而非常驚訝。
: ㄩㄝ : 說。 稱為、叫做。
"
: ㄖㄜˇ : ㄖㄨㄛˋ : '般若'、'蘭若'等。 : 一種香草。 姓。
: ㄖㄨˊ ㄘˇ : 這樣。
: ㄅㄧˋ : 一定、肯定。 假設、如果。
: ㄑㄩˇ : 拿。 得到。
: ㄩㄥ : 堵塞。 擁有。
: ㄇㄟˊ : 地名:周時郿邑,故址約位在今陝西省郿縣東北。
: ㄧˇ : 表示已然的事。 表示肯定的語氣。
"
: ㄋㄞˇ : 你、你的。 他、他的。
: ㄌㄧㄡˊ : 停止。 不使離開。
: ㄓㄤ : ㄓㄤˋ : 量詞:計算某些可張開物體的單位。 想法、主意。 : '之又音。
: ㄍㄜˊ : ㄏㄜˊ : '郃陽'。 : 人名用字。 又音。
: ㄕㄡˇ : ㄕㄡˋ : 官職、職責。 職官名。 : 通'狩'。
: ㄔㄤˊ ㄢ : 縣名。 泛指京師。
: ㄌㄧㄥˋ : 命令、法令。 時節。
: ㄙㄨㄣ : (又音)ㄙㄨㄣˋ : ㄒㄩㄣˋ : 稱謂:用以稱兒子的子女。 再生或孳生的植物。 : 又音。 : 謙卑、恭順。
: ㄌㄧˇ : 人類的行為規範。 規矩恭敬的態度或行為。
: ㄅㄠˇ : 養護、守衛、不使受損。 承擔、負責。
: ㄩㄥ : 堵塞。 擁有。
: ㄔㄥˊ : 古時環繞京師或圍繞某一區域以供防守的大圍牆。 都市。
: ㄏㄨㄞˊ : '淮河'。
: ㄗˋ : 起源的地方。 姓。
: ㄧㄣˇ ㄅㄧㄥ : 率領兵馬。
: ㄒㄧㄥ ㄧㄝˋ : 有星辰的夜晚。
: ㄌㄞˊ : ㄌㄞˋ : 空間從別處移動至此處。 時間從某定點直至現在。 : 同'徠'。
: ㄇㄟˊ : 地名:周時郿邑,故址約位在今陝西省郿縣東北。
: ㄔㄥˊ ㄕㄡˇ : 守禦城邑的事。 清代官制稱掌城門管鑰的人。
: ㄩˋ : 抵抗、抵擋。 阻止、禁止。
: ㄧ ㄇㄧㄢˋ : 一個完整的部分。 兩種動作同時進行時,用'一面'以為副詞。
: ㄕㄤˋ ㄅㄧㄠˇ : 向天子進呈奏章。
: ㄖˋ : ㄖㄨˇ : ㄖㄨˋ : 發生性關係。 : 不留心的塞放。 暗中把財物給人。 : 進,由外面到裡面。 收進。
: ㄌㄨㄛˋ ㄧㄤˊ : 城市名。位於河南省西部的洛陽盆地內。
: ㄍㄠˋ ㄐㄧˊ : 因急難而請求緊急救援。 情勢緊張危險。
: ㄑㄩㄝˋ ㄕㄨㄛ : 說書人或章回小說中,在一個情節結束後,另起一個段落時,常用的發端詞。
: ㄨㄟˊ : ㄨㄟˋ : 高大的樣子。 : 國名。 朝代名:(西元220~265)三國之一。
: ㄓㄨˇ : 賓客或奴僕的相對詞。 帝王。
: ㄘㄠˊ
: ㄖㄨㄟˋ : 明智、聰明的。 古代頌揚天子的明智,故用以稱與天子有關的。
: ㄕㄜˋ : 安置、陳列。 建立、制訂。
: ㄔㄠˊ : ㄓㄠ : 古代見人皆稱'朝'。 參拜神明。 : 早晨。 日、天。
: ㄐㄧㄣˋ ㄔㄣˊ : 在君主左右侍從的臣子。
: ㄗㄡˋ : 進獻。 古代臣下向皇帝上書或進言。
: ㄩㄝ : 說。 稱為、叫做。
"
: ㄓㄣˋ : ㄔㄣˊ : 軍隊作戰時布置的隊伍行列。 : 排列。 述說。
: ㄘㄤ : 收藏穀物的地方。 泛指屯聚物品的建築物。
