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ggle navigation
CubicPower-晶智能中心
晶新聞
晶文摘
財晶機器人-CubicRobo
教學機器人-CubicTutor
晶地圖-CubicMap
教學機器人-CubicTutor
行政學 證照專業知識測驗
CubicPower晶智能中心 專業證照基本知識測驗
關鍵字分類 科目: 行政學
是非題- 正確的打(O) 錯誤的打(X)
組織
1.( ) 中央行政機關組織基準法 訂定中央行政機關之機關組織法規與名稱,以及機關設立、調整和裁撤之共同規範
2.( ) 組織具有「𥌓」或「能趨疲」(entropy)現象 並非開放系統理論的內涵
3.( ) 「組織是一個有機體,是隨著時代環境的演變自求適應,自謀調整的團體」,這是從 生態的觀點 這種觀點來解釋組織
4.( ) 下列有關權變理論(contingency theory)之敘述 特別強調組織的多變性 權變理論的最終目的在於設計及應用最適合於某些特定情況的組織設計與管理方法 權變理論強調彈性運用管理方法 錯誤
5.( ) 在次級系統理論中, 管理次級系統(managerial subsystem) 這種次級系統係貫穿整個組織,其作用在於整合、協調、設計與控制
6.( ) 行政學的整合理論又稱系統理論,關於系統理論的敘述,下列 它以生物有機體比喻行政組織 它重視行政組織與外界環境的關係 它主張行政組織的成敗與生態息息相關 錯誤
7.( ) 依據寇斯(R. Coase)的見解,組織內部可能同時存在權威的關係與價格的機能,而組織經濟學即在探求如何透過制度安排來處理 如何節省交易成本 這種問題
8.( ) 若依公共組織的政治途徑要求來設計組織,有可能出現 代表性官僚 制度
9.( ) 從組織經濟學的觀點來說,組織就是一套制度安排(Institutional arrangements),這個制度安排的目的為 促進組織內各種交易行為的進行
10.( ) 貪腐是行政運作常見的弊端,有關貪腐概念的界定,下列 從事直接或間接的權錢交易,藉以謀取自己或關係人的利益 廣義言之,一個人或組織悖離了公共角色的正式職責與相關規範 貪腐可區分為個人貪腐和系統貪腐 錯誤
這種
屬於
1.( ) 中華民國律師公會全國聯合會 屬於社團法人型非營利組織
2.( ) 「在同一時間、同一地區內,存在許多不調和的現象,如不同的制度、不同的行為與觀點」,這是屬於開發中國家行政文化中的 異質性(heterogeneity) 這種特質
3.( ) James Q. Wilson將利益團體政治環境分為四類,分類的標準以公共政策執行結果成本與效益的集中或分散而定,請問所謂的多數決政治(majoritarian politics)是屬於 成本分散全民,利益分散全民
4.( ) 公務人員因公出差可支領差旅費,這是屬於 受職務上費用償還之權利 這種權利
5.( ) 以下 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 係屬於我國中央行政機關的幕僚部門
6.( ) 各國近年來積極推動的電子化政府,主要屬於政府再造的 流程再造 作法
7.( ) 行政機關中,科員甲與科員乙之間的溝通行為,屬於 平行溝通 這種溝通種類
8.( ) 政府的利益直接傳輸給個體,但其效應卻是對社會整體的安全有益。 中低收入戶救濟 屬於此種「準私人型」的公共利益
9.( ) 根據賀茲伯格(F. Herzberg)所提出的兩因子理論, 責任 是屬於能夠刺激員工努力工作的激勵因子(motivator)
10.( ) 組織的低階層將訊息傳送給高階層的流程,屬於 上行溝通 溝通型態
我國
1.( ) 公平交易委員會 適用我國中央政府機關總員額法的規定
2.( ) 下列 政府倫理法 不是我國公務員倫理行為的法律規範
3.( ) 在我國行政程序法中,「聽證權」是指 給當事人陳述意見的機會
4.( ) 有關我國公務人員退休制度,敘述 公務人員於停職期間申請退休者,人事單位應不予受理 正確
5.( ) 有關我國國人權威性格的敘述,比較而言,下列 對於地位較高的人無條件的服從 正確
6.( ) 我國中央政府的預算主管機關為 行政院主計總處
7.( ) 我國政府預算預備金準備,主要屬於 集中分散並用制 這種制度
8.( ) 我國現行租稅制度依財政收支劃分法的規定,可分為國稅和地方稅兩大類, 地價稅 屬於地方稅
9.( ) 我國簡任公務人員,總共分為 五個 個職等
10.( ) 依據我國中央行政機關組織基準法,「署」、「局」名稱所適用的機關是 三級機關
行政
1.( ) 自願型(volunteer) 並非是行政學者哈蒙(Michael M. Harmon)所界定之行政類型格道(Administrative Styles Grid)中所列舉者
2.( ) 行政監察員 是歐美國家地區政府常設的行政監控機制,其主要功能在於接受民眾陳苦訴怨,並調查不當或不公情事
3.( ) 人民參加各種國家考試所繳交的報名費,屬於 規費 這種行政收入
4.( ) 公用停車場收取的費用屬於 行政收入 這種收入
5.( ) 比較行政學者雷格斯(F. Riggs)係「行政生態理論」集大成者,其所發展的「生態模式」(ecological model),主要是用來解釋 開發中國家 這種類型國家的行政現象
6.( ) 由於50年代和60年代流行邏輯實證論,因缺乏 公共性 這種研究而使行政學成為公私不分的組織理論與管理之學
7.( ) 在十九、二十世紀期間最常出現於拉丁美洲國家的強人體制,是屬於開發中國家 個人型官僚精英系統 這種「官僚突出類型」的政治行政系統
8.( ) 在新公共管理的行政思潮下,我國與各國皆強調「企業型政府」的觀念,然而同時卻忽略了一些重要的行政問題,敘述 忽略了公平正義等相關價值的實現 最受強調
9.( ) 有關羅聖朋和克拉夫丘克(D. H. Rosenbloom & R. S. Kravchuk, 2005)對於公共行政的界說,當中特別凸顯行政具有公共性質,屬於 行政的政治觀點 行政的觀點
10.( ) 行政院所屬原住民族委員會主任委員係由 行政院院長 所任命
政府
1.( ) 行政監察員 是歐美國家地區政府常設的行政監控機制,其主要功能在於接受民眾陳苦訴怨,並調查不當或不公情事
2.( ) 一般而言,現代的政府要扮演好「五R角色」,請問 Ritual(儀式的作為) 不包含在內
3.( ) 下列有關聯邦制政府(federal government)之敘述, 重視聯邦及地方政府間的權力分配幅員廣大之國家多為此類政策須考量族群之差異性 錯誤
4.( ) 公部門契約委外符合 導航式的政府 這種企業型政府的原則
5.( ) 以下有關政府推展公共關係之原則, 要保持雙向溝通資訊必須公開透明平時就要發展 錯誤
6.( ) 有關比較公共政策的性質之敘述,下列 透過比較公共政策的研究,可以瞭解政府運作的真相 比較公共政策偏重政府實際運作的分析層面,故對比較政治研究具有補充作用 比較公共政策研究具有「他山之石可以攻錯」之實用意涵 錯誤
7.( ) 有關績效預算的敘述,下列 比較各機關同質活動所需經費 將企業成本觀念引進政府 計算每一計畫單位所耗成本 錯誤
8.( ) 政府的施政作為「言而有信,令出必行,深獲人民的信賴」係指一個有為有效的政府具備 可靠性(reliability) 這種特性
9.( ) 政府職責之一是提供公共財,請問公共財所具備的特性是 非敵對性、非排他性及擁擠性
10.( ) 從廣義的角度來說,「行政」一詞所指意義為 整個政府(包括行政、立法、司法、考試、監察各部門)各公務機關推動政務所採取的一切作為
機關
1.( ) 中央行政機關組織基準法 訂定中央行政機關之機關組織法規與名稱,以及機關設立、調整和裁撤之共同規範
2.( ) 垃圾桶決策途徑 這種政策方案決策途徑認為,機關組織決策並非是經過理性的思考計算的結果,而是決策者在決策過程中不經意碰到的一項產出結果
3.( ) 「行政組織是機關權責分配的關係或層級節制體系」,這句話是屬於 靜態的(static) 這種組織意義的觀點
4.( ) 下列有關組織結構分部化之敘述, 分部化是一種機關組織水平擴張的過程在分部化組織中,同一階層的各部門都是平行的分部化的主要目的,在藉分工求取更大的組織利益和工作效率 錯誤
5.( ) 公務員把機關的違法失職情事,釋放消息讓外界知悉,被稱之為 弊端揭發
6.( ) 各機關中的法制室,依其業務性質,係屬 技術性 這種幕僚
7.( ) 有關績效預算的敘述,下列 比較各機關同質活動所需經費 將企業成本觀念引進政府 計算每一計畫單位所耗成本 錯誤
8.( ) 依據中央行政機關組織基準法規定, 機關編制員額 不屬機關組織法規應規定事項
9.( ) 依據我國中央行政機關組織基準法,「機關依組織法規將其部分權限及職掌劃出,以達成其設立目的之組織」稱為 機構
10.( ) 政府機關設立某種特殊原則或規範,以指導或約束機關、團體、標的人口的特殊行動,稱為 管制性政策 這種類型的政策
主要
1.( ) 系統思維(system thinking) 最接近跨域治理所蘊含的主要特質
2.( ) 僅以組織內部人員為主,絕少涉及外在環境對人員的影響 主要是針對行政學「行為研究途徑」所提出的批評
3.( ) 一般言之,溝通的主要障礙不包括 年齡與性別上的障礙
4.( ) 平衡預算原是一項重要的財政原則,但在1930年代之後,此一財政原則逐漸被推翻。此一改變的主要動力為 凱因斯理論
5.( ) 在整合時期的組織理論觀點中,認為組織是一個新陳代謝系統,其主要意涵為 組織與環境互動可投入所需資源與能量,以致組織可永續存在
6.( ) 我國政府預算預備金準備,主要屬於 集中分散並用制 這種制度
7.( ) 官僚體系中很容易產生「代理人問題」,根據「委託-代理人理論」(principal-agent theory),此一問題的主要根源之一為 代理人的投機心理
8.( ) 韋伯(M. Weber)的官僚制度理論,主要係以 法理型 這種正當支配的權威型態為基礎
9.( ) 從格蘭納(L. Greiner)組織生命週期的理論來說,下列有關行政組織設計的主要課題, 分化與整合的平衡集權與分權的平衡標準化與機動調適的平衡 錯誤
10.( ) 就凱因斯經濟學的觀點而言,經濟發展不穩定主要乃肇因於 需求 波動之結果
政策
1.( ) 垃圾桶決策途徑 這種政策方案決策途徑認為,機關組織決策並非是經過理性的思考計算的結果,而是決策者在決策過程中不經意碰到的一項產出結果
2.( ) 政策相關資訊如何蒐集 不屬於政策評估研究的範疇
3.( ) 政策監測 這種政策活動被視為在監督政策的實際執行
4.( ) 一般而言, 政策明確而權責不致紊亂 是單一制政府的優點
5.( ) 一般而言,綜合所得稅政策屬於 重分配 這種政策
6.( ) 下列有關聯邦制政府(federal government)之敘述, 重視聯邦及地方政府間的權力分配幅員廣大之國家多為此類政策須考量族群之差異性 錯誤
7.( ) 目前國際間進行政策評估時,甚為重視反事實因果推論模式(counter factual causal inference model)的概念與方法。對此一方法, 屬於準實驗或實驗的評估研究設計 可評估政策方案施行後的真正效益 該方式使用施測組與控制組時,需讓兩組的條件旗鼓相當 錯誤
8.( ) 非營利組織比較不能發揮的政策領域為 種族政策
9.( ) 政府機關設立某種特殊原則或規範,以指導或約束機關、團體、標的人口的特殊行動,稱為 管制性政策 這種類型的政策
10.( ) 政務官和事務官之區分, 政務官為政策之擬定者 正確
途徑
1.( ) 代表性官僚體制 並非新公共管理途徑的組織設計所強調的管理理念或方法
2.( ) 行政控制 是組織內部且正式的行政責任之確保途徑
3.( ) 利益團體的影響力 並非羅聖朋(David Rosenbloom)所提之政治途徑於分析政府預算所應關注之焦點
4.( ) 垃圾桶決策途徑 這種政策方案決策途徑認為,機關組織決策並非是經過理性的思考計算的結果,而是決策者在決策過程中不經意碰到的一項產出結果
5.( ) 一般而言,處理結構不良之政策問題,宜採取 漸進決策途徑 這種決策途徑
6.( ) 公務人員考績是屬於行政責任確保的 內部正式途徑 途徑
7.( ) 依據經濟理性程度的高低來排列,由高至低, 混合掃描決策途徑>漸進決策途徑>政治性決策途徑 排列順序最恰當
8.( ) 近年來,各國政府組織對於成本效能與顧客回應頗為重視,這是公共組織中 新公共管理途徑 這種途徑所最為重視的價值
9.( ) 若依公共組織的政治途徑要求來設計組織,有可能出現 代表性官僚 制度
10.( ) 時勢造英雄是指 環境情勢說 這種領導途徑的表現
預算
1.( ) 預算 是以金錢數字表示政府的施政計畫與歲入歲出,同時也是財務行政的基礎
2.( ) 「預算是設計,計劃。會計是計畫的執行。決算與審計乃是計畫執行效果的考核。」請問這段敘述彰顯財務行政的 連貫性 這種特性
3.( ) 下列有關漸進預算的描述, 預算是「利益均霑」的分享有助於共識與聯盟的建立國會為預算決策權力之所在 錯誤
4.( ) 下列關於「設計計畫預算制度」的敘述, 分析一年乃至數年其政策計畫的總成本 最正確
5.( ) 有關政府預算的名詞,依預算過程的先後順序排列, 概算、預算案、法定預算、分配預算 正確
6.( ) 有關設計計畫預算制度的描述,下列 預算作業與管理功能結合機構內分配於各計畫的成本不易精確估計過分側重量化分析技術 錯誤
7.( ) 行政部門為有效完成執行預算的責任,以分配預算或設置預備金的方式,請問這樣符合 具備適當權力原則 這種預算原則
8.( ) 我國中央政府的預算主管機關為 行政院主計總處
9.( ) 我國行政權和立法權的常見互動領域中不包括 預算案之編製
10.( ) 我國政府機關中,負責預算的籌劃、概算的編擬、會計的控制及國情與政績統計的是 行政院主計總處
原則
