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辭典查出二刻拍案驚奇 卷三十九 神偷寄興一枝梅 俠盜慣行三昧戲 37-24

2017/8/26 下午 12:29:00

卷三十九 神偷寄興一枝梅 俠盜慣行三昧戲 37-24

下一段: 辭典查出二刻拍案驚奇37-25   下一回: 辭典查出二刻拍案驚奇38   辭典查出二刻拍案驚奇全目錄

卻說明日察院在私衙中開印來用,只剩得空匣。叫內班人等遍處尋覓,不見蹤跡。察院心媢D:“再沒處去,那個知縣曉得我有些不象意他,此間是他地方,奸細必多,叫人來設法過了,我自有處。”分付眾人,不得把這事洩漏出去,仍把印匣封鎖如常,推說有病,不開門坐堂。一應文移,權發巡捕官收貯。一連幾日,知縣曉得這是他心病發了,暗暗笑著,卻不得不去問安。察院見傳報知縣來到,即開小門請進。直請到內衙床前,歡然談笑。說著民風土俗、錢糧政務,無一不剖膽傾心,津津不已。一茶未了,又是一茶。知縣見察院如此肝鬲相待,反覺局〔足脊〕,不曉是甚麼緣故。正絮話間,忽報廚房發火,內班門皂、廚役紛紛趕進,只叫“燒將來了!爺爺快走!”察院變色,急走起來,手取封好的印匣,親付與知縣道:“煩賢令與我護持了出去,收在縣庫。就撥人夫快來救火。”知縣慌忙失錯,又不好推得,只得抱了空匣出來。此時地方水夫俱集,把火救滅,只燒得廚房兩間,公廨無事。察院分付把門關了。這個計較,乃是失印之後,察院預先分付下的。知縣回去思量道:“他把這空匣交在我手,若仍舊如此送還,他開來不見印信,我這干係須推不去。”輾轉無計,只得潤開封皮,把前日所偷之印仍放匣中,封鎖如舊。明日升堂,抱匣送還。察院就留住知縣,當堂開驗印信,印了許多前日未發放的公文。就於是日發牌起馬,離卻吳江。卻把此話告訴了巡撫都堂。兩個會同,把這知縣不法之事,參奏一本,論了他去。知縣臨去時,對衙門人道:“懶龍這人是有見識的,我悔不用其言,以至於此。”正是:枉使心機,自作之孽,無梁不成,反輸一貼。

: ㄑㄩㄝˋ ㄕㄨㄛ : 說書人或章回小說中,在一個情節結束後,另起一個段落時,常用的發端詞。
: ㄇㄧㄥˊ ㄖˋ : 次日。
: ㄔㄚˊ ㄩㄢˋ : 唐代御史臺下三院之一,監察御史隸屬之。 明、清時都察院簡稱為'察院'。
: ㄗㄞˋ : 存、存活。 居於、處於。
: ㄙ : ㄙ : 屬於個人事物。 財產。 : 個人的、非官方的。 非法、不公開的。
: ㄧㄚˊ : ㄩˊ : 古代官吏辦理公務的地方。 唐代天子處理政務的前殿。 : 衙衙:列隊行走的樣子。
: ㄓㄨㄥ : ㄓㄨㄥˋ : 距離四方或兩端相等的部位。 內、裡面。 : 達到要點。 合、正對上。
: ㄎㄞ ㄧㄣˋ : 官署於歲末封官印停止辦公,至次年正月中旬恢復辦公,開始用印。 泛指官吏開始辦理公務。
: ㄌㄞˊ : ㄌㄞˋ : 空間從別處移動至此處。 時間從某定點直至現在。 : 同'徠'。
: ㄩㄥˋ : 功效。 錢財的花費。
: ㄓ : ㄓˇ : 量詞。 : 僅。 儘。
: ㄕㄥˋ : 多餘的。
: ㄉㄜˊ ㄎㄨㄥˋ : 有空閒的時候。
: ㄒㄧㄚˊ : 收藏器物的小箱子。 牢籠、囚牢。
: ㄐㄧㄠˋ : 呼喊。 鳴。
: ㄋㄚˋ : ㄋㄟˋ : 收受。 遲鈍。 : 裡,相對於'外'。 心裡、心意。
: ㄅㄢ : 古代將玉質的信物中分為二,雙方各執其一以為信。 分開、分別。
: ㄖㄣˊ : 具有高度智慧和靈性,且能製造並使用工具以進行勞動的高等動物。 別人、他人。
: ㄉㄥˇ : 品級、次第。 種、類。
: ㄅㄧㄢˋ ㄔㄨˋ : 各處、到處。
: ㄒㄩㄣˊ ㄇㄧˋ : 探求。
: ㄅㄨˋ ㄐㄧㄢˋ : 沒看見。 消失。
: ㄗㄨㄥ ㄐㄧ : 足跡、行蹤。 追蹤找尋。
: ㄔㄚˊ ㄩㄢˋ : 唐代御史臺下三院之一,監察御史隸屬之。 明、清時都察院簡稱為'察院'。
: ㄒㄧㄣ : 內臟之一。 我國古代認為心主管思維,故相沿以為腦的代稱。
: ㄉㄠˋ : 路途、途徑。 方法、道理。
: ㄗㄞˋ : 第二次、又一次、兩次。 表示動作繼續重複。