: ㄔㄥˊ : 古時環繞京師或圍繞某一區域以供防守的大圍牆。 都市。
: ㄧˇ : 停止。 完畢、完成。
: ㄕ : 丟掉、遺落。 錯過、縱放。
 ((語音)ㄏㄠˇ;(讀音)ㄏㄜˋ) ㄓㄠ魏將,太原人,字伯道。陳倉太守,病重驚亡。
: ㄧˇ : 停止。 完畢、完成。
: ㄨㄤˊ : ㄨˊ : 逃跑。 失去。 : 沒有。
 ㄓㄨ (ㄍㄜˊ;ㄍㄜˇ) (ㄌㄧㄤˊ;ㄌㄧㄤˋ)琅琊陽都人,字孔明,病死五丈原。
: ㄧㄡˋ : 表示重複或反覆。 表示加強、加重的語氣。
: ㄔㄨ : 自內至外。 產生、發生。
: ㄑㄧˊ ㄕㄢ : 地名。位於甘肅省西和縣西北,相傳蜀漢諸葛亮伐魏,曾六次出兵於此。
: ㄙㄢˋ ㄍㄨㄢ : 大散關的別名。見'大散關'條。
: ㄧˋ : 相當於'也'、'也是'。 相當於'又'。
: ㄅㄟˋ : ㄆㄧ : 被子。 姓。 : 分散。 加衣於身而不束帶。
: ㄕㄨˇ : 朝代名:見'蜀漢'條。 四川省的簡稱。
: ㄅㄧㄥ : 武器。 戰士、軍隊。
: ㄉㄨㄛˊ : 強取。 削除、使失去。
: ㄌㄧㄠˇ : ˙ㄌㄜ : 明白、懂得。 完畢、結束。 : 置於動詞後,表示動作的結束。 置於句末或句中停頓處。
"
: ㄖㄨㄟˋ : 明智、聰明的。 古代頌揚天子的明智,故用以稱與天子有關的。
: ㄉㄚˋ ㄐㄧㄥ : 事情出乎意外而非常驚訝。
: ㄏㄨ : 不留心、不注意。 輕視、瞧不起。
: ㄧㄡˋ : 表示重複或反覆。 表示加強、加重的語氣。
: ㄗㄡˋ : 進獻。 古代臣下向皇帝上書或進言。
滿 : ㄇㄢˇ : 充盈、全部充實。 達到某一限度。
: ㄔㄨㄥˇ : 尊敬。 恩惠。
: ㄉㄥˇ : 品級、次第。 種、類。
: ㄧㄡˇ : ㄧㄡˋ : 豐足、富裕。 多,表示時間久或年齡大。 : 表示重複、反複、連續。
: ㄕㄨㄛ : ㄕㄨㄟˋ : ㄩㄝˋ : 訴說、告訴。 解釋。 : 用言語勸人,使其聽從或採納。 : 喜悅。
"
: ㄉㄨㄥ ㄨˊ : 三國時孫權所建立的吳國,由於位居東方,故稱為'東吳'。
 (ㄙㄨㄣ;(又音)ㄙㄨㄣˋ;ㄒㄩㄣˋ) ㄑㄩㄢˊ字仲謀,三國吳帝國的創建者,孫堅次子。聰明機智十四歲便隨兄長孫策轉戰,參與平定江東。孫策猝亡後,孫權接掌江東。再一代名將周瑜的輔佐下領導東吳在赤壁戰勝曹操。使天下成三國鼎立之勢。
: ㄐㄧㄢˋ ㄔㄥ : 超越本分,冒用稱號。
: ㄉㄧˋ ㄏㄠˋ : 天子的稱號。
: ㄩˊ : ㄩˇ : ㄩˋ : 置於句末,表示感嘆的語氣。 置於句末,表示疑問、反詰的語氣。 : 贊成、允許。 支助、贊助。 : 參加。 干涉、干預。
: ㄕㄨˇ : 朝代名:見'蜀漢'條。 四川省的簡稱。
: ㄊㄨㄥˊ ㄇㄥˊ : 共結盟約者。 兩個以上的國家,為共同目的和行動而締訂條約,結成聯合關係。
: ㄐㄧㄣ : 現代。 姓。
: ㄑㄧㄢˇ : 差使、派發。 釋放、放走。
 (ㄌㄧㄡˋ;ㄌㄨˋ) ((又音)ㄙㄨㄣˋ;ㄒㄩㄣˋ)玉面書生。敗關羽
: ㄗㄞˋ : 存、存活。 居於、處於。
: ㄨˇ : 戰鬥、軍事、暴力等事。 足跡。
: ㄔㄤ : 光明。 恰當、美好。