1.( ) 標準化 是行政學傳統理論的重要原則
2.( ) 下列有關公共關係之雙向溝通所應遵循之原則, 開誠佈公禮尚往來講求語意之表達技巧 錯誤
3.( ) 公務人員的薪給不應和社會上其他行業薪水相差太遠,這是屬於公務人員薪給制度的 平衡性原則 這種原則
4.( ) 以下有關政府推展公共關係之原則, 要保持雙向溝通資訊必須公開透明平時就要發展 錯誤
5.( ) 有關賽蒙(H.A. Simon)提出行政諺語的寓意, 行政學沒有所謂的原理原則 任何一個行政原則都可以找到另外一項與之相衝突的行政原則 嚴重衝擊原先經由建立行政原則而成為一門行政科學的思維 錯誤
6.( ) 行政管理原則POSDCORB當中的R代表 報告(Reporting) 這種意義
7.( ) 政策規劃之原則中,「公共事務民營化」係屬 人民自主原則 這種原則
8.( ) 韋伯之官僚制度(Bureaucracy),會被認為是最有效率的原因為 對事不對人的原則
9.( ) 根據我國學者張潤書先生的看法,行政學的傳統理論之重要原則不包括下列 民主化
10.( ) 泰勒(Frederick Taylor)主張的科學管理原則認為,員工的工作習慣過於依賴 經驗法則 這種原則,應予改變
對於
1.( ) 官僚體制的僵化和無效率 是新公共管理對於傳統行政管理理論與實務的主要批判
2.( ) 從消極懲罰到積極激勵 是行為科學對於行政學的主要影響
3.( ) 下列有關行政計畫程序的敘述, 對於現況與預期狀態的瞭解與研判配合資料與證據解釋事實最後是在眾多方案中抉擇可行者 錯誤
4.( ) 有關我國國人權威性格的敘述,比較而言,下列 對於地位較高的人無條件的服從 正確
5.( ) 政策評估時,欲衡量民眾主觀福祉(即對於政策感到滿足之程度)的變化,最適宜採用 問卷調查 評估工具
6.( ) 敘述中, 管理乃在考量達成對環境的調適 對於權變理論的說明是正確的
7.( ) 新公共服務論者認為所謂的公共利益最主要是指 對於共同價值進行對話的結果
8.( ) 對於公眾關係的觀念,下列 公眾關係是一種長期有計畫的努力之結果公眾關係之手段為有效溝通須以「履行社會責任,服務大眾利益」為前提 錯誤
9.( ) 對於行政倫理的外部控制論之敘述,下列 以學者房納(H. Finer)為代表人物認為過度依賴人的良心或主觀道德,將導致權力的濫用贊成推動倫理立法及守則 錯誤
10.( ) 對於政策倡導(policy advocacy)的特性,說明 需要具備論證、說服、組織和行動的技巧 正確
一種
觀點
1.( ) 主張建構新的組織型態 屬於新公共行政的觀點
2.( ) 「行政組織是機關權責分配的關係或層級節制體系」,這句話是屬於 靜態的(static) 這種組織意義的觀點
3.( ) 2008年美國發生金融風暴,當時美國財政部長Henry Paulson認為不應一味地紓困金融業者,否則政府無異在替業者承擔其不負責任行為的風險。試問Henry Paulson此種觀點,是要防止金融業者出現 道德危險(moral hazard) 行為
4.( ) 下列 行政是國家意志的執行 是從政治的觀點,對行政一詞作概念說明
5.( ) 主張公共行政不應該忽略弱勢團體的利益,係從 多元論的觀點 這種理論來透視「公共」的意涵
6.( ) 在整合時期的組織理論觀點中,認為組織是一個新陳代謝系統,其主要意涵為 組織與環境互動可投入所需資源與能量,以致組織可永續存在
7.( ) 行政研究的生態理論觀點,其對行政改革活動主要的價值為 提示他國的行政制度不能全盤照抄、生硬的移植到本國
8.( ) 政府預算的項目,反映了某個階層、團體或組織的利益及主張是否受到政府的青睞或照顧。這樣的觀點反映了 政治特質 這種特質
9.( ) 從組織經濟學的觀點來說,組織就是一套制度安排(Institutional arrangements),這個制度安排的目的為 促進組織內各種交易行為的進行
10.( ) 晚近有從「哲學」的角度探討公共行政本質意義的研究,這種研究觀點的核心觀念為 公共性
強調
1.( ) 相對主義 這種行政文化類型,係強調任何價值都沒有永遠性、不變性與固定性
2.( ) 「組織發展」(organizational development)不僅是一種理論,更包含多種實務做法與研究方法,下列有關組織發展的敘述, 組織發展強調組織的計劃性變革組織發展結合行動研究的方法組織發展重視人員潛能的發揮 錯誤
3.( ) 比較而言,以下 轉換型領導 領導模式,強調透過領導者與部屬之間的人際互動,可以促進組織績效的提升
4.( ) 在新公共管理的行政思潮下,我國與各國皆強調「企業型政府」的觀念,然而同時卻忽略了一些重要的行政問題,敘述 忽略了公平正義等相關價值的實現 最受強調
5.( ) 有關美國限制行政權的傳統, 人民參與度愈高的政府愈好 強調行政職權的限縮 僵局的存在是必要的 錯誤
6.( ) 有關黑堡宣言(Blacksburg Manifesto)中的主要論點, 強調文官集團的代表性及其專業權威 方法論上強調規範價值與理論的建構 強調公共利益的重要性及文官應有的角色 錯誤
7.( ) 美國行政學者的「黑堡宣言」(Blacksburg Manifesto)強調四點主張,所述 行政於憲政體制下,治理過程的重要性在於堅持單一價值 不在其中
8.( ) 現代政府組織的人事體制精神,普遍均強調「用人唯賢」與「獎優罰劣」,這是屬於人事行政的 功績化 這種特質
9.( ) 新公共行政雖源自於1970年代,到現在對行政實務與學術仍有重要的.發,其因在於該學說強調行政人員最應積極扮演 社會改革的力量 這種角色
10.( ) 實施按計畫決定預算,按預算計算成本,按成本表現效率;強調以政事、施政計畫或業務為預算科目的分類,是屬於 績效預算制度 這種制度
以下
1.( ) 「公共行政應可成為憲政秩序下治理過程的正當參與者」,此一敘述係以下 黑堡宣言 之重要主張
2.( ) 一般而言,以下 缺乏負擔風險傾向者 這種類型的人,最容易抗拒行政革新
3.( ) 比較而言,以下 轉換型領導 領導模式,強調透過領導者與部屬之間的人際互動,可以促進組織績效的提升
4.( ) 以下 主張採用邏輯實證論價值中立之觀點 並非美國新公共行政運動的主要特徵
5.( ) 以下 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 係屬於我國中央行政機關的幕僚部門
6.( ) 以下 記過 屬於我國公務人員懲處之種類
7.( ) 以下 提供社會滿足感 是非正式組織的正向功能
8.( ) 以下有關公共選擇理論(public choice theory)的敘述, 假定理性人必定經由「誘因體系」的吸引從事活動公共選擇理論在方法論的主張是個體論者如果私部門的生產或消費活動引起「外部性」的效果,政府必須採取法律干預,以維持秩序 錯誤
9.( ) 以下有關威爾遜(Woodrow Wilson)在1887年發表的〈行政的研究〉(The Study of Administration)一文之敘述, 強調政治與行政分離該文發表後行政學才獨立成為一門學科行政學應儘量採用比較研究方法 錯誤
10.( ) 以下有關新公共管理之敘述, 新公共管理包括明確的績效標準與衡量、更強調控制產出、轉向更大的競爭等重點 正確
主張
1.( ) 主張建構新的組織型態 屬於新公共行政的觀點
2.( ) 「公共行政應可成為憲政秩序下治理過程的正當參與者」,此一敘述係以下 黑堡宣言 之重要主張
3.( ) D. Osborne與T. Gaebler所提出的新政府運動,主張州和地方政府應具企業家精神, 新新聯邦主義 屬之
4.( ) 主張財政分權之理由之一為可促進地方政府之間的競爭,此一說法的理論基礎為 以腳投票理論
5.( ) 以下 導航型政府 為近年「新政府運動」或是「政府再造」的主張
6.( ) 古德諾(F. Goodnow)提出「政治與行政二分」(the politics/administration dichotomy)之看法,主張行政係國家意志之 執行
7.( ) 有關「新公共行政」對行政人員角色的主張,下列 社會公平促進者倡議性行政人非單一性行政人 錯誤
8.( ) 政府預算的項目,反映了某個階層、團體或組織的利益及主張是否受到政府的青睞或照顧。這樣的觀點反映了 政治特質 這種特質
9.( ) 凱因斯經濟學派主張,當一個國家經濟發展衰退時,最應採取 擴大市場需求 這種因應方式
10.( ) 對於黑堡宣言(Blacksburg Manifesto)的敘述,下列 主張公共對話除應擴大個人自由的理念外,亦需兼顧社會公正、公共秩序、財政健全和資本累積的概念主張「好的政府」和「好的管理」必須兼籌並顧強調公共行政不僅是純粹的管理,亦處於政治系絡之中 錯誤
公務人員
1.( ) 提升公務人員志願服務的意願 對於非營利組織對公部門的互動關係與影響之敘述是正確的
2.( ) 乙君為地方行政機關之公務人員,擬參選縣議員,請問乙君自候選人名單公告之日起至投票日止,應採取 請事假或休假 這種作為
3.( ) 下列有關懲戒與懲處之敘述, 懲戒與懲處之事由並無實質差別機關對九職等以下公務人員為記過或申誡之懲戒處分,受處分公務人員得依公務人員保障法規定提出申訴及再申訴行政機關對公務人員為免職懲處,屬實質上之懲戒處分 錯誤
4.( ) 下列 限制公務人員加入政黨 不是西方主要國家為落實行政中立理念的制度,最常採用的方式
5.( ) 公務人員分類中,以「人」為中心,就公務人員個人之資歷進行分類者,為 品位分類 這種分類制度
6.( ) 公務人員升至某一職位後如不經訓練,有可能難以勝任現職或更高職位,這是以下 彼得原理 這種現象
7.( ) 公務人員因公出差可支領差旅費,這是屬於 受職務上費用償還之權利 這種權利
8.( ) 公務人員考績是屬於行政責任確保的 內部正式途徑 途徑
9.( ) 公務人員的薪給不應和社會上其他行業薪水相差太遠,這是屬於公務人員薪給制度的 平衡性原則 這種原則
10.( ) 以下 記過 屬於我國公務人員懲處之種類
關係
1.( ) 互補 最能說明非營利組織與公部門之間的關係
2.( ) 「行政組織是機關權責分配的關係或層級節制體系」,這句話是屬於 靜態的(static) 這種組織意義的觀點
3.( ) 下列有關「生產力」特性的一般描述, 生產力包括量化與非量化的衡量指標生產力可以系統產出與投入的關係表示生產力兼納主觀和客觀的評估 錯誤
4.( ) 下列 由於全球新倫理主義逐漸取代資本主義的關係 並非全球化產生的背景因素
5.( ) 民營化有許多類型, 委託關係 屬之
6.( ) 有關非正式組織的內涵,敘述 來自人際互動下所產生的認同關係 最為正確
7.( ) 有關政策行銷, 政策行銷對象不限於民眾 媒體公關是政策行銷的手段之一 政策行銷是建立政府與民眾關係的一種活動 錯誤
8.( ) 行政機關在構築行政網絡(administrative networks)關係中,往往享有網絡核心的地位(network centrality),其因有三,下列所述 因行政機關扮演執法的權威角色因行政機關具有動員社會資源的政治正當性因行政機關擁有引領公共議題的功能 錯誤
9.( ) 行政學的整合理論又稱系統理論,關於系統理論的敘述,下列 它以生物有機體比喻行政組織 它重視行政組織與外界環境的關係 它主張行政組織的成敗與生態息息相關 錯誤
10.( ) 依新公共管理學說中的代理人理論,社會生活是由一連串的 契約關係 這種關係所組成
並非
1.( ) 一心一意求勝 並非聖吉(P. M. Senge)在「第五項修練」一書中所陳述的要點
2.( ) 卡斯特(Fremont E. Kast) 並非胡桑實驗(Hawthorne Experiment)學派的學者
3.( ) 外部控制與內部控制的聯結 並非績效管理所強調的聯結過程
4.( ) 自願型(volunteer) 並非是行政學者哈蒙(Michael M. Harmon)所界定之行政類型格道(Administrative Styles Grid)中所列舉者
5.( ) 垃圾桶決策途徑 這種政策方案決策途徑認為,機關組織決策並非是經過理性的思考計算的結果,而是決策者在決策過程中不經意碰到的一項產出結果
6.( ) 重視個別事件的分析 並非系統思考所提倡的意涵
7.( ) 強調轉換型領導 並非霍桑實驗(Hawthorne Experiment)的理論要點之一
8.( ) 通才主義 並非已開發國家行政文化的特質
9.( ) 評估活動(evaluation activity) 並非賽蒙(Herbert A. Simon)在其決策理論中,所提之行政組織的決策活動
10.( ) 編製年度預算 並非公庫制度之主要功能
行政學
1.( ) 因材施教 觀念,符合行政學權變理論的思維
2.( ) 重視積極激勵 是修正理論時期行政學在管理方式上的特色
3.( ) 從消極懲罰到積極激勵 是行為科學對於行政學的主要影響
4.( ) 僅以組織內部人員為主,絕少涉及外在環境對人員的影響 主要是針對行政學「行為研究途徑」所提出的批評
5.( ) 標準化 是行政學傳統理論的重要原則
6.( ) 20世紀初的行政學研究,主要受 科學管理運動 這種思潮運動的影響甚深
7.( ) 以下有關威爾遜(Woodrow Wilson)在1887年發表的〈行政的研究〉(The Study of Administration)一文之敘述, 強調政治與行政分離該文發表後行政學才獨立成為一門學科行政學應儘量採用比較研究方法 錯誤
8.( ) 有關賽蒙(H.A. Simon)提出行政諺語的寓意, 行政學沒有所謂的原理原則 任何一個行政原則都可以找到另外一項與之相衝突的行政原則 嚴重衝擊原先經由建立行政原則而成為一門行政科學的思維 錯誤
9.( ) 行政學早期發展(西元1950年以前)的兩大基本假定為 「政治行政二分」與「建立行政原則」
10.( ) 行政學的發展中,若採用典範(Paradigm)以做為行政學的定位,其中典範Ⅲ時期(1950 1970)的主題是 公共行政即政治學~
方式