: ㄇㄛˋ : ㄇㄟˊ : 沉入水中。 沉埋、掩覆。 : 無。 不如。
: ㄔㄨˇ : ㄔㄨˋ : 居住、止息。 存在、置身於。 : 地方、場所。 事物的某一部分。
: ㄑㄩˋ : 往、到。 離開。
: ㄋㄚˇ ˙ㄍㄜ : ㄋㄚˋ ˙ㄍㄜ : 何者、誰。 : 那一個。 語助詞。
: ㄓ ㄒㄧㄢˋ : 職官名。掌管一縣政事的長官,猶今之縣長。
: ㄒㄧㄠˇ ˙ㄉㄜ : 知道、明白。
: (語音)ㄨㄛˇ : (讀音)ㄜˇ : 自稱。 自稱己方。 : 讀音。
: ㄧㄡˇ ㄒㄧㄝ : 有一點、有一部分。
: ㄈㄡ : ㄈㄡˇ : ㄈㄨ : ㄅㄨˋ : 姓。 : 表示否定。 表示疑問、未定。 : 花萼上的蒂。 : 否定詞。 與'就'連用,表示有所選擇的意思。
: ㄒㄧㄤˋ ㄧˋ : 六書之一。
: (又音)ㄊㄨㄛ : ㄊㄚ : 又音。 : 第三人稱。
: ㄘˇ ㄐㄧㄢ : 此地。
: ㄕˋ : 對、正確。 事情。
: (又音)ㄊㄨㄛ : ㄊㄚ : 又音。 : 第三人稱。
: ㄉㄧˋ ㄈㄤ : ㄉㄧˋ ˙ㄈㄤ : 區域、地區。 本地、當地。 : 地保的俗稱。
: ㄐㄧㄢ ˙ㄒㄧ : 奸詐小人。 間諜。
: ㄅㄧˋ : 一定、肯定。 假設、如果。
: ㄉㄨㄛ : ㄉㄨㄛˊ : 豐富、不少。 有餘。 : 何等、如何。
: ㄐㄧㄠˋ : 呼喊。 鳴。
: ㄖㄣˊ : 具有高度智慧和靈性,且能製造並使用工具以進行勞動的高等動物。 別人、他人。
: ㄌㄞˊ : ㄌㄞˋ : 空間從別處移動至此處。 時間從某定點直至現在。 : 同'徠'。
: ㄕㄜˋ ㄈㄚˇ : 籌劃方法,想辦法。
: ㄍㄨㄛˋ ˙ㄌㄜ : 經過。 考試及格或達到標準。
: (語音)ㄨㄛˇ : (讀音)ㄜˇ : 自稱。 自稱己方。 : 讀音。
: ㄗˋ : 起源的地方。 姓。
: ㄧㄡˇ : ㄧㄡˋ : 豐足、富裕。 多,表示時間久或年齡大。 : 表示重複、反複、連續。
: ㄔㄨˇ : ㄔㄨˋ : 居住、止息。 存在、置身於。 : 地方、場所。 事物的某一部分。
: ㄈㄣ ㄈㄨˋ : 發落、處理。 交付、囑咐。
: ㄓㄨㄥˋ ㄖㄣˊ : 群眾。 平凡人、一般人。
: ㄅㄨˋ ㄉㄜˊ : 不能、不可以。 不會。
: ㄅㄚˇ : ㄅㄚˋ : ㄅㄞˇ : 握住、拿著。 看守。 : 柄,器具上便於手拿的部分。 花、葉或果實等的梗子。 : 之又音。
: ㄓㄜˋ : ㄓㄟˋ : 指稱較近的人、事、時間或地方。 : '這'、'一'兩字的合音。
: ㄕˋ : 工作、職務。 人類所作所為及自然界的一切現象、活動,都稱為'事'。
: ㄒㄧㄝˋ ㄌㄡˋ : 不應該讓人知道的事情讓人知道了。
: ㄔㄨ ㄑㄩˋ : 從裡面到外邊去。
: ㄖㄥˊ : 屢次、頻頻。 依然、還。
: ㄅㄚˇ : ㄅㄚˋ : ㄅㄞˇ : 握住、拿著。 看守。 : 柄,器具上便於手拿的部分。 花、葉或果實等的梗子。 : 之又音。
: ㄧㄣˋ : 用木或金石等所刻成的圖章。 痕跡。
: ㄒㄧㄚˊ : 收藏器物的小箱子。 牢籠、囚牢。
: ㄈㄥ ㄙㄨㄛˇ : 加鎖封閉。 限制使跟外界斷絕聯繫。
: ㄖㄨˊ ㄔㄤˊ : 照常、像平常一樣。 平常、尋常。
: ㄊㄨㄟ ㄕㄨㄛ : 推論。 藉故推托。
: ㄧㄡˇ ㄅㄧㄥˋ : 患有疾病。 謔稱人有毛病、不對勁。
: ㄅㄨˋ ㄎㄞ : 不願意開啟。 不能分離,糾纏難清。
: ㄇㄣˊ : 建築物或車、船等可以開關的出入口,也指設於出入口能關閉的裝置。 形狀或作用像門的物體。
: ㄗㄨㄛˋ ㄊㄤˊ : 坐在庭堂。 官吏判事於堂上。
: ㄧ ㄧㄥ : 一切。
: ㄨㄣˊ ㄧˊ : 公文。
: ㄑㄩㄢˊ : 古代稱測量重量的砝碼或秤錘。 變通的理念。
: ㄈㄚ : 放射。 生長、產生。
: ㄒㄩㄣˊ ㄅㄨˇ : 巡查搜捕。 職官名:清代維持京師治安的官。
: ㄍㄨㄢ : 在政府機關擔任公職的人。 宦吏的居處。
: ㄕㄡ ㄓㄨˇ : 收留保存。
: ㄧ ㄌㄧㄢˊ : 連續不斷。 連,為秤的量詞。
: ㄐㄧ : ㄐㄧˇ : 細微。 危殆、危險。 : 詢問數量的多少。 表示不定的數目。