: ㄒㄩㄣˋ ㄌㄧㄢˋ : 操練兵士。 經由有計畫、有步驟的指導,使受訓者具有某種特長或技能的教育方法。
: ㄖㄣˊ ㄇㄚˇ : 人和馬。 泛指兵馬、軍隊。
: ㄊㄧㄥ ㄏㄡˋ : 等待、等候。
調 : ㄉㄧㄠˋ ㄩㄥˋ : 調配使用。
: ㄓˇ ㄗㄞˋ : 總在、仍在。
: ㄉㄢˋ ㄒㄧˋ : 早晚。 比喻時間短促。
: ㄅㄧˋ : 一定、肯定。 假設、如果。
: ㄖㄨˋ ㄎㄡˋ : 外敵入侵、進犯。
: ㄧˇ : 表示已然的事。 表示肯定的語氣。
"
: ㄖㄨㄟˋ : 明智、聰明的。 古代頌揚天子的明智,故用以稱與天子有關的。
: ㄨㄣˊ : ㄨㄣˋ : 聽到。 傳達、傳布。 : 名譽、名望。
: ㄓ : ㄓˋ : 明白、了解、察覺。 識別、區別。 : 智慧。 姓。
: ㄌㄧㄤˇ : 量詞:計算重量的單位。 數目字,表一對、一雙之意。
: ㄔㄨˇ : ㄔㄨˋ : 居住、止息。 存在、置身於。 : 地方、場所。 事物的某一部分。
: ㄨㄟˊ ㄐㄧˊ : 危險急迫。
: ㄐㄩˇ ㄓˇ ㄕ ㄘㄨㄛˋ : 行為失常。
: ㄕㄣˋ ㄕˋ : 極為、非常。 非常正確。
: ㄐㄧㄥ ㄏㄨㄤ : 驚恐慌張。
: ㄘˇ ㄕˊ : 現在。
 ㄘㄠˊ ㄓㄣ大將軍,大司馬,字子丹,為諸葛亮氣死。
: ㄅㄧㄥˋ : 指生物體發生不健康的現象。 瑕疵、短處。
: ㄨㄟˋ : 地支的第八位。 時辰名。
: ㄑㄩㄢˊ : 病除、康復。
: ㄐㄧˊ : 近、靠近、投向。 到、登上。
: ㄕㄠˋ : ㄓㄠˋ : 國名。 姓。 : 呼喚,特指上對下的呼喚。 招致、引來。
 ㄙ ㄇㄚˇ ㄧˋ字仲達,河內溫人。病亡。有二子,分別為師、昭
: ㄕㄤ ㄧˋ : 商量議論。
: ㄧˋ : 美好、美善的。 深。
: ㄗㄡˋ : 進獻。 古代臣下向皇帝上書或進言。
: ㄩㄝ : 說。 稱為、叫做。
"
: ㄔㄣˊ : 俘虜、奴隸。 君王時代的官吏。
: ㄩˊ : 笨傻、不聰明。 與自身有關的。
: ㄧˋ : 意思。 見解、看法。
: ㄙㄨㄛˇ : 地方、處所。 恰當的位置。
: ㄌㄧㄠˋ : 可供製造、使用或參考的事物。 詩文、講話的題材。
: ㄉㄨㄥ ㄨˊ : 三國時孫權所建立的吳國,由於位居東方,故稱為'東吳'。
: ㄅㄧˋ : 一定、肯定。 假設、如果。
: ㄅㄨˋ ㄐㄩˇ : 不舉辦、不興辦。 男子性器無法堅挺。
: ㄅㄧㄥ : 武器。 戰士、軍隊。
"
: ㄖㄨㄟˋ : 明智、聰明的。 古代頌揚天子的明智,故用以稱與天子有關的。
: ㄩㄝ : 說。 稱為、叫做。
"
: ㄑㄧㄥ : 職官名。 對人的尊稱。
: ㄏㄜˊ ㄧˇ : 為什麼。 如何。
: ㄓ : ㄓˋ : 明白、了解、察覺。 識別、區別。 : 智慧。 姓。
: ㄓ : 的、底。 於。
"
: ㄧˋ : 美好、美善的。 深。
: ㄩㄝ : 說。 稱為、叫做。
"
 ㄎㄨㄥˇ ㄇㄧㄥˊ諸葛亮
: ㄔㄤˊ : 辨別滋味。 試探、試驗。
: ㄙ : ㄙˋ : ㄙㄞ : 緔慮。 想念、懷念。 : 之讀音。 : 銮思:鬍鬚多的樣子。