1.( ) 作為特定政黨的公職候選人 最不屬於學者專家影響公共政策的常見方式
2.( ) 遊說 為利益團體使用最多之活動方式
3.( ) 下列 限制公務人員加入政黨 不是西方主要國家為落實行政中立理念的制度,最常採用的方式
4.( ) 目前國際間進行政策評估時,甚為重視反事實因果推論模式(counter factual causal inference model)的概念與方法。對此一方法, 屬於準實驗或實驗的評估研究設計 可評估政策方案施行後的真正效益 該方式使用施測組與控制組時,需讓兩組的條件旗鼓相當 錯誤
5.( ) 在集體決策的型態當中,成員彼此之間以投票贊成或反對議案方式,取得互惠式的同意,這種議價協商的形式吾人稱之為 滾木法
6.( ) 行政部門為有效完成執行預算的責任,以分配預算或設置預備金的方式,請問這樣符合 具備適當權力原則 這種預算原則
7.( ) 席恩(E. Schein)認為組織文化有三個層次, 是個人或團體社會所偏好的事物、行為方式、或有關生存的終極目標 為「價值觀念」層次的意涵
8.( ) 將組織分成會計室、人事室、總務室等部門,是屬於下列 功能分部化 這種分部化方式
9.( ) 當被領導者產生「士為知己者死」式的情懷時,此種領導方式屬於 交易型領導 這種形式的領導
10.( ) 領導者對部屬使用鼓勵及教導,又稱為適度的領導方式係指下列 民主式的領導
學者
1.( ) 民意失靈 不屬於公共政策學者魏瑪(D. Weimer)與文寧(A. Vining)所提出的公共問題的起因
2.( ) 政府對於公共問題採取的有目的行動方案 為公共政策學者安德森(J.E. Anderson)對於公共政策的定義
3.( ) 下列 政府選擇作為或不作為 為公共政策學者戴依(Thomas Dye)對於公共政策的定義
4.( ) 比較行政學者雷格斯(F. Riggs)係「行政生態理論」集大成者,其所發展的「生態模式」(ecological model),主要是用來解釋 開發中國家 這種類型國家的行政現象
5.( ) 依學者雪恩(E. Schein)的見解,組織文化的構成包含創造物(artifacts)、價值觀念和基本假定三個層次,試問組織制度屬於前述 創造物層面 這種層面
6.( ) 美國行政學者的「黑堡宣言」(Blacksburg Manifesto)強調四點主張,所述 行政於憲政體制下,治理過程的重要性在於堅持單一價值 不在其中
7.( ) 根據美國社會學學者帕深思(T. Parsons)的社會系統理論,中、小學等教育機構其目的在實現 模式維護的功能 這種社會系統的基本功能
8.( ) 根據學者薩瓦斯(Emanuel Savas)的歸納,民營化可分成三大類型, 接管 不包括在內
9.( ) 新公共行政學者在1968年與1988年舉行兩次學術研討會,以下的相關敘述 第一次會議強烈要求社會公平,而第二次會議則採取較為溫和的態度以改進民主法治與制度多數學者認為公共行政的主要任務在於促進民主的價值,故最關切的焦點是行政倫理、行政責任及行政領導行政與政治二分關係不存在,因行政人員行使職權時不可避免地會控制政策議程 錯誤
10.( ) 對於學者賽蒙(H. Simon)所提出的「行政人」概念之敘述, 滿意決策 最正確
理論
1.( ) 重視積極激勵 是修正理論時期行政學在管理方式上的特色
2.( ) 「組織發展」(organizational development)不僅是一種理論,更包含多種實務做法與研究方法,下列有關組織發展的敘述, 組織發展強調組織的計劃性變革組織發展結合行動研究的方法組織發展重視人員潛能的發揮 錯誤
3.( ) 下列有關「交易領導(Transactional Leadership)」理論意涵的敘述, 一言以蔽之,「交易領導」理論談的就是「人君之賞罰二柄」「交易領導」理論所談就是巴納德(C. Barnard)的「貢獻滿足平衡理論」我們說「士為知己者死」,就是公平交易的一種領導結果 錯誤
4.( ) 公私部門常在政策過程中形成複雜的互動關係,羅迪斯(Rhodes)就此提出權力依賴理論(Theory of Power Dependency), 國家還是能夠在治理過程中保有其獨特、單向的高影響力地位 不符合其理論內涵
5.( ) 主張公共行政不應該忽略弱勢團體的利益,係從 多元論的觀點 這種理論來透視「公共」的意涵
6.( ) 休茲(Owen E. Hughes)認為四個促成新公共管理興起的原因中, 法律理論思潮的變遷 不包括在內
7.( ) 美國哈佛大學教授梅堯(Elton Mayo)於1927年參與有名的胡桑實驗(Hawthorne Experiments),發現了許多影響生產量的因素和理論。敘述中, 工人的態度與情緒的改變,是增加產量的原因 能正確地說明此項實驗的研究結論
8.( ) 美國修正理論時期(1930-1960)的行政學理論,其對人性的基本假定為 人性良善,應尊重人格
9.( ) 美國傳統理論時期的行政學學說,可以歸納為若干原則, 效率化標準化計畫化 錯誤
10.( ) 從不同的研究途徑可以發展出不同的激勵理論,請問「行為改變途徑」是從行為主義中的 操作制約理論 這種理論衍生出來
研究
1.( ) 行政貪污 是行政運作最為常見的弊端,也是行政倫理研究最常涉及的課題
2.( ) 政策相關資訊如何蒐集 不屬於政策評估研究的範疇
3.( ) 「人群關係學派」(Human Relations)的研究團隊,從胡桑實驗(Hawthorne Experiments)中發現,組織中人員士氣的高低,與 員工個人與組織間的需求動態平衡 有關係
4.( ) 20世紀初的行政學研究,主要受 科學管理運動 這種思潮運動的影響甚深
5.( ) 由於50年代和60年代流行邏輯實證論,因缺乏 公共性 這種研究而使行政學成為公私不分的組織理論與管理之學
6.( ) 在交通部內,負責研究考核工作的單位,依其性質係屬 幕僚部門 這種部門
7.( ) 有關比較公共政策的性質之敘述,下列 透過比較公共政策的研究,可以瞭解政府運作的真相 比較公共政策偏重政府實際運作的分析層面,故對比較政治研究具有補充作用 比較公共政策研究具有「他山之石可以攻錯」之實用意涵 錯誤
8.( ) 行政研究的生態理論觀點,其對行政改革活動主要的價值為 提示他國的行政制度不能全盤照抄、生硬的移植到本國
9.( ) 行政學的靜態研究途徑,因其注重組織結構、權責分配及法令規章等,故又稱為 結構的研究
10.( ) 事先對可能發生之危機加以研究討論俾研擬對策,係屬 建立危機計畫系統 這種階段之危機管理過程
稱為
1.( ) 遏阻性決定(Nondecision) 當公共問題發生之後,政府機關基於某些理由設法爭取社會特定意見者的支持,使該項公共議題無法進入政府的政策議程內,此種作法稱為
2.( ) 公務員把機關的違法失職情事釋放消息讓外界知悉,稱為 弊端揭發
3.( ) 由政府及公務人員預先逐年撥儲金額專款生息,以供退休時支付養老金之用,此一退休金籌措方式稱為 年金儲入制
4.( ) 各主管機關依其施政計畫初步估計之收支,稱為 概算
5.( ) 在「稜柱社會」中有「法令規章與實際作為明顯悖離」的現象,此即稱為 形式主義
6.( ) 在特定時空環境下,公務人員與民眾對行政體系運作所具有的理念、行為模式、人際關係、生活方式、價值信念等,稱為 行政文化
7.( ) 依預算法之規定,凡經付出仍可收回,而非用於營業者,稱為 作業基金
8.( ) 政府機關設立某種特殊原則或規範,以指導或約束機關、團體、標的人口的特殊行動,稱為 管制性政策 這種類型的政策
9.( ) 個體心理上產生一種「魚與熊掌」難以取捨的衝突心境,稱為 雙趨衝突
10.( ) 組織對環境壓力,要求法律保護而迴避競爭,以致缺乏回應性與效率,此稱為 組織惰性
具有
1.( ) 組織具有「𥌓」或「能趨疲」(entropy)現象 並非開放系統理論的內涵
2.( ) 「組織所具有的器物(artifacts)、信念、規範、價值與前提(premises)的模式。」是指 組織文化 這種概念
3.( ) 巴納德(C. I. Barnard)認為長官的命令若要進入部屬的「無異議地帶」(zone of indifference),必須有四項條件的配合, 長官具有轉換型領導的能力 不屬之
4.( ) 在特定時空環境下,公務人員與民眾對行政體系運作所具有的理念、行為模式、人際關係、生活方式、價值信念等,稱為 行政文化
5.( ) 在特定時空環境中的特殊政治社群,具有共同的政治理念、信仰、價值、態度與行為規範,稱之為 政治文化
6.( ) 有關比較公共政策的性質之敘述,下列 透過比較公共政策的研究,可以瞭解政府運作的真相 比較公共政策偏重政府實際運作的分析層面,故對比較政治研究具有補充作用 比較公共政策研究具有「他山之石可以攻錯」之實用意涵 錯誤
7.( ) 有關阿德福(C. P. Alderfer)的ERG理論, 每一層級的需要愈不滿足,則對它的慾望愈大 較低層級的需要愈滿足,則對較高層級需要的慾望愈大 個人在同一時間可以具有一個以上的需要 錯誤
8.( ) 有關羅聖朋和克拉夫丘克(D. H. Rosenbloom & R. S. Kravchuk, 2005)對於公共行政的界說,當中特別凸顯行政具有公共性質,屬於 行政的政治觀點 行政的觀點
9.( ) 行政機關在構築行政網絡(administrative networks)關係中,往往享有網絡核心的地位(network centrality),其因有三,下列所述 因行政機關扮演執法的權威角色因行政機關具有動員社會資源的政治正當性因行政機關擁有引領公共議題的功能 錯誤
10.( ) 依組織理論學理,具有「強調專業分工」、「以層級節制為整合機制」、「要求標準化作業」等特色的組織設計型態,稱之為 機械式組織
根據
1.( ) 官僚體系中很容易產生「代理人問題」,根據「委託-代理人理論」(principal-agent theory),此一問題的主要根源之一為 代理人的投機心理
2.( ) 根據中央行政機關組織基準法之規範,敘述 四級機關之組織以命令定之 正確
3.( ) 根據比特(B. Bitter)的分類, 慈善團體 不屬於互益類(mutual benefit)之非營利組織
4.( ) 根據我國學者張潤書先生的看法,行政學的傳統理論之重要原則不包括下列 民主化
5.( ) 根據美國社會學學者帕深思(T. Parsons)的社會系統理論,中、小學等教育機構其目的在實現 模式維護的功能 這種社會系統的基本功能
6.( ) 根據財政收支劃分法之規定, 土地增值稅 為地方稅
7.( ) 根據梅.納(A. Meltsner)的觀點, 企業型 這種分析人員具有高度分析能力的知識,也具備高度政治藝術與手腕者
8.( ) 根據雪恩(E. H. Schein)對文化的看法, 文化具有器物、價值、基本假定三種層次性 器物層次是文化中最容易看見的層次 價值層次的信念若再透過社會確認的過程,即能形成團體共識 錯誤
9.( ) 根據預算法,有關我國預備金之敘述, 第一預備金可流用至該行政機關之其他計畫與科目,但經立法審議刪減或刪除的項目不適用 正確
10.( ) 根據學者薩瓦斯(Emanuel Savas)的歸納,民營化可分成三大類型, 接管 不包括在內
行政機關
1.( ) 力量集中 為「集權制」行政機關的優點
2.( ) 中央行政機關組織基準法 訂定中央行政機關之機關組織法規與名稱,以及機關設立、調整和裁撤之共同規範
3.( ) 國營事業 不屬於我國中央行政機關組織基準法對於組織型態的分類
4.( ) 「當行政人員或行政機關有違法或失職之情事發生時,必須要有某人對此事負起責任」稱之為 課責
5.( ) 下列有關懲戒與懲處之敘述, 懲戒與懲處之事由並無實質差別機關對九職等以下公務人員為記過或申誡之懲戒處分,受處分公務人員得依公務人員保障法規定提出申訴及再申訴行政機關對公務人員為免職懲處,屬實質上之懲戒處分 錯誤
6.( ) 以下 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 係屬於我國中央行政機關的幕僚部門
7.( ) 史塔寧(G. Starling)以回應力為分類標準,將行政機關區分為四種類型,下列 無回應性組織謹慎回應性組織完全回應性組織 錯誤
8.( ) 行政機關中,科員甲與科員乙之間的溝通行為,屬於 平行溝通 這種溝通種類
9.( ) 行政機關在既有的員額範圍內若欲減少組織層級的數目,可以從幾個方面著手,下列所述 擴大各層級主管的控制幅度增設部門與單位進行組織重組(re-organization) 錯誤
10.( ) 行政機關在構築行政網絡(administrative networks)關係中,往往享有網絡核心的地位(network centrality),其因有三,下列所述 因行政機關扮演執法的權威角色因行政機關具有動員社會資源的政治正當性因行政機關擁有引領公共議題的功能 錯誤
之一
1.( ) 公共選擇理論 是新公共管理(New Public Management)的主要理論基礎之一
2.( ) 形式主義 為開發中國家的行政文化特質之一
3.( ) 重視「入世」的公共行政觀 為「新公共行政」(New Public Administration)運動的主要論點之一
4.( ) 需求層次理論 不屬於激勵理論的過程學派之一
5.( ) 「增強行政院院本部綜合規劃能力」乃是行政院組織改革所採取的策略之一, 效能化 最能代表這項策略所欲實現的願景
6.( ) 「職系」是構成現代人事體系的重要元素之一,其符合韋伯(M. Weber)理想官僚理論之 專業分工 這種特徵
7.( ) 20世紀後期美國有所謂「黑堡宣言」(Blacksburg Manifesto)的行政改革風潮,其主要宣示的主張之一為 行政人員應以公共利益的受託者自期
8.( ) 下列 舒緩中央政府稅收的壓力 不是政府實施補助款制度的理由之一
9.( ) 主張財政分權之理由之一為可促進地方政府之間的競爭,此一說法的理論基礎為 以腳投票理論