: ㄖˋ : ㄇㄧˋ : 太陽。 白天。 : 人名用字。
: ㄓ ㄒㄧㄢˋ : 職官名。掌管一縣政事的長官,猶今之縣長。
: ㄒㄧㄠˇ ˙ㄉㄜ : 知道、明白。
: ㄓㄜˋ : ㄓㄟˋ : 指稱較近的人、事、時間或地方。 : '這'、'一'兩字的合音。
: ㄕˋ : 對、正確。 事情。
: ㄊㄚ ㄒㄧㄣ : 他意、別意。
: ㄅㄧㄥˋ ㄈㄚ : 疾病發作。
: ㄌㄧㄠˇ : ˙ㄌㄜ : 明白、懂得。 完畢、結束。 : 置於動詞後,表示動作的結束。 置於句末或句中停頓處。
: ㄢˋ ㄢˋ : 幽隱、深空的樣子。 個人私下的行動,不必為人見者。
: ㄒㄧㄠˋ : 因欣喜而在臉上露出快樂表情,或發出喜悅的聲音。 譏笑、嘲笑。
: ㄓㄨˋ : ㄓㄨㄛˊ : ˙ㄓㄜ : ㄓㄠ : ㄓㄠˊ : 顯露、表現。 標舉、標示。 : 穿上。 附、接觸。 : 表示動作正持續進行。 表示動作的存有。 : 放置。 受。 : 表示狀態的持續或已有了結果。 接觸。
: ㄑㄩㄝˋ ㄅㄨˋ : 豈不是。
: ㄉㄜˊ : ˙ㄉㄜ : ㄉㄞˇ : ㄉㄟˇ : 獲、取。 演算產生結果。 : 用在動詞、形容詞後面,表示結果或性狀。 : 遭受。 : 應該、必須、需要。
: ㄅㄨˋ ㄑㄩˋ : 不離開、不前往。 不棄、不喪失。
: ㄨㄣˋ ㄢ : 問候起居安好。
: ㄔㄚˊ ㄩㄢˋ : 唐代御史臺下三院之一,監察御史隸屬之。 明、清時都察院簡稱為'察院'。
: ㄒㄧㄢˋ : ㄐㄧㄢˋ : 顯露、顯出。 舉荐、介紹。 : 看到、看見。 拜會、訪問。
: ㄔㄨㄢˊ ㄅㄠˋ : 傳達通報。
: ㄓ ㄒㄧㄢˋ : 職官名。掌管一縣政事的長官,猶今之縣長。
: ㄌㄞˊ : ㄌㄞˋ : 空間從別處移動至此處。 時間從某定點直至現在。 : 同'徠'。
: ㄉㄠˋ : 抵達、到達。 往、去。
: ㄐㄧˊ : 近、靠近、投向。 到、登上。
: ㄎㄞ : 啟、張。 舒張、綻放。
: ㄒㄧㄠˇ : 邪惡的人、壞人。 小孩、年幼者。
: ㄇㄣˊ : 建築物或車、船等可以開關的出入口,也指設於出入口能關閉的裝置。 形狀或作用像門的物體。
: ㄑㄧㄥ : ㄑㄧㄥˊ : ㄑㄧㄥˇ : '請室'。 : 實際的狀況、內容。 : 懇求、乞求。 延聘。
: ㄐㄧㄣˋ : 向上或向前移動。 由外入內。
: ㄓˊ : 不彎曲的。 不邪曲,沒有私心的。
: ㄑㄧㄥ : ㄑㄧㄥˊ : ㄑㄧㄥˇ : '請室'。 : 實際的狀況、內容。 : 懇求、乞求。 延聘。
: ㄉㄠˋ : 抵達、到達。 往、去。
: ㄋㄚˋ : ㄋㄟˋ : 收受。 遲鈍。 : 裡,相對於'外'。 心裡、心意。
: ㄧㄚˊ : ㄩˊ : 古代官吏辦理公務的地方。 唐代天子處理政務的前殿。 : 衙衙:列隊行走的樣子。
: ㄔㄨㄤˊ : 坐臥的器具。 安放器物的架子。
: ㄑㄧㄢˊ : 在正面的、臉所向的一面。 次序在先的。
: ㄏㄨㄢ : 喜樂。 友好。
: ㄖㄢˊ : 燒。 贊同。
: ㄊㄢˊ ㄒㄧㄠˋ : 談天說笑。
: ㄕㄨㄛ : ㄕㄨㄟˋ : ㄩㄝˋ : 訴說、告訴。 解釋。 : 用言語勸人,使其聽從或採納。 : 喜悅。
: ㄓㄨˋ : ㄓㄨㄛˊ : ˙ㄓㄜ : ㄓㄠ : ㄓㄠˊ : 顯露、表現。 標舉、標示。 : 穿上。 附、接觸。 : 表示動作正持續進行。 表示動作的存有。 : 放置。 受。 : 表示狀態的持續或已有了結果。 接觸。
: ㄇㄧㄣˊ ㄈㄥ : 民間的風俗習慣。
: ㄊㄨˇ ㄙㄨˊ : 地方的風俗習慣。
: ㄑㄧㄢˊ ㄌㄧㄤˊ : 田賦的通稱。
: ㄓㄥˋ ㄨˋ : 國家及其他政治團體的事務。
: ㄇㄛˊ : ㄨˊ : '南無'。 : 不要。 未。
: ㄧ : 自然數的開始。 姓。
: ㄈㄡ : ㄈㄡˇ : ㄈㄨ : ㄅㄨˋ : 姓。 : 表示否定。 表示疑問、未定。 : 花萼上的蒂。 : 否定詞。 與'就'連用,表示有所選擇的意思。
: (又音)ㄆㄡ : ㄆㄡˇ : 又音。 : 中分、從中間分開。 破開。
: ㄉㄢˇ : 內臟器官之一。 勇氣,古人以為勇氣由膽發出。