: ㄅㄠˋ : 由某種前因而得的結果。 音信、消息。
: ㄒㄧㄠ ㄊㄧㄥˊ : 地名。位於湖北省宜都縣西,南臨長江,蜀漢昭烈帝與吳陸遜戰於此。
: ㄓ : 的、底。 於。
: ㄑㄧㄡˊ : ㄔㄡˊ : 配偶。 同類、同輩。 : 讎敵。 深切的怨恨。
: ㄈㄟˇ : ㄈㄟ : 詆毀、誹謗。 : 不對的、不善的。 不同的。
: ㄈㄡ : ㄈㄡˇ : ㄈㄨ : ㄅㄨˋ : 姓。 : 表示否定。 表示疑問、未定。 : 花萼上的蒂。 : 否定詞。 與'就'連用,表示有所選擇的意思。
: ㄩˋ : 願望,想得到滿足的意念。 情慾。
: ㄊㄨㄣ : 不加以咀嚼就整個嚥下去。 兼併、消滅。
: ㄨˊ : 國名。 朝代名:(西元222~280)三國之一。
: ㄧㄝˇ : 表示判斷或肯定的語氣。 表示疑問的語氣。
: ㄓ : ㄓˇ : 量詞。 : 僅。 儘。
: ㄎㄨㄥˇ : 害怕、畏懼。 威脅、使害怕。
: ㄓㄨㄥ ㄩㄢˊ : 平原之中。 黃河下游一帶,包括河南的大部分、山東的西部,河北、山西的南部及陝西的東部。
: ㄔㄥˊ ㄒㄩ : 凌空、騰空。 趁人不備或守備空虛的時候。
: ㄐㄧˊ : 敲打。 攻打。
: ㄅㄧˇ : 那、那個、那裡。 他。
: ㄍㄨˋ : 原因、根由。 意外的事情、事件。
: (語音)ㄓㄢˋ : (讀音)ㄗㄢˋ : 不久、短時間。 姑且。 : 讀音。
: ㄩˊ : ㄩˇ : ㄩˋ : 置於句末,表示感嘆的語氣。 置於句末,表示疑問、反詰的語氣。 : 贊成、允許。 支助、贊助。 : 參加。 干涉、干預。
: ㄉㄨㄥ ㄨˊ : 三國時孫權所建立的吳國,由於位居東方,故稱為'東吳'。
: ㄐㄧㄝˊ ㄇㄥˊ : 締結盟約。
 (ㄌㄧㄡˋ;ㄌㄨˋ) ((又音)ㄙㄨㄣˋ;ㄒㄩㄣˋ)玉面書生。敗關羽
: ㄧˋ : 相當於'也'、'也是'。 相當於'又'。
: ㄓ : ㄓˋ : 明白、了解、察覺。 識別、區別。 : 智慧。 姓。
: ㄑㄧˊ : ㄐㄧ : ㄐㄧˋ : 他、他們。 他的、他們的。 : 置於語尾,表疑問的語氣。 : 置於句中或句末。
: ㄧˋ : 意思。 見解、看法。
: ㄍㄨˋ : 原因、根由。 意外的事情、事件。
: ㄐㄧㄚˇ : ㄐㄧㄚˋ : 不真的、虛偽的、人造的。 代理的。 : 工作期間依規定或經申請獲准的休息時間。
: ㄗㄨㄛˊ ˙ㄒㄧㄥ : 興起、發起。 抬舉、賞識。
: ㄅㄧㄥ : 武器。 戰士、軍隊。
: ㄓ : 的、底。 於。
: ㄕˋ : 權力。 威力。
: ㄧㄥ : ㄧㄥˋ : 當、該。 或是、想來是,表示推測的意思。 : 回答。 允許、承諾。
: ㄓ : 的、底。 於。
: ㄕˊ : 充足、富裕。 填滿而沒有空隙的。
: ㄕˋ : 對、正確。 事情。
: ㄗㄨㄛˋ ㄍㄨㄢ ㄔㄥˊ ㄅㄞˋ : 冷眼旁觀他人的成功與失敗而不參與。
: ㄦˇ : 人及動物的聽覺器官與平衡器官。 凡器物兩旁附有以便於提攜的把手均稱為'耳'。
: ㄅㄧˋ ㄒㄧㄚˋ : 古代臣民對天子的尊稱。
: ㄅㄨˋ ㄅㄧˋ : 不需要、沒有必要。
: ㄈㄤˊ : 堤、壩。 要塞。