10.( ) 以下 公共利益的表達 是民主行政的主要特色之一
不屬於
1.( ) 可執行評估 不屬於政策評估的常見類型
2.( ) 交易成本 不屬於「社會資本」的內涵
3.( ) 政治與規劃中心匯合 不屬於漸進主義規劃模式之特色
4.( ) 為進行公眾關係 不屬於政策評估的積極目的
5.( ) 國營事業 不屬於我國中央行政機關組織基準法對於組織型態的分類
6.( ) 預評估 不屬於執行後評估的類型
7.( ) 需求層次理論 不屬於激勵理論的過程學派之一
8.( ) 選舉 不屬於民意間接表達的媒介
9.( ) 薪資 在「激勵保健理論」中不屬於「激勵因素」
10.( ) 根據比特(B. Bitter)的分類, 慈善團體 不屬於互益類(mutual benefit)之非營利組織
不包括
1.( ) 一般言之,溝通的主要障礙不包括 年齡與性別上的障礙
2.( ) 人事制度的功績制原則不包括 輔選首長有功者應獲得獎勵
3.( ) 已開發國家的行政文化特質,不包括 通才主義
4.( ) 休茲(Owen E. Hughes)認為四個促成新公共管理興起的原因中, 法律理論思潮的變遷 不包括在內
5.( ) 刑事責任之罪行如係專屬公務員身分之行為,稱為「職務犯」,不包括 妨害投票 這種行為在內
6.( ) 在管理主義人性假定之下,公共行政人員的倫理行為呈現的特徵,不包括 在政策制定過程中為核心的要角
7.( ) 我國行政權和立法權的常見互動領域中不包括 預算案之編製
8.( ) 依現行「中央行政機關組織基準法」相關規定,中央行政機關(構)的型態分為五類, 幕僚機關 不包括在內
9.( ) 依據憲法規定,公務員違法侵害人民自由時,除依法律受懲戒外,應負責任不包括 政治責任
10.( ) 根據學者薩瓦斯(Emanuel Savas)的歸納,民營化可分成三大類型, 接管 不包括在內
類型
1.( ) 可執行評估 不屬於政策評估的常見類型
2.( ) 相對主義 這種行政文化類型,係強調任何價值都沒有永遠性、不變性與固定性
3.( ) 期望理論 這種激勵理論非屬「內容理論」的類型
4.( ) 預評估 不屬於執行後評估的類型
5.( ) 「欲迎還拒」、「既期待又怕受傷害」是屬於 趨避衝突 這種類型的衝突
6.( ) 一般而言,以下 缺乏負擔風險傾向者 這種類型的人,最容易抗拒行政革新
7.( ) 下列有關邦聯制政府(confederation government)之敘述, 邦聯不能直接指揮或命令分子國分子國可宣告邦聯之違法行為無效前蘇聯之獨立國協屬於此類型 錯誤
8.( ) 下列關於公共政策運作過程的敘述, 政策執行成果可回饋至下一階段的政策規劃 環境系絡可能影響所有的政策過程 政策評估的類型可包括政策執行的過程與結果 錯誤
9.( ) 比較行政學者雷格斯(F. Riggs)係「行政生態理論」集大成者,其所發展的「生態模式」(ecological model),主要是用來解釋 開發中國家 這種類型國家的行政現象
10.( ) 民營化有許多類型, 委託關係 屬之
價值
1.( ) 在於達成社會的價值,並以權力的產生與分配為運作重點 係以達成政治目標為取向的組織主要特性
2.( ) 相對主義 這種行政文化類型,係強調任何價值都沒有永遠性、不變性與固定性
3.( ) 「組織所具有的器物(artifacts)、信念、規範、價值與前提(premises)的模式。」是指 組織文化 這種概念
4.( ) 在特定時空環境中的特殊政治社群,具有共同的政治理念、信仰、價值、態度與行為規範,稱之為 政治文化
5.( ) 在新公共管理的行政思潮下,我國與各國皆強調「企業型政府」的觀念,然而同時卻忽略了一些重要的行政問題,敘述 忽略了公平正義等相關價值的實現 最受強調
6.( ) 有關黑堡宣言(Blacksburg Manifesto)中的主要論點, 強調文官集團的代表性及其專業權威 方法論上強調規範價值與理論的建構 強調公共利益的重要性及文官應有的角色 錯誤
7.( ) 行政研究的生態理論觀點,其對行政改革活動主要的價值為 提示他國的行政制度不能全盤照抄、生硬的移植到本國
8.( ) 依據瓦爾多(D. Waldo)和羅勝朋(D. Rosenbloom)的觀點, 價值轉變 屬於「行政國」的成長原因
9.( ) 近年來,各國政府組織對於成本效能與顧客回應頗為重視,這是公共組織中 新公共管理途徑 這種途徑所最為重視的價值
10.( ) 美國行政學者的「黑堡宣言」(Blacksburg Manifesto)強調四點主張,所述 行政於憲政體制下,治理過程的重要性在於堅持單一價值 不在其中
過程
1.( ) 外部控制與內部控制的聯結 並非績效管理所強調的聯結過程
2.( ) 需求層次理論 不屬於激勵理論的過程學派之一
3.( ) 績效考核 就行政評估的種類而言,概可分為預先(事先)評估、過程(事中)評估以及結果(事後)評估。請問結果評估又稱為
4.( ) 下列有關政府預算特徵的描述, 政府預算依法須以公開過程為之 政府預算受到法律的制約 政府預算深具政治意涵 錯誤
5.( ) 下列有關組織結構分部化之敘述, 分部化是一種機關組織水平擴張的過程在分部化組織中,同一階層的各部門都是平行的分部化的主要目的,在藉分工求取更大的組織利益和工作效率 錯誤
6.( ) 下列關於公共政策運作過程的敘述, 政策執行成果可回饋至下一階段的政策規劃 環境系絡可能影響所有的政策過程 政策評估的類型可包括政策執行的過程與結果 錯誤
7.( ) 有關組織溝通的敘述, 組織中的某一成員將決策的前提傳送給其他人的過程,稱之為溝通 正確
8.( ) 有關績效管理內涵之敘述,下列 績效管理是指如何執行策略以達組織目標的管理過程 從功能面來看,績效管理是一種控制程序 績效評估包含政治溝通的過程 錯誤
9.( ) 事先對可能發生之危機加以研究討論俾研擬對策,係屬 建立危機計畫系統 這種階段之危機管理過程
10.( ) 依丹哈特(R. Denhardt)的觀點,公共行政國際化運作過程有四個趨勢逐漸興起, 集權化 不在其中
公共行政
1.( ) 重視「入世」的公共行政觀 為「新公共行政」(New Public Administration)運動的主要論點之一
2.( ) 「公共行政應可成為憲政秩序下治理過程的正當參與者」,此一敘述係以下 黑堡宣言 之重要主張
3.( ) 公共行政中「公共」(public)的實質意義,最主要是指 公共利益
4.( ) 主張公共行政不應該忽略弱勢團體的利益,係從 多元論的觀點 這種理論來透視「公共」的意涵
5.( ) 在管理主義人性假定之下,公共行政人員的倫理行為呈現的特徵,不包括 在政策制定過程中為核心的要角
6.( ) 依丹哈特(R. Denhardt)的觀點,公共行政國際化運作過程有四個趨勢逐漸興起, 集權化 不在其中
7.( ) 美國公共行政界和企業界有一趨勢,即愈是高層的主管愈需要 概念技能 這種技能
8.( ) 晚近有從「哲學」的角度探討公共行政本質意義的研究,這種研究觀點的核心觀念為 公共性
9.( ) 傳統公共行政、新公共管理與新公共服務,其治理模式的基礎依序為 科層制、市場與社群
10.( ) 傳統公共行政的理論及實務中,其所主要強調的價值標準是 效率
影響
1.( ) 作為特定政黨的公職候選人 最不屬於學者專家影響公共政策的常見方式
2.( ) 提升公務人員志願服務的意願 對於非營利組織對公部門的互動關係與影響之敘述是正確的
3.( ) 僅以組織內部人員為主,絕少涉及外在環境對人員的影響 主要是針對行政學「行為研究途徑」所提出的批評
4.( ) 「當某一個人對該財貨或服務的消耗,並不因而影響其他人的消費」,是屬於公共財的 無敵對性 這種特性
5.( ) 20世紀初的行政學研究,主要受 科學管理運動 這種思潮運動的影響甚深
6.( ) 下列關於公共政策運作過程的敘述, 政策執行成果可回饋至下一階段的政策規劃 環境系絡可能影響所有的政策過程 政策評估的類型可包括政策執行的過程與結果 錯誤
7.( ) 下列有關組織分化的敘述, 層級化將影響組織的溝通與協調 正確
8.( ) 美國哈佛大學教授梅堯(Elton Mayo)於1927年參與有名的胡桑實驗(Hawthorne Experiments),發現了許多影響生產量的因素和理論。敘述中, 工人的態度與情緒的改變,是增加產量的原因 能正確地說明此項實驗的研究結論
9.( ) 從「公共管理」的觀念來說,政府機關為有效推動政務,而在法制權威之外結合各種非正式的社會關係,影響利害關係人行為態度,以促進施政的流暢性,這主要是應用 行政網絡管理 這種行政技術
10.( ) 組織內人員的情緒、態度等,都會影響組織的順利運作,這個部分係屬於 心理-社會的次級系統 這種組織內的次級系統
規定
政治
1.( ) 在於達成社會的價值,並以權力的產生與分配為運作重點 係以達成政治目標為取向的組織主要特性
2.( ) 利益團體的影響力 並非羅聖朋(David Rosenbloom)所提之政治途徑於分析政府預算所應關注之焦點
3.( ) 政治與規劃中心匯合 不屬於漸進主義規劃模式之特色
4.( ) 以下有關威爾遜(Woodrow Wilson)在1887年發表的〈行政的研究〉(The Study of Administration)一文之敘述, 強調政治與行政分離該文發表後行政學才獨立成為一門學科行政學應儘量採用比較研究方法 錯誤
5.( ) 在十九、二十世紀期間最常出現於拉丁美洲國家的強人體制,是屬於開發中國家 個人型官僚精英系統 這種「官僚突出類型」的政治行政系統
6.( ) 有關比較公共政策的性質之敘述,下列 透過比較公共政策的研究,可以瞭解政府運作的真相 比較公共政策偏重政府實際運作的分析層面,故對比較政治研究具有補充作用 比較公共政策研究具有「他山之石可以攻錯」之實用意涵 錯誤
7.( ) 有關組織分析的「理性模式」與「政治模式」的差異,下列敘述 理性模式的決策過程是有秩序的,政治模式則是無秩序的 最正確
8.( ) 金敦(J. Kingdon)提出的多元流架構(multiple stream framework), 係參照垃圾桶模型 政策企業家扮演重要的角色 包括問題流、政策流、政治流 錯誤
9.( ) 政府預算的項目,反映了某個階層、團體或組織的利益及主張是否受到政府的青睞或照顧。這樣的觀點反映了 政治特質 這種特質
10.( ) 美國學者威爾遜(W. Wilson)對「行政學」逐步成為一門獨立的學科具有重要的影響,他撰寫的「行政的研究」一文提出 政治應與行政分立 這種最主要見解足資說明
決策
1.( ) 垃圾桶決策途徑 這種政策方案決策途徑認為,機關組織決策並非是經過理性的思考計算的結果,而是決策者在決策過程中不經意碰到的一項產出結果
2.( ) 參與的決策 為威廉大內(William Ouchi)筆下Z理論的組織文化特徵
3.( ) 評估活動(evaluation activity) 並非賽蒙(Herbert A. Simon)在其決策理論中,所提之行政組織的決策活動
4.( ) 一般而言,處理結構不良之政策問題,宜採取 漸進決策途徑 這種決策途徑
5.( ) 下列 事業部門制結構 這種組織結構設計的目的在於培育有自治能力的單位,其單位主管負績效責任,並執掌所有策略性及作業性決策之職權
6.( ) 有關組織溝通的敘述, 組織中的某一成員將決策的前提傳送給其他人的過程,稱之為溝通 正確
7.( ) 依據經濟理性程度的高低來排列,由高至低, 混合掃描決策途徑>漸進決策途徑>政治性決策途徑 排列順序最恰當
8.( ) 流程再造(reengineering)複雜而困難,需要投入很多的人力及資源,在推動的過程中,必須遵循一些重要的指導原則, 將權力分散到該做決策的人身上 讓使用產出的人參與流程的改造 組織應該關注結果 錯誤
9.( ) 根據使用決策資訊的多寡, 漸進性決策途徑 這種決策模式的理性程度最低
10.( ) 根據賽蒙(H. A. Simon)的看法,社會決策的理性過程,必須面對 注意力的限制 這種限制
特質
1.( ) 形式主義 為開發中國家的行政文化特質之一
2.( ) 系統思維(system thinking) 最接近跨域治理所蘊含的主要特質
3.( ) 家族主義 為開發中國家的行政文化特質
4.( ) 通才主義 並非已開發國家行政文化的特質
5.( ) 「在同一時間、同一地區內,存在許多不調和的現象,如不同的制度、不同的行為與觀點」,這是屬於開發中國家行政文化中的 異質性(heterogeneity) 這種特質
6.( ) 一般而言, 理性主義 為已開發國家的行政文化特質
7.( ) 已開發國家的行政文化特質,不包括 通才主義
8.( ) 比較行政的學者觀察到許多開發中國家常在同一時間、同一地區內,並存著許多極不協調的現象,如不同的制度、行為或觀點,此種特質稱之為 異質性(Heterogeneity)
9.( ) 政府預算的項目,反映了某個階層、團體或組織的利益及主張是否受到政府的青睞或照顧。這樣的觀點反映了 政治特質 這種特質
10.( ) 敘述 同時授權受管制者自訂原則或規範 不符合管制性政策的特質
依據
1.( ) 主管對員工的工作表現作成紀錄,記載與目標相關之績效優良或不佳的代表事例,以為考核之依據,係為 重大事件法 考績評量法
2.( ) 依據中央行政機關組織基準法規定, 機關編制員額 不屬機關組織法規應規定事項
3.( ) 依據瓦爾多(D. Waldo)和羅勝朋(D. Rosenbloom)的觀點, 價值轉變 屬於「行政國」的成長原因
4.( ) 依據克拉馬(R. M. Kramer)的分析,非營利組織無須扮演 法規捍衛者 這種角色
5.( ) 依據我國中央行政機關組織基準法,「署」、「局」名稱所適用的機關是 三級機關
6.( ) 依據我國中央行政機關組織基準法,「機關依組織法規將其部分權限及職掌劃出,以達成其設立目的之組織」稱為 機構
7.( ) 依據我國公務人員行政中立法規定,我國常任文官得以從事 捐款支持特定候選人 這種行為
8.( ) 依據我國預算法之規定,各機關依法律增加新機關時,得提出 追加預算 預算