: ㄑㄧㄥ ㄒㄧㄣ : 衷心嚮往。 盡心、誠心。
: ㄐㄧㄣ ㄐㄧㄣ : 形容液體洋溢的樣子。 形容興味濃厚的樣子。
: ㄅㄨˋ ㄧˇ : 不絕、不停止。
: ㄧ : 自然數的開始。 姓。
: ㄔㄚˊ : 植物名。 用茶葉沏成或煮成的飲料。
: ㄨㄟˋ ㄌㄧㄠˇ : 未終了。 無窮盡。
: ㄧㄡˋ ㄕˋ : 表示重複、反覆的語詞。
: ㄧ : 自然數的開始。 姓。
: ㄔㄚˊ : 植物名。 用茶葉沏成或煮成的飲料。
: ㄓ ㄒㄧㄢˋ : 職官名。掌管一縣政事的長官,猶今之縣長。
: ㄒㄧㄢˋ : ㄐㄧㄢˋ : 顯露、顯出。 舉荐、介紹。 : 看到、看見。 拜會、訪問。
: ㄔㄚˊ ㄩㄢˋ : 唐代御史臺下三院之一,監察御史隸屬之。 明、清時都察院簡稱為'察院'。
: ㄖㄨˊ ㄘˇ : 這樣。
: ㄍㄢ ㄍㄜˊ : 即肺腑,比喻懇切。
: ㄒㄧㄤ ㄉㄞˋ : 對待、款待。
: ㄈㄢ : ㄈㄢˇ : ㄈㄢˋ : 翻案。 : 翻轉。 回來。 : '反反'。
: ㄐㄧㄠˋ : ㄐㄩㄝˊ : 睡眠。 量詞。 : 睡醒。 醒悟、感悟。
: ㄐㄩˊ : 政府機關或團體分工辦事的單位。 商店的稱號。
: ㄗㄨˊ : ㄐㄩˋ : 人體下肢的總稱。 動物的下肢,用來奔走或爬行。 : 過分。
: (又音)ㄐㄧˊ : ㄐㄧˇ : 又音。 : 人或動物背部的骨柱。 泛指物體直立成條的背部。
: ㄈㄡ : ㄈㄡˇ : ㄈㄨ : ㄅㄨˋ : 姓。 : 表示否定。 表示疑問、未定。 : 花萼上的蒂。 : 否定詞。 與'就'連用,表示有所選擇的意思。
: ㄒㄧㄠˇ : 天剛亮的時刻。 姓。
: ㄕˋ : 對、正確。 事情。
: ㄕㄣˊ ˙ㄇㄜ (又音)ㄕㄜˊ ˙ㄇㄜ : 疑問代名詞,專指事物。 指示代名詞,泛指一般事物。
: ㄩㄢˊ ㄍㄨˋ : 事情發生的因由。 意外、變故。
: ㄓㄥ : ㄓㄥˋ : '正月'。 : 合於規範的、合於法則的。 不偏斜。
: ㄒㄩˋ : 粗製棉。 彈鬆的棉花。
: ㄏㄨㄚˋ : 語言。 故事。
: ㄐㄧㄢ : ㄐㄧㄢˋ : 兩者之中。 處所、地方、一定面積的建築。 : 空隙。 奸細。
: ㄏㄨ : 不留心、不注意。 輕視、瞧不起。
: ㄅㄠˋ : 由某種前因而得的結果。 音信、消息。
: ㄔㄨˊ ㄈㄤˊ : 烹調食物的地方。
: ㄈㄚ ㄏㄨㄛˇ : 起火。 槍炮擊發。
: ㄋㄚˋ : ㄋㄟˋ : 收受。 遲鈍。 : 裡,相對於'外'。 心裡、心意。
: ㄅㄢ : 古代將玉質的信物中分為二,雙方各執其一以為信。 分開、分別。
: ㄇㄣˊ : 建築物或車、船等可以開關的出入口,也指設於出入口能關閉的裝置。 形狀或作用像門的物體。
: ㄗㄠˋ : 去汙垢的鹼性用品。 黑色。
: ㄔㄨˊ : 烹調食物的地方。 儲藏東西的櫃子。
: ㄧˋ : 戍守邊疆。 使喚、差遣。
: ㄈㄣ ㄈㄣ : 多而雜亂的樣子。 接連不斷的樣子。
: ㄍㄢˇ : 加速行動。 在後面驅策。
: ㄐㄧㄣˋ : 向上或向前移動。 由外入內。
: ㄓ : ㄓˇ : 量詞。 : 僅。 儘。
: ㄐㄧㄠˋ : 呼喊。 鳴。
: ㄕㄠ : 使東西著火。 加熱使物體發生變化。
: ㄐㄧㄤ ㄌㄞˊ : 未來。 將至,將要到。
: ㄌㄧㄠˇ : ˙ㄌㄜ : 明白、懂得。 完畢、結束。 : 置於動詞後,表示動作的結束。 置於句末或句中停頓處。
: ㄧㄝˊ ˙ㄧㄝ : 稱謂。 引申為對官吏、有威望或受人尊敬者的敬稱。
: ㄎㄨㄞˋ : 高興、歡喜、舒暢。 爽直。
: ㄗㄡˇ : 疾行、奔跑。 步行。
: ㄔㄚˊ ㄩㄢˋ : 唐代御史臺下三院之一,監察御史隸屬之。 明、清時都察院簡稱為'察院'。
: ㄅㄧㄢˋ ㄙㄜˋ : 因恐懼或憤怒而面色失常。 物的顏色改變。
: ㄐㄧˊ : 沒耐心、暴躁的。 不能等、亟待解決的。
: ㄗㄡˇ : 疾行、奔跑。 步行。
: ㄑㄧˇ ㄌㄞˊ : 坐起或站起。 起床。
: ㄕㄡˇ : 人體的上肢。 從事某種事情或擅長某種技藝的人。
: ㄑㄩˇ : 拿。 得到。
: ㄈㄥ : 包好的或用來裝東西的紙袋。 量詞。