: ㄨˊ : 國名。 朝代名:(西元222~280)三國之一。
: ㄓˇ ㄒㄩ : 只要。
: ㄈㄤˊ : 堤、壩。 要塞。
: ㄕㄨˇ : 朝代名:見'蜀漢'條。 四川省的簡稱。
"
: ㄖㄨㄟˋ : 明智、聰明的。 古代頌揚天子的明智,故用以稱與天子有關的。
: ㄩㄝ : 說。 稱為、叫做。
"
: ㄑㄧㄥ : 職官名。 對人的尊稱。
: ㄓㄣ : 道家稱得道成仙的人。 自然、本性。
: ㄍㄠ ㄐㄧㄢˋ : 高明遠大的見解。 尊稱別人的意見。
"
: (又音)ㄙㄨㄟˊ : ㄙㄨㄟˋ : 又音。 : 稱心、滿足。 順從、順應。
: ㄈㄥ : 包好的或用來裝東西的紙袋。 量詞。
: ㄧˋ : 美好、美善的。 深。
: ㄨㄟˊ : ㄨㄟˋ : 創制。 行、作。 : 因,表示原因。 替、給。
: ㄉㄚˋ ㄉㄨ : 古代王畿外圍,王之諸子的食邑。 大概。
: ㄉㄨ : 監察、考核、審視。 催促。
: ㄗㄨㄥˇ : 聚合。 繫結。
: ㄋㄧㄝˋ : ㄕㄜˋ : 安定的。 : 引持、牽提。 整理。
: ㄌㄨㄥˇ : 田埂、田間高地。 甘肅省的簡稱。
西 : ㄒㄧ : 方位名。 稱歐美西方國家。
: ㄓㄨ : 眾多、各個。 所有、一切。
: ㄌㄨˋ : 道路,供人馬舟車等行走的途徑。 條理、紋理。
: ㄐㄩㄣ ㄇㄚˇ : 戰馬。 軍隊中的人馬。
: ㄌㄧㄥˋ : 命令、法令。 時節。
: ㄐㄧㄣˋ ㄔㄣˊ : 在君主左右侍從的臣子。
: ㄑㄩˇ : 拿。 得到。
 ㄘㄠˊ ㄓㄣ大將軍,大司馬,字子丹,為諸葛亮氣死。
: ㄗㄨㄥˇ ㄅㄧㄥ : 統領軍隊。 職官名。
: ㄐㄧㄤˋ ㄧㄣˋ : 將帥掌兵權所用的印信。
: ㄌㄞˊ : ㄌㄞˋ : 空間從別處移動至此處。 時間從某定點直至現在。 : 同'徠'。
: ㄧˋ : 美好、美善的。 深。
: ㄩㄝ : 說。 稱為、叫做。
"
: ㄔㄣˊ : 俘虜、奴隸。 君王時代的官吏。
: ㄗˋ : 起源的地方。 姓。
: ㄑㄩˋ : 往、到。 離開。
: ㄑㄩˇ : 拿。 得到。
: ㄓ : 的、底。 於。
"

下一段: 辭典查出三國演義98-8   下一回: 辭典查出三國演義99   辭典查出三國演義全目錄

  • 三國演義 第98回-1 第九十八回 追漢軍王雙受誅 襲陳倉武...
  • 三國演義 第98回-2 卻說司馬懿奏曰:"臣嘗奏陛下,言孔明必出...
  • 三國演義 第98回-3 魏兵探知蜀兵要來劫糧,慌忙報與孫禮。禮令...
  • 三國演義 第98回-4 且說魏延受了密計,當夜二更拔寨,急回漢中...
  • 三國演義 第98回-5 恪字元遜,身長七尺,極聰明,善應對。權甚...
  • 三國演義 第98回-6 震至東吳,見了孫權,呈上國書。權大喜,設...
  • 三國演義 第98回-7 孔明先自領兵,出陳倉斜穀,取了建威。後面...
  • 三國演義 第98回-8 遂辭帝出朝,徑到曹真府下,先令人入府報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