9.( ) 依據阿特福(Clayton P. Alderfer)的ERG理論,人類需要的層次由低而高依序為 生存、關係、成長
10.( ) 依據寇斯(R. Coase)的見解,組織內部可能同時存在權威的關係與價格的機能,而組織經濟學即在探求如何透過制度安排來處理 如何節省交易成本 這種問題
管理
1.( ) 代表性官僚體制 並非新公共管理途徑的組織設計所強調的管理理念或方法
2.( ) 下列有關行政意義之敘述, 行政是指整個政府各公務機關推動政務的一切作為行政的意義可從政治、管理、公共政策三種觀點加以剖析行政是政府官吏推行政府功能時的活動 錯誤
3.( ) 在次級系統理論中, 管理次級系統(managerial subsystem) 這種次級系統係貫穿整個組織,其作用在於整合、協調、設計與控制
4.( ) 有關績效預算的描述,下列 以管理為中心由下而上編列以工作計畫為基礎 錯誤
5.( ) 依學理分析,有關「組織垂直分化」的敘述 組織因「課究責任」的需要所為有計畫的管理事務分工 正確
6.( ) 從「公共管理」的觀念來說,政府機關為有效推動政務,而在法制權威之外結合各種非正式的社會關係,影響利害關係人行為態度,以促進施政的流暢性,這主要是應用 行政網絡管理 這種行政技術
7.( ) 敘述中, 管理乃在考量達成對環境的調適 對於權變理論的說明是正確的
8.( ) 就行政效率的層次性而言,可分為機械、管理與組織效率三個層級。請問強調溝通與協調工作安排的組織效率又稱為以下 社會效率
9.( ) 葉強尼(A. Etzioni)以成員順從方式作為組織分類標準, 功利性組織 這種組織的特色是「以功利或物質報償方式作為管理部屬主要手段」
10.( ) 對於黑堡宣言(Blacksburg Manifesto)的敘述,下列 主張公共對話除應擴大個人自由的理念外,亦需兼顧社會公正、公共秩序、財政健全和資本累積的概念主張「好的政府」和「好的管理」必須兼籌並顧強調公共行政不僅是純粹的管理,亦處於政治系絡之中 錯誤
制度
1.( ) 編製年度預算 並非公庫制度之主要功能
2.( ) 「在同一時間、同一地區內,存在許多不調和的現象,如不同的制度、不同的行為與觀點」,這是屬於開發中國家行政文化中的 異質性(heterogeneity) 這種特質
3.( ) 下列有關全面品質管理特色的敘述, 是一種改善品質的整體制度是「追求品質的文化」的制度範圍不限於政府機關 錯誤
4.( ) 公務人員分類中,以「人」為中心,就公務人員個人之資歷進行分類者,為 品位分類 這種分類制度
5.( ) 公務人員的薪給不應和社會上其他行業薪水相差太遠,這是屬於公務人員薪給制度的 平衡性原則 這種原則
6.( ) 比較而言, 退休制度 這種人事管理制度最主要精神非屬激勵機制
7.( ) 比較行政的學者觀察到許多開發中國家常在同一時間、同一地區內,並存著許多極不協調的現象,如不同的制度、行為或觀點,此種特質稱之為 異質性(Heterogeneity)
8.( ) 民國84年以前,我國公務人員退休金之籌措,主要是屬於以下 政府籌款制 這種制度
9.( ) 在職位分類制度中,將工作性質不同,但困難程度、職責輕重、工作所需資格條件充分相同的職位歸納為 職等
10.( ) 有關地方制度法之敘述,下列 地方自治團體依憲法或本法規定,自為立法並執行者為自治事項 所謂「地方自治團體」係指依本法實施地方自治,具公法人地位之團體 省劃分為縣、市;縣劃分為鄉、鎮、縣轄市 錯誤
公務員
1.( ) 休職 這種懲戒處分,於處分期滿,得許公務員復職
2.( ) 下列 政府倫理法 不是我國公務員倫理行為的法律規範
3.( ) 公務員行使行政裁量發生主觀責任與客觀責任之間的衝突,係屬行政裁量的 權威的衝突 這種倫理困境
4.( ) 公務員把機關的違法失職情事,釋放消息讓外界知悉,被稱之為 弊端揭發
5.( ) 公務員把機關的違法失職情事釋放消息讓外界知悉,稱為 弊端揭發
6.( ) 公務員服務法第5條規定,公務員不得有驕恣貪惰,奢侈放蕩,及冶遊賭博,吸食菸毒等,足以損失名譽之行為。此規定是要求公務員要有 保持品位義務 這種倫理
7.( ) 刑事責任之罪行如係專屬公務員身分之行為,稱為「職務犯」,不包括 妨害投票 這種行為在內
8.( ) 因為時間有限,監督者只能採取固定的模式來做監督,一旦出現監督者無法監控的範圍時,公務員就有機可乘。此在描述國會對行政活動 專職地位的優越性 這種監督的困境
9.( ) 有關公務員個人行為涉及貪污和腐化的倫理觀念,係指 個人倫理行為 這種層次的行政倫理
10.( ) 西方主要國家落實行政中立理念的制度,歸納之,最常用的方式有四方面,不包括以下 完全開放公務員參與政黨活動
中的
1.( ) 外在監控 並非溝通過程模式中的元素
2.( ) 專案組織 最接近組織結構中的有機結構(Organic Structure)
3.( ) 賞識 是何茲柏格(Frederick Herzberg)「激勵保健理論」中的激勵因素(motivators)
4.( ) 「企業人性面」一書中的Y理論的假定為 員工會學習承擔,甚至主動尋求承擔責任
5.( ) 「在同一時間、同一地區內,存在許多不調和的現象,如不同的制度、不同的行為與觀點」,這是屬於開發中國家行政文化中的 異質性(heterogeneity) 這種特質
6.( ) 各機關中的法制室,依其業務性質,係屬 技術性 這種幕僚
7.( ) 在特定時空環境中的特殊政治社群,具有共同的政治理念、信仰、價值、態度與行為規範,稱之為 政治文化
8.( ) 有關組織溝通的敘述, 組織中的某一成員將決策的前提傳送給其他人的過程,稱之為溝通 正確
9.( ) 有關黑堡宣言(Blacksburg Manifesto)中的主要論點, 強調文官集團的代表性及其專業權威 方法論上強調規範價值與理論的建構 強調公共利益的重要性及文官應有的角色 錯誤
10.( ) 行政專業人員以擁有科學知識來證明自己在行政體系中的專業正當性,被稱之為 技術官僚心態
模式
1.( ) 外在監控 並非溝通過程模式中的元素
2.( ) 垃圾筒模式 這種組織決策模式具目標高度分歧、解決方案因果關係亦糢糊的特徵
3.( ) 「組織所具有的器物(artifacts)、信念、規範、價值與前提(premises)的模式。」是指 組織文化 這種概念
4.( ) 「新公共管理」模式,與下述 企業型政府 概念之意義相近
5.( ) 目前國際間進行政策評估時,甚為重視反事實因果推論模式(counter factual causal inference model)的概念與方法。對此一方法, 屬於準實驗或實驗的評估研究設計 可評估政策方案施行後的真正效益 該方式使用施測組與控制組時,需讓兩組的條件旗鼓相當 錯誤
6.( ) 因為時間有限,監督者只能採取固定的模式來做監督,一旦出現監督者無法監控的範圍時,公務員就有機可乘。此在描述國會對行政活動 專職地位的優越性 這種監督的困境
7.( ) 有關組織分析的「理性模式」與「政治模式」的差異,下列敘述 理性模式的決策過程是有秩序的,政治模式則是無秩序的 最正確
8.( ) 根據美國社會學學者帕深思(T. Parsons)的社會系統理論,中、小學等教育機構其目的在實現 模式維護的功能 這種社會系統的基本功能
9.( ) 描述組織成員共有的信念、期望模式,以及組織與個人彼此形成規範與影響者,係為以下 組織文化 這種概念
現象
1.( ) 組織具有「𥌓」或「能趨疲」(entropy)現象 並非開放系統理論的內涵
2.( ) 「在同一時間、同一地區內,存在許多不調和的現象,如不同的制度、不同的行為與觀點」,這是屬於開發中國家行政文化中的 異質性(heterogeneity) 這種特質
3.( ) 一個組織的不同內部單位為了爭取資源而參與決策制訂,其過程中最可能出現 團體衝突 這種現象
4.( ) 人民易於要求政府增加財政支出藉以提供更多公共服務,而較不願意表達減少公共支出的要求,遂形成所謂「由儉入奢易、由奢還儉難」之 普樂現象 這種現象
5.( ) 公務人員升至某一職位後如不經訓練,有可能難以勝任現職或更高職位,這是以下 彼得原理 這種現象
6.( ) 比較行政的學者觀察到許多開發中國家常在同一時間、同一地區內,並存著許多極不協調的現象,如不同的制度、行為或觀點,此種特質稱之為 異質性(Heterogeneity)
7.( ) 比較行政學者雷格斯(F. Riggs)係「行政生態理論」集大成者,其所發展的「生態模式」(ecological model),主要是用來解釋 開發中國家 這種類型國家的行政現象
8.( ) 在「稜柱社會」中有「法令規章與實際作為明顯悖離」的現象,此即稱為 形式主義
9.( ) 非正式組織具有社會控制的效果,有時也造成內部缺乏創新,此一現象最類似 團體盲思 組織病象
10.( ) 某主管人員發現,所轄單位內的人員有強烈的本位主義傾向,彼此猜忌、各行其事,請問可以採行 敏感性訓練法(Sensitivity training) 這種組織發展的干預技術來改善此一現象
活動
1.( ) 下班時間個人參加政黨所發起之遊行活動 符合公務人員行政中立法之規定
2.( ) 政策監測 這種政策活動被視為在監督政策的實際執行
3.( ) 評估活動(evaluation activity) 並非賽蒙(Herbert A. Simon)在其決策理論中,所提之行政組織的決策活動
4.( ) 遊說 為利益團體使用最多之活動方式
5.( ) 篩選活動 不屬於賽蒙(H.A. Simon)所提出決策之三種活動
6.( ) 下列有關行政意義之敘述, 行政是指整個政府各公務機關推動政務的一切作為行政的意義可從政治、管理、公共政策三種觀點加以剖析行政是政府官吏推行政府功能時的活動 錯誤
7.( ) 以下有關公共選擇理論(public choice theory)的敘述, 假定理性人必定經由「誘因體系」的吸引從事活動公共選擇理論在方法論的主張是個體論者如果私部門的生產或消費活動引起「外部性」的效果,政府必須採取法律干預,以維持秩序 錯誤
8.( ) 民主政府的施政,其官僚制度在層層機構的嚴密監視下,方不致成為「新的專制王國」,即使它被授予龐大的行政裁量權,其活動亦僅止於 法律許可 這種許可的範圍之內
9.( ) 因為時間有限,監督者只能採取固定的模式來做監督,一旦出現監督者無法監控的範圍時,公務員就有機可乘。此在描述國會對行政活動 專職地位的優越性 這種監督的困境
10.( ) 有關政策行銷, 政策行銷對象不限於民眾 媒體公關是政策行銷的手段之一 政策行銷是建立政府與民眾關係的一種活動 錯誤
人員
1.( ) 僅以組織內部人員為主,絕少涉及外在環境對人員的影響 主要是針對行政學「行為研究途徑」所提出的批評
2.( ) 「組織發展」(organizational development)不僅是一種理論,更包含多種實務做法與研究方法,下列有關組織發展的敘述, 組織發展強調組織的計劃性變革組織發展結合行動研究的方法組織發展重視人員潛能的發揮 錯誤
3.( ) 「當行政人員或行政機關有違法或失職之情事發生時,必須要有某人對此事負起責任」稱之為 課責
4.( ) 危機指揮中心成員的組成中, 新聞媒體人員 性質的成員不宜列入
5.( ) 各官等人員,於同一考績年度內,任職不滿1年,而連續任職已達6個月者辦理之考績,稱為 另予考績
6.( ) 在管理主義人性假定之下,公共行政人員的倫理行為呈現的特徵,不包括 在政策制定過程中為核心的要角
7.( ) 依據傳統組織理論, 組織的層級化 這種「組織分化」可以有效降低上級對下級人員發布命令的「交易成本」(transaction cost)
8.( ) 依據學理,組織結構(organizational structure)的主要意義為 人員與工作事務的配對安排
9.( ) 某主管人員發現,所轄單位內的人員有強烈的本位主義傾向,彼此猜忌、各行其事,請問可以採行 敏感性訓練法(Sensitivity training) 這種組織發展的干預技術來改善此一現象
10.( ) 基於公共行政人員所提供的服務乃以人民的福祉為依歸,因此,學者 T. J. Barth 主張其應扮演的角色為 教育者
需要
1.( ) 各項描述, 需要不會因滿足而遞減 並非馬師婁(Abraham H. Maslow)需要層次理論之主要論點之一
2.( ) 有關阿德福(C. P. Alderfer)的ERG理論, 每一層級的需要愈不滿足,則對它的慾望愈大 較低層級的需要愈滿足,則對較高層級需要的慾望愈大 個人在同一時間可以具有一個以上的需要 錯誤
3.( ) 有關馬斯婁(A. H. Maslow)需要層次理論的敘述,下列 人類的基本需要呈層級排列 特定需要獲得滿足後,該需要對個體行為的激勵作用就不再那麼強烈 尊榮與自我實現同屬「心理的需要」 錯誤
4.( ) 依學理分析,有關「組織垂直分化」的敘述 組織因「課究責任」的需要所為有計畫的管理事務分工 正確
5.( ) 依據阿特福(Clayton P. Alderfer)的ERG理論,人類需要的層次由低而高依序為 生存、關係、成長
6.( ) 流程再造(reengineering)複雜而困難,需要投入很多的人力及資源,在推動的過程中,必須遵循一些重要的指導原則, 將權力分散到該做決策的人身上 讓使用產出的人參與流程的改造 組織應該關注結果 錯誤
7.( ) 美國公共行政界和企業界有一趨勢,即愈是高層的主管愈需要 概念技能 這種技能
8.( ) 根據我國預算法的規定,為因應情勢之緊急需要,未經審議完成,得先行支付部分經費的是 特別預算 預算
9.( ) 馬斯婁(A. H. Maslow)所提出的需要層級理論中,最低層的需要是 生理需要
10.( ) 麥克葛瑞格(Douglas M. McGregor)對X理論的假定,不包括 工作所須花費的體力及心力,與遊玩或休息所需要的一樣自然
認為
1.( ) 垃圾桶決策途徑 這種政策方案決策途徑認為,機關組織決策並非是經過理性的思考計算的結果,而是決策者在決策過程中不經意碰到的一項產出結果