: ㄏㄠˇ : ㄏㄠˋ : 美、善,理想的。 友愛的。 : 心中所喜愛的事。 舊指玉器中的孔。
: ㄉㄧˊ : ㄉㄧˋ : ˙ㄉㄜ : 確、真、實在。 : 箭靶的中心。 : 結構助詞:置於形容詞後。 句尾助詞:置於句尾,表示肯定或加強的語氣。
: ㄧㄣˋ : 用木或金石等所刻成的圖章。 痕跡。
: ㄒㄧㄚˊ : 收藏器物的小箱子。 牢籠、囚牢。
: ㄑㄧㄣ : ㄑㄧㄥˋ : 父母。 泛稱和自己有血緣或因婚姻而建立親戚關係的人。 : '親家'。
: ㄈㄨˋ ㄩˇ : 拿給、交付。
: ㄓ ㄒㄧㄢˋ : 職官名。掌管一縣政事的長官,猶今之縣長。
: ㄉㄠˋ : 路途、途徑。 方法、道理。
: ㄈㄢˊ : 躁悶。 繁雜、眾多。
: ㄒㄧㄢˊ : ㄒㄧㄢˋ : 良善的、有才能德行的。 對輩分相同或較低的人的敬稱。 : 大孔。
: ㄌㄧㄥˋ : 命令、法令。 時節。
: ㄩˊ : ㄩˇ : ㄩˋ : 置於句末,表示感嘆的語氣。 置於句末,表示疑問、反詰的語氣。 : 贊成、允許。 支助、贊助。 : 參加。 干涉、干預。
: (語音)ㄨㄛˇ : (讀音)ㄜˇ : 自稱。 自稱己方。 : 讀音。
: ㄏㄨˋ ㄔˊ : 保護支持。
: ㄌㄧㄠˇ : ˙ㄌㄜ : 明白、懂得。 完畢、結束。 : 置於動詞後,表示動作的結束。 置於句末或句中停頓處。
: ㄔㄨ ㄑㄩˋ : 從裡面到外邊去。
: ㄕㄡ : 拘押、捉拿。 收回、取回。
: ㄗㄞˋ : 存、存活。 居於、處於。
: ㄒㄧㄢˋ : ㄒㄩㄢˊ : 地方政府的行政區域名稱。 古代天子統治的區域。 : 繫、掛。 出示、揭示。
: ㄕㄜˋ : ㄎㄨˋ : 姓。 : 收藏兵器的地方。 泛指貯藏物品的地方。
: ㄐㄧㄡˋ : 成功、完成。 從事。
: ㄅㄛ : 橫向推開或排除。 用手轉動、挑動或拉動。
: ㄖㄣˊ ㄈㄨ : 受征召服勞役的人。 受僱用而服差役的人。
: ㄎㄨㄞˋ : 高興、歡喜、舒暢。 爽直。
: ㄌㄞˊ : ㄌㄞˋ : 空間從別處移動至此處。 時間從某定點直至現在。 : 同'徠'。
: ㄐㄧㄡˋ ㄏㄨㄛˇ : 撲滅火災。
: ㄓ ㄒㄧㄢˋ : 職官名。掌管一縣政事的長官,猶今之縣長。
: ㄏㄨㄤ ㄇㄤˊ : 急迫的樣子。
: ㄕ ㄘㄨㄛˋ : 失誤、差錯。
: ㄧㄡˋ : 表示重複或反覆。 表示加強、加重的語氣。
: ㄅㄨˋ ㄏㄠˇ : ㄅㄨˋ ㄏㄠˋ : 不善、不良。 不便。 : 不喜愛。
: ㄊㄨㄟ : 用力往前或往外移動物體。 順著遷移。
: ㄉㄜˊ : ˙ㄉㄜ : ㄉㄞˇ : ㄉㄟˇ : 獲、取。 演算產生結果。 : 用在動詞、形容詞後面,表示結果或性狀。 : 遭受。 : 應該、必須、需要。
: ㄓˇ ㄉㄜˊ : 只好。
: ㄅㄠˋ : 胸懷、志趣。 量詞。
: ㄌㄧㄠˇ : ˙ㄌㄜ : 明白、懂得。 完畢、結束。 : 置於動詞後,表示動作的結束。 置於句末或句中停頓處。
: ㄎㄨㄥ : ㄎㄨㄥˋ : 沒有東西的。 不切實際的。 : 閒暇時間。 間隙、可乘之機。
: ㄒㄧㄚˊ : 收藏器物的小箱子。 牢籠、囚牢。
: ㄔㄨ ㄌㄞˊ : 自內而出。 顯露、出現。
: ㄘˇ ㄕˊ : 現在。
: ㄉㄧˋ ㄈㄤ : ㄉㄧˋ ˙ㄈㄤ : 區域、地區。 本地、當地。 : 地保的俗稱。
: ㄕㄨㄟˇ ㄈㄨ : 舊時指排水的工人或挑水工人。 船夫。
: (又音)ㄐㄩ : ㄐㄩˋ : 又音。 : 偕、同、一起。
: ㄐㄧˊ : 棲息。 把散開的事物聚合在一起。
: ㄅㄚˇ : ㄅㄚˋ : ㄅㄞˇ : 握住、拿著。 看守。 : 柄,器具上便於手拿的部分。 花、葉或果實等的梗子。 : 之又音。
: ㄏㄨㄛˇ : 物體燃燒時產生的光和熱。 中醫指病理變化過程中,機能亢進的現象。
: ㄐㄧㄡˋ : 制止、阻止。 援助、使脫離困難或危急。
: ㄇㄧㄝˋ : 撲熄、熄掉。 除盡、除絕。
: ㄓ : ㄓˇ : 量詞。 : 僅。 儘。
: ㄕㄠ : 使東西著火。 加熱使物體發生變化。
: ㄉㄜˊ : ˙ㄉㄜ : ㄉㄞˇ : ㄉㄟˇ : 獲、取。 演算產生結果。 : 用在動詞、形容詞後面,表示結果或性狀。 : 遭受。 : 應該、必須、需要。