2.( ) 2008年美國發生金融風暴,當時美國財政部長Henry Paulson認為不應一味地紓困金融業者,否則政府無異在替業者承擔其不負責任行為的風險。試問Henry Paulson此種觀點,是要防止金融業者出現 道德危險(moral hazard) 行為
3.( ) 下列對系統理論之敘述, 組織是各次級系統所組成的被批評有維持管理者意識形態之嫌認為組織有生命週期之有機體 錯誤
4.( ) 休茲(Owen E. Hughes)認為四個促成新公共管理興起的原因中, 法律理論思潮的變遷 不包括在內
5.( ) 在整合時期的組織理論觀點中,認為組織是一個新陳代謝系統,其主要意涵為 組織與環境互動可投入所需資源與能量,以致組織可永續存在
6.( ) 美國學者威爾遜(W. Wilson)在西元1887年發表〈行政的研究〉一文,該文認為行政學研究的重心是 政府如何以效率進行運作
7.( ) 根據動態管理學派傅麗德(M. Follett)的「情勢法則」,她認為命令與權威一定要摒除 「人」 這種因素
8.( ) 泰勒(Frederick Taylor)主張的科學管理原則認為,員工的工作習慣過於依賴 經驗法則 這種原則,應予改變
9.( ) 國際最高審計組織(The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of Supreme Audit Institutions, INTOSAI)認為政府審計應包含例行性審計及績效審計, 效能性 最符合INTOSAI所指之績效審計的核心原則
10.( ) 新公共行政學者在1968年與1988年舉行兩次學術研討會,以下的相關敘述 第一次會議強烈要求社會公平,而第二次會議則採取較為溫和的態度以改進民主法治與制度多數學者認為公共行政的主要任務在於促進民主的價值,故最關切的焦點是行政倫理、行政責任及行政領導行政與政治二分關係不存在,因行政人員行使職權時不可避免地會控制政策議程 錯誤
行為
1.( ) 「在同一時間、同一地區內,存在許多不調和的現象,如不同的制度、不同的行為與觀點」,這是屬於開發中國家行政文化中的 異質性(heterogeneity) 這種特質
2.( ) 2008年美國發生金融風暴,當時美國財政部長Henry Paulson認為不應一味地紓困金融業者,否則政府無異在替業者承擔其不負責任行為的風險。試問Henry Paulson此種觀點,是要防止金融業者出現 道德危險(moral hazard) 行為
3.( ) 下列有關「鄰避情結」(NIMBY)的意涵或特性中, 鄰避行為的產生和環境主義有關鄰避行為的產生基本上是情緒性的、價值判斷的反應通常可透過政策工具及溝通來降低利害關係人的抗拒 錯誤
4.( ) 公務員服務法第5條規定,公務員不得有驕恣貪惰,奢侈放蕩,及冶遊賭博,吸食菸毒等,足以損失名譽之行為。此規定是要求公務員要有 保持品位義務 這種倫理
5.( ) 比較行政的學者觀察到許多開發中國家常在同一時間、同一地區內,並存著許多極不協調的現象,如不同的制度、行為或觀點,此種特質稱之為 異質性(Heterogeneity)
6.( ) 以下 邦聯當局如有違法行為,分子國可宣告該行為無效 係邦聯制之特徵
7.( ) 刑事責任之罪行如係專屬公務員身分之行為,稱為「職務犯」,不包括 妨害投票 這種行為在內
8.( ) 有關公務員個人行為涉及貪污和腐化的倫理觀念,係指 個人倫理行為 這種層次的行政倫理
9.( ) 依據我國公務人員行政中立法規定,我國常任文官得以從事 捐款支持特定候選人 這種行為
10.( ) 席恩(E. Schein)認為組織文化有三個層次, 是個人或團體社會所偏好的事物、行為方式、或有關生存的終極目標 為「價值觀念」層次的意涵
可以
比較
1.( ) 機械官僚制度和分部化形式之組織 組織型態比較適合在任務單 一、環境穩定的情況下運作
2.( ) 比較而言, 退休制度 這種人事管理制度最主要精神非屬激勵機制
3.( ) 比較而言, 鐘型組織 這種組織結構型態屬於「極端集權的集體領導」
4.( ) 比較而言,以下 轉換型領導 領導模式,強調透過領導者與部屬之間的人際互動,可以促進組織績效的提升
5.( ) 比較行政的學者觀察到許多開發中國家常在同一時間、同一地區內,並存著許多極不協調的現象,如不同的制度、行為或觀點,此種特質稱之為 異質性(Heterogeneity)
6.( ) 比較行政學者雷格斯(F. Riggs)係「行政生態理論」集大成者,其所發展的「生態模式」(ecological model),主要是用來解釋 開發中國家 這種類型國家的行政現象
7.( ) 有關正式組織和非正式組織的比較, 在權力基礎方面,正式組織為合法的權力,非正式組織為認同的權力 最正確
8.( ) 有關我國國人權威性格的敘述,比較而言,下列 對於地位較高的人無條件的服從 正確
9.( ) 有關績效預算的敘述,下列 比較各機關同質活動所需經費 將企業成本觀念引進政府 計算每一計畫單位所耗成本 錯誤
10.( ) 非營利組織比較不能發揮的政策領域為 種族政策
發展
1.( ) 升遷與發展 屬於何茲柏格(F. Herzberg)研究所稱的「激勵的因素」
2.( ) 下列 府際關係 通常指不同的政府層級在發展和執行公共政策時的互賴關係
3.( ) 公共關係注重平時發展,其實際的具體原則,下列 普遍平衡對等互惠自然形成與發展 錯誤
4.( ) 比較行政學者雷格斯(F. Riggs)係「行政生態理論」集大成者,其所發展的「生態模式」(ecological model),主要是用來解釋 開發中國家 這種類型國家的行政現象
5.( ) 以下有關政府推展公共關係之原則, 要保持雙向溝通資訊必須公開透明平時就要發展 錯誤
6.( ) 在「行政國」不斷發展的當今, 行政人員 無疑是政府治理的「守衛者」(the guardian)
7.( ) 有關未來全世界性的發展大勢,以下 科學知識迅速膨脹並普遍化 最正確
8.( ) 行政學早期發展(西元1950年以前)的兩大基本假定為 「政治行政二分」與「建立行政原則」
9.( ) 行政學的發展中,若採用典範(Paradigm)以做為行政學的定位,其中典範Ⅲ時期(1950 1970)的主題是 公共行政即政治學~
10.( ) 行政學的發展中,若採用典範(Paradigm)以做為行政學的定位,其中典範Ⅲ時期(1950~1970)的主題是 公共行政即政治學
採取
是指
1.( ) 「針對政策問題解決,採取科學方法,廣泛蒐集資料,設計一套未來行動之替選方案的動態過程」,是指 政策規劃
2.( ) 「組織所具有的器物(artifacts)、信念、規範、價值與前提(premises)的模式。」是指 組織文化 這種概念
3.( ) 「職位決定立場;換了位置換了腦袋」是指 邁爾斯定律 這種定律
4.( ) 下列有關行政意義之敘述, 行政是指整個政府各公務機關推動政務的一切作為行政的意義可從政治、管理、公共政策三種觀點加以剖析行政是政府官吏推行政府功能時的活動 錯誤
5.( ) 公共行政中「公共」(public)的實質意義,最主要是指 公共利益
6.( ) 古立克(L. Gulick)提出「POSDCORB」來代表行政管理的七大項職能,S是指 用人(Staffing)
7.( ) 古諺云「危機即轉機」,是指危機的 雙面效果性 這種特性
8.( ) 在我國行政程序法中,「聽證權」是指 給當事人陳述意見的機會
9.( ) 有效的組織正式溝通,一般而言是指 多鼓勵組織內平行單位間的直接溝通
10.( ) 有關績效管理內涵之敘述,下列 績效管理是指如何執行策略以達組織目標的管理過程 從功能面來看,績效管理是一種控制程序 績效評估包含政治溝通的過程 錯誤
新公共管理
作為
1.( ) 作為特定政黨的公職候選人 最不屬於學者專家影響公共政策的常見方式
2.( ) 「新公共服務」是以 網絡互動 作為主要的協調機制
3.( ) 一般而言,現代的政府要扮演好「五R角色」,請問 Ritual(儀式的作為) 不包含在內
4.( ) 乙君為地方行政機關之公務人員,擬參選縣議員,請問乙君自候選人名單公告之日起至投票日止,應採取 請事假或休假 這種作為
5.( ) 下列有關行政意義之敘述, 行政是指整個政府各公務機關推動政務的一切作為行政的意義可從政治、管理、公共政策三種觀點加以剖析行政是政府官吏推行政府功能時的活動 錯誤
6.( ) 下列 政府選擇作為或不作為 為公共政策學者戴依(Thomas Dye)對於公共政策的定義
7.( ) 主管常利用內滋性報償或外滋性報償作為激勵工具,請問工具 成就 屬於「內滋性報償」
8.( ) 在「稜柱社會」中有「法令規章與實際作為明顯悖離」的現象,此即稱為 形式主義
9.( ) 非營利組織的作為, 接受政府委託,進行政策行銷 較難直接影響政策制定
10.( ) 政府的施政作為「言而有信,令出必行,深獲人民的信賴」係指一個有為有效的政府具備 可靠性(reliability) 這種特性
進行
1.( ) 為進行公眾關係 不屬於政策評估的積極目的
2.( ) 隨收隨付制 是針對資本預算的財源,等到有充裕的資金始進行資本建設,其財源以一般租稅收入因應
3.( ) 公務人員分類中,以「人」為中心,就公務人員個人之資歷進行分類者,為 品位分類 這種分類制度
4.( ) 目前國際間進行政策評估時,甚為重視反事實因果推論模式(counter factual causal inference model)的概念與方法。對此一方法, 屬於準實驗或實驗的評估研究設計 可評估政策方案施行後的真正效益 該方式使用施測組與控制組時,需讓兩組的條件旗鼓相當 錯誤
5.( ) 有關組織分部化的敘述, 教育部設置體育司、國際文教處等,是按功能進行分部化 正確
6.( ) 有關資本預算財源籌措,以一般租稅收入因應,等到有充裕的資金始進行資本建設,稱為 隨收隨付制
7.( ) 行政機關在既有的員額範圍內若欲減少組織層級的數目,可以從幾個方面著手,下列所述 擴大各層級主管的控制幅度增設部門與單位進行組織重組(re-organization) 錯誤
8.( ) 非營利組織的作為, 接受政府委託,進行政策行銷 較難直接影響政策制定
9.( ) 為使激勵措施能發揮功效,在工作設計方面可嘗試進行改變, 實施危機管理 相關程度最低
10.( ) 美國學者威爾遜(W. Wilson)在西元1887年發表〈行政的研究〉一文,該文認為行政學研究的重心是 政府如何以效率進行運作
利益
1.( ) James Q. Wilson將利益團體政治環境分為四類,分類的標準以公共政策執行結果成本與效益的集中或分散而定,請問所謂的多數決政治(majoritarian politics)是屬於 成本分散全民,利益分散全民
2.( ) 下列有關組織結構分部化之敘述, 分部化是一種機關組織水平擴張的過程在分部化組織中,同一階層的各部門都是平行的分部化的主要目的,在藉分工求取更大的組織利益和工作效率 錯誤
3.( ) 主張公共行政不應該忽略弱勢團體的利益,係從 多元論的觀點 這種理論來透視「公共」的意涵
4.( ) 布勞(P. Blau)與史考特(W. Scott)以組織的主要受惠者為組織分類標準, 服務組織 這種組織的主要目的是在「謀求某部分特定社會大眾的利益」
5.( ) 有關政策規劃, 應有明確的目標導向 界定政策問題時應廣泛了解利害關係者的立場與態度 應考量到弱勢群體的利益 錯誤
6.( ) 政府的利益直接傳輸給個體,但其效應卻是對社會整體的安全有益。 中低收入戶救濟 屬於此種「準私人型」的公共利益
7.( ) 政府預算的項目,反映了某個階層、團體或組織的利益及主張是否受到政府的青睞或照顧。這樣的觀點反映了 政治特質 這種特質
8.( ) 貪腐是行政運作常見的弊端,有關貪腐概念的界定,下列 從事直接或間接的權錢交易,藉以謀取自己或關係人的利益 廣義言之,一個人或組織悖離了公共角色的正式職責與相關規範 貪腐可區分為個人貪腐和系統貪腐 錯誤
9.( ) 對於公眾關係的觀念,下列 公眾關係是一種長期有計畫的努力之結果公眾關係之手段為有效溝通須以「履行社會責任,服務大眾利益」為前提 錯誤
10.( ) 影響政策運作過程的主要因素中,匯聚並且表達人民意見與利益,發動並且制訂政策的主要機制是指 政黨
員工
1.( ) 「人群關係學派」(Human Relations)的研究團隊,從胡桑實驗(Hawthorne Experiments)中發現,組織中人員士氣的高低,與 員工個人與組織間的需求動態平衡 有關係
2.( ) 「企業人性面」一書中的Y理論的假定為 員工會學習承擔,甚至主動尋求承擔責任
3.( ) 引導現職員工如何執行工作,並允許員工在訓練人員的督導下執行任務,獲得所需知識、技術與能力的學習過程,稱為 在職訓練
4.( ) 主管對員工的工作表現作成紀錄,記載與目標相關之績效優良或不佳的代表事例,以為考核之依據,係為 重大事件法 考績評量法
5.( ) 根據賀茲伯格(F. Herzberg)所提出的兩因子理論, 責任 是屬於能夠刺激員工努力工作的激勵因子(motivator)
6.( ) 泰勒(Frederick Taylor)主張的科學管理原則認為,員工的工作習慣過於依賴 經驗法則 這種原則,應予改變
7.( ) 敘述 員工的主要目標是保有工作,因此會避免冒險 比較符合行政學中X理論管理行為的假定
8.( ) 賦予員工更具挑戰性的工作內容和自主性,擴大員工個人的工作效率及滿足感,進而使員工在工作中更多的發展機會,這種工作設計稱為 工作豐富化
團體
1.( ) 是志願性團體 是非營利組織的特性
2.( ) 「組織是一個有機體,是隨著時代環境的演變自求適應,自謀調整的團體」,這是從 生態的觀點 這種觀點來解釋組織
3.( ) 下列有關改善群體決策品質的敘述, 可使用德菲法(Delphi method)獲致群體成員的共識可使用名目團體技術法(nominal group technique)了解群體成員的偏好群體討論時應避免群體盲思(groupthink) 錯誤