: ㄔㄨˊ ㄈㄤˊ : 烹調食物的地方。
: ㄌㄧㄤˇ : 量詞:計算重量的單位。 數目字,表一對、一雙之意。
: ㄐㄧㄢ : ㄐㄧㄢˋ : 兩者之中。 處所、地方、一定面積的建築。 : 空隙。 奸細。
: ㄍㄨㄥ ㄒㄧㄝˋ : 官署。
: ㄇㄛˊ : ㄨˊ : '南無'。 : 不要。 未。
: ㄕˋ : 工作、職務。 人類所作所為及自然界的一切現象、活動,都稱為'事'。
: ㄔㄚˊ ㄩㄢˋ : 唐代御史臺下三院之一,監察御史隸屬之。 明、清時都察院簡稱為'察院'。
: ㄈㄣ ㄈㄨˋ : 發落、處理。 交付、囑咐。
: ㄅㄚˇ ㄇㄣˊ : 守門。
: ㄍㄨㄢ : 掩閉、閉合。 拘禁。
: ㄌㄧㄠˇ : ˙ㄌㄜ : 明白、懂得。 完畢、結束。 : 置於動詞後,表示動作的結束。 置於句末或句中停頓處。
: ㄓㄜˋ ˙ㄍㄜ : 這一個。 表示猶豫、思索的口頭語,無義。
: ㄐㄧˋ ㄐㄧㄠˋ : 計算、比較。 爭辯、爭論。
: ㄋㄞˇ ㄕˋ : 卻是。 正是。
: ㄕ : 丟掉、遺落。 錯過、縱放。
: ㄧㄣˋ : 用木或金石等所刻成的圖章。 痕跡。
: ㄓ ㄏㄡˋ : 表示某個時間以後的連詞。
: ㄔㄚˊ ㄩㄢˋ : 唐代御史臺下三院之一,監察御史隸屬之。 明、清時都察院簡稱為'察院'。
: ㄩˋ ㄒㄧㄢ : 事前。
: ㄈㄣ ㄈㄨˋ : 發落、處理。 交付、囑咐。
: ㄒㄧㄚˋ ˙ㄉㄜ : 捨得、忍心。
: ㄓ ㄒㄧㄢˋ : 職官名。掌管一縣政事的長官,猶今之縣長。
: ㄏㄨㄟˊ ˙ㄑㄩ : 回到原來的地方。 俗稱死亡為'回去'。
: ㄙ ㄌㄧㄤˊ : 仔細衡量、考慮。
: ㄉㄠˋ : 路途、途徑。 方法、道理。
: (又音)ㄊㄨㄛ : ㄊㄚ : 又音。 : 第三人稱。
: ㄅㄚˇ : ㄅㄚˋ : ㄅㄞˇ : 握住、拿著。 看守。 : 柄,器具上便於手拿的部分。 花、葉或果實等的梗子。 : 之又音。
: ㄓㄜˋ : ㄓㄟˋ : 指稱較近的人、事、時間或地方。 : '這'、'一'兩字的合音。
: ㄎㄨㄥ : ㄎㄨㄥˋ : 沒有東西的。 不切實際的。 : 閒暇時間。 間隙、可乘之機。
: ㄒㄧㄚˊ : 收藏器物的小箱子。 牢籠、囚牢。
: ㄐㄧㄠ : 足脛相交。 縱橫錯雜。
: ㄗㄞˋ : 存、存活。 居於、處於。
: (語音)ㄨㄛˇ : (讀音)ㄜˇ : 自稱。 自稱己方。 : 讀音。
: ㄕㄡˇ : 人體的上肢。 從事某種事情或擅長某種技藝的人。
: ㄖㄜˇ : ㄖㄨㄛˋ : '般若'、'蘭若'等。 : 一種香草。 姓。
: ㄖㄥˊ ㄐㄧㄡˋ : 依舊、照舊。
: ㄖㄨˊ ㄘˇ : 這樣。
: ㄙㄨㄥˋ ㄏㄨㄢˊ : 遣送、歸還。
: (又音)ㄊㄨㄛ : ㄊㄚ : 又音。 : 第三人稱。
: ㄎㄞ : 啟、張。 舒張、綻放。
: ㄌㄞˊ : ㄌㄞˋ : 空間從別處移動至此處。 時間從某定點直至現在。 : 同'徠'。
: ㄅㄨˋ ㄐㄧㄢˋ : 沒看見。 消失。
: ㄧㄣˋ ㄒㄧㄣˋ : 政府機關使用的印章。
: (語音)ㄨㄛˇ : (讀音)ㄜˇ : 自稱。 自稱己方。 : 讀音。
: ㄓㄜˋ : ㄓㄟˋ : 指稱較近的人、事、時間或地方。 : '這'、'一'兩字的合音。
: ㄍㄢ ㄒㄧˋ : 責任、關係。
: ㄒㄩ : 生在下巴的鬍子。 片刻、短暫的時間。
: ㄊㄨㄟ : 用力往前或往外移動物體。 順著遷移。
: ㄅㄨˋ ㄑㄩˋ : 不離開、不前往。 不棄、不喪失。
: ㄓㄢˇ ㄓㄨㄢˇ : 翻來覆去睡不著覺。 曲折、間接。
: ㄨˊ ㄐㄧˋ : 沒有計策、辦法。
: ㄓˇ ㄉㄜˊ : 只好。
: ㄖㄨㄣˋ : 使潮溼、不枯乾。 修飾。
: ㄎㄞ : 啟、張。 舒張、綻放。
: ㄈㄥ ㄆㄧˊ : 物件或書函的外皮。 封閉房屋或器物的字條。
: ㄅㄚˇ : ㄅㄚˋ : ㄅㄞˇ : 握住、拿著。 看守。 : 柄,器具上便於手拿的部分。 花、葉或果實等的梗子。 : 之又音。
: ㄑㄧㄢˊ ㄖˋ : 前一陣子。
: ㄙㄨㄛˇ : 地方、處所。 恰當的位置。
: ㄊㄡ : 竊取。 抽出、挪出(時間)。
: ㄓ : 的、底。 於。
: ㄧㄣˋ : 用木或金石等所刻成的圖章。 痕跡。
: ㄖㄥˊ : 屢次、頻頻。 依然、還。
: ㄈㄤˇ : ㄈㄤˋ : 依據。 至。 : 逐。 棄。
: ㄒㄧㄚˊ : 收藏器物的小箱子。 牢籠、囚牢。
: ㄓㄨㄥ : ㄓㄨㄥˋ : 距離四方或兩端相等的部位。 內、裡面。 : 達到要點。 合、正對上。
: ㄈㄥ ㄙㄨㄛˇ : 加鎖封閉。 限制使跟外界斷絕聯繫。
: ㄖㄨˊ ㄐㄧㄡˋ : 像以前一樣未曾改變的。
: ㄇㄧㄥˊ ㄖˋ : 次日。
: ㄕㄥ ㄊㄤˊ : 登上廳堂。 舊稱官吏登公堂審訊案件。
: ㄅㄠˋ : 胸懷、志趣。 量詞。
: ㄒㄧㄚˊ : 收藏器物的小箱子。 牢籠、囚牢。
: ㄙㄨㄥˋ ㄏㄨㄢˊ : 遣送、歸還。
: ㄔㄚˊ ㄩㄢˋ : 唐代御史臺下三院之一,監察御史隸屬之。 明、清時都察院簡稱為'察院'。
: ㄐㄧㄡˋ : 成功、完成。 從事。
: ㄌㄧㄡˊ ㄓㄨˋ : 留下、留止。 宋、元時對一般市井青年人的泛稱。
: ㄓ ㄒㄧㄢˋ : 職官名。掌管一縣政事的長官,猶今之縣長。
: ㄉㄤ ㄊㄤˊ : 在審理案件的公堂。
: ㄎㄞ : 啟、張。 舒張、綻放。
: ㄧㄢˋ : 憑證、證據。 預期的效果,或與預言相合的事實。
: ㄧㄣˋ ㄒㄧㄣˋ : 政府機關使用的印章。
: ㄧㄣˋ : 用木或金石等所刻成的圖章。 痕跡。
: ㄌㄧㄠˇ : ˙ㄌㄜ : 明白、懂得。 完畢、結束。 : 置於動詞後,表示動作的結束。 置於句末或句中停頓處。
: ㄒㄩˇ ㄉㄨㄛ : 很多。
: ㄑㄧㄢˊ ㄖˋ : 前一陣子。
: ㄨㄟˋ : 地支的第八位。 時辰名。
: ㄈㄚ ㄈㄤˋ : 分發薪資、財物或施捨、救濟的物品。 處分發落。
: ㄉㄧˊ : ㄉㄧˋ : ˙ㄉㄜ : 確、真、實在。 : 箭靶的中心。 : 結構助詞:置於形容詞後。 句尾助詞:置於句尾,表示肯定或加強的語氣。
: ㄍㄨㄥ ㄨㄣˊ : 處理或聯繫公務的文書。
: ㄐㄧㄡˋ : 成功、完成。 從事。
: ㄩˊ ㄕˋ : 表承上啟下的連詞。
: ㄖˋ : ㄇㄧˋ : 太陽。 白天。 : 人名用字。
: ㄈㄚ ㄆㄞˊ : 玩牌時,將手中的牌分發出去。
: ㄑㄧˇ ㄇㄚˇ : 啟程動身。
: ㄌㄧˊ : 分別、分開。 距、相隔。
: ㄑㄩㄝˋ : 推辭、拒而不受。 退。
: ㄨˊ : 國名。 朝代名:(西元222∼280)三國之一。
: ㄐㄧㄤ : 大河的通稱。 長江的簡稱。
: ㄑㄩㄝˋ : 推辭、拒而不受。 退。
: ㄅㄚˇ : ㄅㄚˋ : ㄅㄞˇ : 握住、拿著。 看守。 : 柄,器具上便於手拿的部分。 花、葉或果實等的梗子。 : 之又音。
: ㄘˇ : 這個。
: ㄏㄨㄚˋ : 語言。 故事。
: ㄍㄠˋ ㄙㄨˋ : ㄍㄠˋ ˙ㄙㄨ : 被害者向高級長官或機關告發,稱為'告訴'。 : 通知。
: ㄌㄧㄠˇ : ˙ㄌㄜ : 明白、懂得。 完畢、結束。 : 置於動詞後,表示動作的結束。 置於句末或句中停頓處。
: ㄒㄩㄣˊ ㄈㄨˇ : 巡視安撫。 職官名。
: ㄉㄨ : ㄉㄡ : 大城市。 中央政府及地方政府的所在地。 : 皆。 還、尚且、甚至。
: ㄊㄤˊ : 正房、大廳。 以前官府辦公、審訊、舉行典禮的地方。
: ㄌㄧㄤˇ : 量詞:計算重量的單位。 數目字,表一對、一雙之意。
: ㄍㄜˇ : ㄍㄜˋ : ˙ㄍㄜ : '自個兒'。 : 量詞。 見'個子'、'個兒'等條。 : 這個、那個、一個、添個、來個等語詞中的音讀。
: ㄏㄨㄟˋ ㄊㄨㄥˊ : 古代諸侯朝見天子或互相聘問等事。 水流的匯集。
: ㄅㄚˇ : ㄅㄚˋ : ㄅㄞˇ : 握住、拿著。 看守。 : 柄,器具上便於手拿的部分。 花、葉或果實等的梗子。 : 之又音。
: ㄓㄜˋ : ㄓㄟˋ : 指稱較近的人、事、時間或地方。 : '這'、'一'兩字的合音。
: ㄓ ㄒㄧㄢˋ : 職官名。掌管一縣政事的長官,猶今之縣長。
: ㄅㄨˋ ㄈㄚˇ : 違反法律的意圖或行為。