4.( ) 成員以採取行動,改變正式組織不合理狀態為目的而組成之團體,係屬以下 水平攻擊集團 這種類型的非正式組織
5.( ) 有關地方制度法之敘述,下列 地方自治團體依憲法或本法規定,自為立法並執行者為自治事項 所謂「地方自治團體」係指依本法實施地方自治,具公法人地位之團體 省劃分為縣、市;縣劃分為鄉、鎮、縣轄市 錯誤
6.( ) 政府預算的項目,反映了某個階層、團體或組織的利益及主張是否受到政府的青睞或照顧。這樣的觀點反映了 政治特質 這種特質
7.( ) 政府機關設立某種特殊原則或規範,以指導或約束機關、團體、標的人口的特殊行動,稱為 管制性政策 這種類型的政策
8.( ) 席恩(E. Schein)認為組織文化有三個層次, 是個人或團體社會所偏好的事物、行為方式、或有關生存的終極目標 為「價值觀念」層次的意涵
9.( ) 根據雪恩(E. H. Schein)對文化的看法, 文化具有器物、價值、基本假定三種層次性 器物層次是文化中最容易看見的層次 價值層次的信念若再透過社會確認的過程,即能形成團體共識 錯誤
10.( ) 道爾頓(M. Dalton)認為在非正式組織分類中,組織隨業務之發展,對於某類人構成威脅而被迫不得不借用團體力量,維護本身權力地位,是指 水平防守集團
提出
特性
1.( ) 功利性的組織 組織類型,其特性是組織成員重視權利與義務的均衡
2.( ) 是志願性團體 是非營利組織的特性
3.( ) 為特殊目的而成立 為專案組織(project organization)的特性
4.( ) 「當某一個人對該財貨或服務的消耗,並不因而影響其他人的消費」,是屬於公共財的 無敵對性 這種特性
5.( ) 「預算是設計,計劃。會計是計畫的執行。決算與審計乃是計畫執行效果的考核。」請問這段敘述彰顯財務行政的 連貫性 這種特性
6.( ) 下列有關「鄰避情結」(NIMBY)的意涵或特性中, 鄰避行為的產生和環境主義有關鄰避行為的產生基本上是情緒性的、價值判斷的反應通常可透過政策工具及溝通來降低利害關係人的抗拒 錯誤
7.( ) 以下 累進稅制 這種所得稅制,最能夠展現政府透過對個人財富重分配的特性,以達到社會正義的精神
8.( ) 古諺云「危機即轉機」,是指危機的 雙面效果性 這種特性
9.( ) 民意不具有以下 不變性 這種特性
10.( ) 政府的施政作為「言而有信,令出必行,深獲人民的信賴」係指一個有為有效的政府具備 可靠性(reliability) 這種特性
此一
1.( ) 「公共行政應可成為憲政秩序下治理過程的正當參與者」,此一敘述係以下 黑堡宣言 之重要主張
2.( ) 主張財政分權之理由之一為可促進地方政府之間的競爭,此一說法的理論基礎為 以腳投票理論
3.( ) 平衡預算原是一項重要的財政原則,但在1930年代之後,此一財政原則逐漸被推翻。此一改變的主要動力為 凱因斯理論
4.( ) 由政府及公務人員預先逐年撥儲金額專款生息,以供退休時支付養老金之用,此一退休金籌措方式稱為 年金儲入制
5.( ) 目前國際間進行政策評估時,甚為重視反事實因果推論模式(counter factual causal inference model)的概念與方法。對此一方法, 屬於準實驗或實驗的評估研究設計 可評估政策方案施行後的真正效益 該方式使用施測組與控制組時,需讓兩組的條件旗鼓相當 錯誤
6.( ) 官僚體系中很容易產生「代理人問題」,根據「委託-代理人理論」(principal-agent theory),此一問題的主要根源之一為 代理人的投機心理
7.( ) 非正式組織具有社會控制的效果,有時也造成內部缺乏創新,此一現象最類似 團體盲思 組織病象
8.( ) 政府要設法建立合理的稅制,譬如累進稅的建立,讓大家都能負擔得起。此一觀念符合 由聚斂到培養 這種財務行政的趨勢
9.( ) 某主管人員發現,所轄單位內的人員有強烈的本位主義傾向,彼此猜忌、各行其事,請問可以採行 敏感性訓練法(Sensitivity training) 這種組織發展的干預技術來改善此一現象
10.( ) 教育部劃分為綜合規劃司、高等教育司、終身教育司等部門,此一分部化之基礎為 功能
傳統
請問
1.( ) 績效考核 就行政評估的種類而言,概可分為預先(事先)評估、過程(事中)評估以及結果(事後)評估。請問結果評估又稱為
2.( ) 「預算是設計,計劃。會計是計畫的執行。決算與審計乃是計畫執行效果的考核。」請問這段敘述彰顯財務行政的 連貫性 這種特性
3.( ) James Q. Wilson將利益團體政治環境分為四類,分類的標準以公共政策執行結果成本與效益的集中或分散而定,請問所謂的多數決政治(majoritarian politics)是屬於 成本分散全民,利益分散全民
4.( ) 一般而言,現代的政府要扮演好「五R角色」,請問 Ritual(儀式的作為) 不包含在內
5.( ) 乙君為地方行政機關之公務人員,擬參選縣議員,請問乙君自候選人名單公告之日起至投票日止,應採取 請事假或休假 這種作為
6.( ) 主管常利用內滋性報償或外滋性報償作為激勵工具,請問工具 成就 屬於「內滋性報償」
7.( ) 行政部門為有效完成執行預算的責任,以分配預算或設置預備金的方式,請問這樣符合 具備適當權力原則 這種預算原則
8.( ) 政府職責之一是提供公共財,請問公共財所具備的特性是 非敵對性、非排他性及擁擠性
9.( ) 某主管人員發現,所轄單位內的人員有強烈的本位主義傾向,彼此猜忌、各行其事,請問可以採行 敏感性訓練法(Sensitivity training) 這種組織發展的干預技術來改善此一現象
10.( ) 從不同的研究途徑可以發展出不同的激勵理論,請問「行為改變途徑」是從行為主義中的 操作制約理論 這種理論衍生出來
衝突
1.( ) 「欲迎還拒」、「既期待又怕受傷害」是屬於 趨避衝突 這種類型的衝突
2.( ) 公務員行使行政裁量發生主觀責任與客觀責任之間的衝突,係屬行政裁量的 權威的衝突 這種倫理困境
3.( ) 由於組織分工的結果,造成許多不同的功能單位,這些單位都想擴充其職權,爭取更多的經費,因而產生衝突。此種衝突最主要的原因是 建立王國
4.( ) 有關賽蒙(H.A. Simon)提出行政諺語的寓意, 行政學沒有所謂的原理原則 任何一個行政原則都可以找到另外一項與之相衝突的行政原則 嚴重衝擊原先經由建立行政原則而成為一門行政科學的思維 錯誤
5.( ) 行政組織有採首長制或委員制的設計, 易於減少不必要的衝突和摩擦 並非委員制的優點
6.( ) 個體心理上產生一種「魚與熊掌」難以取捨的衝突心境,稱為 雙趨衝突
7.( ) 賽蒙(H. A. Simon)認為組織欲解決團體間的衝突,組織必須經由四種過程來反應衝突, 行政 並非其所指過程
8.( ) 關於傳統式與學習型組織系統之比較,下列 前者重視穩定與行為的可預測性;後者則認為變動是常態、鼓勵創新前者強調層級節制的組織設計;後者則以工作團隊為單位前者會避免衝突表面化;後者則強調應坦誠交談承認錯誤 錯誤
規範
1.( ) 「組織所具有的器物(artifacts)、信念、規範、價值與前提(premises)的模式。」是指 組織文化 這種概念
2.( ) 下列 政府倫理法 不是我國公務員倫理行為的法律規範
3.( ) 以下 地方制度法 為我國地方政府與地方自治最重要的規範法源
4.( ) 在特定時空環境中的特殊政治社群,具有共同的政治理念、信仰、價值、態度與行為規範,稱之為 政治文化
5.( ) 有關我國公務人員保障的規範, 公務人員非依法律,不得予以停職 公務人員於停職期間,仍具公務人員身分 公務人員於休職期間,仍具公務人員身分 錯誤
6.( ) 有關我國政府捐助之財團法人,敘述 受「財團法人法」之規範 正確
7.( ) 有關黑堡宣言(Blacksburg Manifesto)中的主要論點, 強調文官集團的代表性及其專業權威 方法論上強調規範價值與理論的建構 強調公共利益的重要性及文官應有的角色 錯誤
8.( ) 政府機關設立某種特殊原則或規範,以指導或約束機關、團體、標的人口的特殊行動,稱為 管制性政策 這種類型的政策
9.( ) 根據中央行政機關組織基準法之規範,敘述 四級機關之組織以命令定之 正確
10.( ) 根據組織學習理論的先驅阿吉瑞斯(Chris Argyris)的見解,當組織嘗試建立新的價值、目標和規範時,其所進行的學習類型為 雙回饋圈學習(double-loop learning)
中央
1.( ) 中央行政機關組織基準法 訂定中央行政機關之機關組織法規與名稱,以及機關設立、調整和裁撤之共同規範
2.( ) 國營事業 不屬於我國中央行政機關組織基準法對於組織型態的分類
3.( ) 以下 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 係屬於我國中央行政機關的幕僚部門
4.( ) 依現行「中央行政機關組織基準法」相關規定,中央行政機關(構)的型態分為五類, 幕僚機關 不包括在內
5.( ) 依據中央行政機關組織基準法規定, 機關編制員額 不屬機關組織法規應規定事項
6.( ) 依據我國中央行政機關組織基準法,「署」、「局」名稱所適用的機關是 三級機關
7.( ) 依據我國中央行政機關組織基準法,「機關依組織法規將其部分權限及職掌劃出,以達成其設立目的之組織」稱為 機構
8.( ) 根據中央行政機關組織基準法之規範,敘述 四級機關之組織以命令定之 正確
9.( ) 對於我國災害防救體系之敘述, 行政院院長為中央災害防救會報的召集人 正確
程度
單位
而言
必須
分部化
運作
1.( ) 在於達成社會的價值,並以權力的產生與分配為運作重點 係以達成政治目標為取向的組織主要特性
2.( ) 機械官僚制度和分部化形式之組織 組織型態比較適合在任務單 一、環境穩定的情況下運作
3.( ) 下列關於公共政策運作過程的敘述, 政策執行成果可回饋至下一階段的政策規劃 環境系絡可能影響所有的政策過程 政策評估的類型可包括政策執行的過程與結果 錯誤
4.( ) 正當程序(Due process)係指政府部門在運作的過程中,必須遵守 依法行政 這種觀念
5.( ) 在特定時空環境下,公務人員與民眾對行政體系運作所具有的理念、行為模式、人際關係、生活方式、價值信念等,稱為 行政文化
6.( ) 成果導向和加重主管職責、運作環境改以市場取代科層組織、政府職能縮減等三項主張是以下 新公共管理 之核心議題
7.( ) 有關比較公共政策的性質之敘述,下列 透過比較公共政策的研究,可以瞭解政府運作的真相 比較公共政策偏重政府實際運作的分析層面,故對比較政治研究具有補充作用 比較公共政策研究具有「他山之石可以攻錯」之實用意涵 錯誤
8.( ) 行政院轄下設置的委員會中, 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在組織實際運作上可謂採行首長制
9.( ) 依丹哈特(R. Denhardt)的觀點,公共行政國際化運作過程有四個趨勢逐漸興起, 集權化 不在其中
10.( ) 美國學者威爾遜(W. Wilson)在西元1887年發表〈行政的研究〉一文,該文認為行政學研究的重心是 政府如何以效率進行運作
產生
計畫
1.( ) 「預算是設計,計劃。會計是計畫的執行。決算與審計乃是計畫執行效果的考核。」請問這段敘述彰顯財務行政的 連貫性 這種特性
2.( ) 有關設計計畫預算制度的描述,下列 預算作業與管理功能結合機構內分配於各計畫的成本不易精確估計過分側重量化分析技術 錯誤
3.( ) 有關績效預算的敘述,下列 比較各機關同質活動所需經費 將企業成本觀念引進政府 計算每一計畫單位所耗成本 錯誤
4.( ) 事先對可能發生之危機加以研究討論俾研擬對策,係屬 建立危機計畫系統 這種階段之危機管理過程
5.( ) 依學理分析,有關「組織垂直分化」的敘述 組織因「課究責任」的需要所為有計畫的管理事務分工 正確
6.( ) 美國傳統理論時期的行政學學說,可以歸納為若干原則, 效率化標準化計畫化 錯誤
7.( ) 根據預算法,有關我國預備金之敘述, 第一預備金可流用至該行政機關之其他計畫與科目,但經立法審議刪減或刪除的項目不適用 正確
8.( ) 評估一項方案被執行的程度與原訂定計畫之差別,是 過程評估 這種方案評估類型所強調的
9.( ) 實施按計畫決定預算,按預算計算成本,按成本表現效率;強調以政事、施政計畫或業務為預算科目的分類,是屬於 績效預算制度 這種制度
10.( ) 對於公眾關係的觀念,下列 公眾關係是一種長期有計畫的努力之結果公眾關係之手段為有效溝通須以「履行社會責任,服務大眾利益」為前提 錯誤
審計
1.( ) 「預算是設計,計劃。會計是計畫的執行。決算與審計乃是計畫執行效果的考核。」請問這段敘述彰顯財務行政的 連貫性 這種特性
2.( ) 依現制,我國監察院所屬之審計部,其審計長的任命程序為 由總統提名,經立法院同意後任命之
3.( ) 國際最高審計組織(The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of Supreme Audit Institutions, INTOSAI)認為政府審計應包含例行性審計及績效審計, 效能性 最符合INTOSAI所指之績效審計的核心原則
4.( ) 進行國有財產之出賣或租賃價格是否過於低廉之查核,係屬 經濟上審計 這種審計事項
5.( ) 審計機關就各種歲入歲出之會計憑證、簿籍、報告加以審核,係屬 事後審計 這一種審計方式
預備金
1.( ) 我國政府預算預備金準備,主要屬於 集中分散並用制 這種制度
2.( ) 我國對於設置預備金之方法,係採用 集中分散併用制
3.( ) 依我國預算法規定,預備金分為 第一預備金、第二預備金
4.( ) 依預算法之規定,敘述 所辦事業因重大事故經費超過法定預算時 並非行政機關可以動支「第二預備金」的情形
成員
目標
1.( ) 在於達成社會的價值,並以權力的產生與分配為運作重點 係以達成政治目標為取向的組織主要特性
2.( ) 垃圾筒模式 這種組織決策模式具目標高度分歧、解決方案因果關係亦糢糊的特徵
3.( ) 主管對員工的工作表現作成紀錄,記載與目標相關之績效優良或不佳的代表事例,以為考核之依據,係為 重大事件法 考績評量法
4.( ) 席恩(E. Schein)認為組織文化有三個層次, 是個人或團體社會所偏好的事物、行為方式、或有關生存的終極目標 為「價值觀念」層次的意涵
5.( ) 根據組織學習理論的先驅阿吉瑞斯(Chris Argyris)的見解,當組織嘗試建立新的價值、目標和規範時,其所進行的學習類型為 雙回饋圈學習(double-loop learning)
公共政策
1.( ) 民意失靈 不屬於公共政策學者魏瑪(D. Weimer)與文寧(A. Vining)所提出的公共問題的起因
2.( ) 作為特定政黨的公職候選人 最不屬於學者專家影響公共政策的常見方式
3.( ) 政府對於公共問題採取的有目的行動方案 為公共政策學者安德森(J.E. Anderson)對於公共政策的定義
4.( ) James Q. Wilson將利益團體政治環境分為四類,分類的標準以公共政策執行結果成本與效益的集中或分散而定,請問所謂的多數決政治(majoritarian politics)是屬於 成本分散全民,利益分散全民
5.( ) 下列有關行政意義之敘述, 行政是指整個政府各公務機關推動政務的一切作為行政的意義可從政治、管理、公共政策三種觀點加以剖析行政是政府官吏推行政府功能時的活動 錯誤
6.( ) 下列關於公共政策運作過程的敘述, 政策執行成果可回饋至下一階段的政策規劃 環境系絡可能影響所有的政策過程 政策評估的類型可包括政策執行的過程與結果 錯誤
7.( ) 下列 府際關係 通常指不同的政府層級在發展和執行公共政策時的互賴關係
8.( ) 下列 政府選擇作為或不作為 為公共政策學者戴依(Thomas Dye)對於公共政策的定義
9.( ) 公共政策是為了解決公共問題,有關公共問題之敘述, 結構不良的問題有多重的決策策略 正確
10.( ) 政策議程已進入政府機關討論,並準備加以處理的公共政策議題項目,是屬於 制度議程 議程
個人
1.( ) 下班時間個人參加政黨所發起之遊行活動 符合公務人員行政中立法之規定
2.( ) 「人群關係學派」(Human Relations)的研究團隊,從胡桑實驗(Hawthorne Experiments)中發現,組織中人員士氣的高低,與 員工個人與組織間的需求動態平衡 有關係
3.( ) 公務人員分類中,以「人」為中心,就公務人員個人之資歷進行分類者,為 品位分類 這種分類制度
4.( ) 以下 累進稅制 這種所得稅制,最能夠展現政府透過對個人財富重分配的特性,以達到社會正義的精神
5.( ) 在十九、二十世紀期間最常出現於拉丁美洲國家的強人體制,是屬於開發中國家 個人型官僚精英系統 這種「官僚突出類型」的政治行政系統
6.( ) 有關阿德福(C. P. Alderfer)的ERG理論, 每一層級的需要愈不滿足,則對它的慾望愈大 較低層級的需要愈滿足,則對較高層級需要的慾望愈大 個人在同一時間可以具有一個以上的需要 錯誤
7.( ) 有關弊端揭發(whistle-blowing)的概念與實務的描述,下列 屬於「官僚的異議(bureaucratic opposition)」的一種形式 弊端揭發被視為合適,且為行政人員極高道德的表現 有賴於行政人員個人批判反省意識(critical reflexive consciousness)的培養 錯誤
8.( ) 席恩(E. Schein)認為組織文化有三個層次, 是個人或團體社會所偏好的事物、行為方式、或有關生存的終極目標 為「價值觀念」層次的意涵
9.( ) 根據巴納德(C. Barnard)見解,能夠提供組織成員個人自尊與人格成長機會的場域為 非正式組織
10.( ) 貪腐是行政運作常見的弊端,有關貪腐概念的界定,下列 從事直接或間接的權錢交易,藉以謀取自己或關係人的利益 廣義言之,一個人或組織悖離了公共角色的正式職責與相關規範 貪腐可區分為個人貪腐和系統貪腐 錯誤
意義
評估
1.( ) 可執行評估 不屬於政策評估的常見類型
2.( ) 評估活動(evaluation activity) 並非賽蒙(Herbert A. Simon)在其決策理論中,所提之行政組織的決策活動
3.( ) 預評估 不屬於執行後評估的類型
4.( ) 績效考核 就行政評估的種類而言,概可分為預先(事先)評估、過程(事中)評估以及結果(事後)評估。請問結果評估又稱為
5.( ) 下列有關「生產力」特性的一般描述, 生產力包括量化與非量化的衡量指標生產力可以系統產出與投入的關係表示生產力兼納主觀和客觀的評估 錯誤
6.( ) 目前國際間進行政策評估時,甚為重視反事實因果推論模式(counter factual causal inference model)的概念與方法。對此一方法, 屬於準實驗或實驗的評估研究設計 可評估政策方案施行後的真正效益 該方式使用施測組與控制組時,需讓兩組的條件旗鼓相當 錯誤
結果
1.( ) 垃圾桶決策途徑 這種政策方案決策途徑認為,機關組織決策並非是經過理性的思考計算的結果,而是決策者在決策過程中不經意碰到的一項產出結果
2.( ) 績效考核 就行政評估的種類而言,概可分為預先(事先)評估、過程(事中)評估以及結果(事後)評估。請問結果評估又稱為
3.( ) 下列關於公共政策運作過程的敘述, 政策執行成果可回饋至下一階段的政策規劃 環境系絡可能影響所有的政策過程 政策評估的類型可包括政策執行的過程與結果 錯誤
4.( ) 由於組織分工的結果,造成許多不同的功能單位,這些單位都想擴充其職權,爭取更多的經費,因而產生衝突。此種衝突最主要的原因是 建立王國
5.( ) 我國現行考績結果之運用,主要偏重 行政管理 這種功能
6.( ) 流程再造(reengineering)複雜而困難,需要投入很多的人力及資源,在推動的過程中,必須遵循一些重要的指導原則, 將權力分散到該做決策的人身上 讓使用產出的人參與流程的改造 組織應該關注結果 錯誤
7.( ) 根據唐恩(W. Dunn)的說法,政策相關資訊邏輯推理的結果,亦為政策論證的結論,稱之為 政策主張
8.( ) 第一線行政人員行使裁量權有其環境背景原因,下列 民眾滿意調查的結果 不在其中
9.( ) 就凱因斯經濟學的觀點而言,經濟發展不穩定主要乃肇因於 需求 波動之結果
10.( ) 新公共服務論者認為所謂的公共利益最主要是指 對於共同價值進行對話的結果
符合
政府機關
表達
系統
1.( ) 設立危機警報系統 不屬於整合性危機管理系統(Integrated Emergency Management System)中的「減災(mitigation)」策略
2.( ) 下列有關「生產力」特性的一般描述, 生產力包括量化與非量化的衡量指標生產力可以系統產出與投入的關係表示生產力兼納主觀和客觀的評估 錯誤
3.( ) 在十九、二十世紀期間最常出現於拉丁美洲國家的強人體制,是屬於開發中國家 個人型官僚精英系統 這種「官僚突出類型」的政治行政系統
4.( ) 在整合時期的組織理論觀點中,認為組織是一個新陳代謝系統,其主要意涵為 組織與環境互動可投入所需資源與能量,以致組織可永續存在
5.( ) 有關我國推動行政中立的政制結構途徑之敘述,下列 劃清國家、政府及政黨概念的分際政黨與政府的組織體系徹底分離政務官與事務官依不同方式進入政府系統 錯誤
6.( ) 行政學的整合理論又稱系統理論,關於系統理論的敘述,下列 它以生物有機體比喻行政組織 它重視行政組織與外界環境的關係 它主張行政組織的成敗與生態息息相關 錯誤
7.( ) 事先對可能發生之危機加以研究討論俾研擬對策,係屬 建立危機計畫系統 這種階段之危機管理過程
8.( ) 貪腐是行政運作常見的弊端,有關貪腐概念的界定,下列 從事直接或間接的權錢交易,藉以謀取自己或關係人的利益 廣義言之,一個人或組織悖離了公共角色的正式職責與相關規範 貪腐可區分為個人貪腐和系統貪腐 錯誤
9.( ) 關於不同文官系統之比較, 美國較注重專業知識,英國則注重通才美國受政黨政治影響較深,英國公務員則較受保障美國聯邦公務人員數量比英國中央政府公務人員多 錯誤
10.( ) 關於組織各層級,敘述 管理層級負責組織資源的配置及運用,是半開放系統 正確
功能
1.( ) 下列有關行政意義之敘述, 行政是指整個政府各公務機關推動政務的一切作為行政的意義可從政治、管理、公共政策三種觀點加以剖析行政是政府官吏推行政府功能時的活動 錯誤
2.( ) 以下 提供社會滿足感 是非正式組織的正向功能
3.( ) 有關組織分部化的敘述, 教育部設置體育司、國際文教處等,是按功能進行分部化 正確
4.( ) 有關設計計畫預算制度的描述,下列 預算作業與管理功能結合機構內分配於各計畫的成本不易精確估計過分側重量化分析技術 錯誤
5.( ) 行政機關在構築行政網絡(administrative networks)關係中,往往享有網絡核心的地位(network centrality),其因有三,下列所述 因行政機關扮演執法的權威角色因行政機關具有動員社會資源的政治正當性因行政機關擁有引領公共議題的功能 錯誤
6.( ) 我國現行考績結果之運用,主要偏重 行政管理 這種功能
7.( ) 根據美國社會學學者帕深思(T. Parsons)的社會系統理論,中、小學等教育機構其目的在實現 模式維護的功能 這種社會系統的基本功能
8.( ) 將組織分成會計室、人事室、總務室等部門,是屬於下列 功能分部化 這種分部化方式
9.( ) 教育部劃分為綜合規劃司、高等教育司、終身教育司等部門,此一分部化之基礎為 功能
方法
之間
工作
1.( ) 工作性質不同,但困難程度、職責輕重、工作所需資格條件充分相同的職位歸納為 職等
2.( ) 在職位分類制度中,將工作性質不同,但困難程度、職責輕重、工作所需資格條件充分相同的職位歸納為 職等
3.( ) 有關哥倫比斯基(R. Golembiewski)對組織發展理論之貢獻, 掀起了工作與倫理的接合 為組織發展提供基本價值的指引 倡導合作及共識體系 錯誤
4.( ) 依據學理,組織結構(organizational structure)的主要意義為 人員與工作事務的配對安排
5.( ) 敘述 員工的主要目標是保有工作,因此會避免冒險 比較符合行政學中X理論管理行為的假定
6.( ) 麥克葛瑞格(Douglas M. McGregor)對X理論的假定,不包括 工作所須花費的體力及心力,與遊玩或休息所需要的一樣自然
一般而言
中央政府
透過
Previous
Next
About
專業知識測驗
不動產估價概要
不動產經紀相關法規概要
中小企業財務會計實務
中小企業財務資源與法規
中文圖書分類編目大意
中華民國憲法
事務管理大意
人事行政大意
企業內部控制理論與實務(含相關法規)
企業內部控制理論與實務(含相關法規)
企業管理
企業管理大意
企業管理概要
企管概論
保母人員單一
保險學大意
保險學概要
保險法規概要
信託實務
信託法規
儀表電子甲級
入出國及移民法規
內部控制與內部稽核
公務員法大意
公民
初等中文圖書分類編目大意
初等人事行政大意
初等保險學大意
初等公民
初等國文
初等圖書館學大意
初等會計學大意
初等法學大意
初等社會工作大意
初等稅務法規大意
初等經濟學大意
初等行政學大意
初等財政學大意
初等貨幣銀行學大意
化學
國文
圖書館學大意
土地法大意
土地法與土地相關稅法概要
土木施工學
土木類土木施工學
地方自治大意
地特中文圖書分類編目大意
地特公民
地特國文
地特圖書館學大意
地特法學大意
地特行政學大意
地特財政學大意
地理
室內配線─屋內線路裝修乙級
室內配線─屋內線路裝修甲級
家具木工乙級
導遊實務(一)
導遊實務(二)
導遊觀光資源概要
建築塗裝乙級
建築工程管理甲級
建築物室內裝修工程管理乙級
建築物室內設計乙級
憲法
戶籍法規大意
投信投顧相關法規(含自律規範)
投信投顧相關法規
投資學
投資與財務分析
政治學概要
教育學大意
教育法規大意
數位電子甲級
普考行政學
普考行政法概要
會計事務乙級
會計及財務分析
會計學
會計學大意
會計學概要
會計審計法規
會計審計法規大意
期貨交易法規
期貨交易理論與實務
板金乙級
機器腳踏車修護乙級
機械停車設備裝修乙級
機械原理大意
機械常識
機械材料
民事訴訟法大意與刑事訴訟法大意
民法(三等)
民法
民法概要
氣壓乙級
氬氣鎢極電銲單一
油壓乙級
法學大意
法學緒論(三等)
法學緒論
法律常識
測量─地籍測量甲級
測量─工程測量甲級
測量丙級
物理
特定瓦斯器具裝修丙級
理化
理財工具
理財規劃實務
社政法規大意
社會工作大意
稅務法規
稅務法規大意
稅務法規概要
稅務相關法規概要
經濟學(三等)
經濟學
經濟學大意
經濟學概要
總體經濟及金融市場
美容乙級
股務作業實務
股務作業法規
葷食乙級
行政學(三等)
行政學(四等)
行政學
行政學大意
行政學概要
行政法(三等)
行政法(四等)
行政法
行政法概要(四等)
行政法概要
行銷管理
視聽電子甲級
觀光資源概要
計算機概論
記帳相關法規概要
證券交易相關法規與實務
證券投資與財務分析
證券法規
證券法規與證券市場
財務分析
財政學
財政學大意
貨幣銀行學大意
農業機械修護乙級
通關實務概要
造園景觀乙級
運輸學大意
郵政法規大意
配電電纜裝修乙級
銀行內部控制與內部稽核
銀行內部控制與內部稽核法規
鏟裝機單一
鐵路法大意
鐵路養護作業大意
關務法規概要
電器修護乙級
電子學
電工原理
電工機械
電工機械大意
電腦硬體裝修乙級
電腦軟體應用乙級
領隊實務(一)
領隊實務(二)
領隊觀光資源概要
題庫
食品檢驗分析乙級
高考民法
高考行政法
專業程度檢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