: ㄓ : 的、底。 於。
: ㄕˋ : 工作、職務。 人類所作所為及自然界的一切現象、活動,都稱為'事'。
: ㄙㄢ : ㄕㄣ : ㄘㄢ : ㄘㄣ : 同'三'。 : 人參、沙參等藥材的總稱。 星座名。 : 摻雜。 加入。 : '參差'、'參錯'等。
: ㄗㄡˋ : 進獻。 古代臣下向皇帝上書或進言。
: ㄧ ㄅㄣˇ : 同源。 校勘用語。
: ㄌㄨㄣˊ : ㄌㄨㄣˋ : 論語的簡稱。 姓。 : 分析、研議。 評定、推斷。
: ㄌㄧㄠˇ : ˙ㄌㄜ : 明白、懂得。 完畢、結束。 : 置於動詞後,表示動作的結束。 置於句末或句中停頓處。
: (又音)ㄊㄨㄛ : ㄊㄚ : 又音。 : 第三人稱。
: ㄑㄩˋ : 往、到。 離開。
: ㄓ ㄒㄧㄢˋ : 職官名。掌管一縣政事的長官,猶今之縣長。
: ㄌㄧㄣˊ : 從高處往下看。 來到。
: ㄑㄩˋ : 往、到。 離開。
: ㄕˊ : 季節。 將一天依十二地支順序,所分成的時段,共有十二個時辰,簡稱為'時'。
: ㄉㄨㄟˋ : 回答地位高的人所提的問題或接續他們的說話。 一般的應答。
: ㄧㄚˊ ㄇㄣˊ : 唐代皇宮前殿的殿門。 舊時官吏辦公、辦事的地方。
: ㄖㄣˊ ㄉㄠˋ : 做人的道理。 人倫。
: ㄌㄢˇ : 怠惰、不勤勉。 淡薄。
: ㄌㄨㄥˊ : 傳說中一種極具靈性的動物。 古代帝王的象徵。
: ㄓㄜˋ : ㄓㄟˋ : 指稱較近的人、事、時間或地方。 : '這'、'一'兩字的合音。
: ㄖㄣˊ : 具有高度智慧和靈性,且能製造並使用工具以進行勞動的高等動物。 別人、他人。
: ㄕˋ : 對、正確。 事情。
: ㄧㄡˇ ㄐㄧㄢˋ ㄕˋ : 有知識見聞。
: ㄉㄧˊ : ㄉㄧˋ : ˙ㄉㄜ : 確、真、實在。 : 箭靶的中心。 : 結構助詞:置於形容詞後。 句尾助詞:置於句尾,表示肯定或加強的語氣。
: (語音)ㄨㄛˇ : (讀音)ㄜˇ : 自稱。 自稱己方。 : 讀音。
: ㄏㄨㄟˇ : 事後追恨。 改過。
: ㄅㄨˋ ㄩㄥˋ : 不必、不需要。
: ㄑㄧˊ : ㄐㄧ : ㄐㄧˋ : 他、他們。 他的、他們的。 : 置於語尾,表疑問的語氣。 : 置於句中或句末。
: ㄧㄢˊ : ㄧㄣˊ : 說、講。 談論。 : '言言'。
: ㄧˇ ㄓˋ : 一直到。 導致。
: ㄩˊ : ㄨ : 在。 給。 : '烏'的本字。
: ㄘˇ : 這個。
: ㄓㄥˋ ㄕˋ : 恰是。 小說雜劇,在一回或一齣結束詩詞前所用的套語。
: ㄨㄤˇ : 彎曲的、不直的。 不正直的、邪惡的。
使 : ㄕˇ : ㄕˋ : 命令、派遣。 讓、以致於。 : 、'之又音。
: ㄒㄧㄣ ㄐㄧ : 心思、計謀。
: ㄗˋ : 起源的地方。 姓。
: ㄗㄨㄛ : ㄗㄨㄛˊ : ㄗㄨㄛˋ : 工人、工匠。 製作某些工藝作品的場所。 : '作摩'、'作料'等。 : 興起、振起。 造就、培育。
: ㄓ : 的、底。 於。
: ㄋㄧㄝˋ : 非正室所生的兒子。 災禍。
: ㄇㄛˊ : ㄨˊ : '南無'。 : 不要。 未。
: ㄌㄧㄤˊ : 橋。 架在柱上,用來支舕帠貌瑣謅魽C
: ㄅㄨˋ ㄔㄥˊ : 無所成就。 不行。
: ㄈㄢ : ㄈㄢˇ : ㄈㄢˋ : 翻案。 : 翻轉。 回來。 : '反反'。
: ㄕㄨ : 運送。 捐獻、獻納。
: ㄧ : 自然數的開始。 姓。
: ㄊㄧㄝ : 黏附。 挨近、接近。

下一段: 辭典查出二刻拍案驚奇37-25   下一回: 辭典查出二刻拍案驚奇38   辭典查出二刻拍案驚奇全目錄

  • 二刻拍案驚奇 第37回-1 卷三十九 神偷寄興一枝梅 俠盜慣行三昧戲...
  • 二刻拍案驚奇 第37回-2 詩曰:劇賊從未有賊智,其間妙巧亦無窮。若...
  • 二刻拍案驚奇 第37回-3 且說宋朝臨安有個劇盜,叫做“我來也”,不...
  • 二刻拍案驚奇 第37回-4 一日,那人又對獄卒道:“小人承蒙哥哥盛情...
  • 二刻拍案驚奇 第37回-5 須臾府尹升堂,放告牌出。只見紛紛來告盜情...
  • 二刻拍案驚奇 第37回-6 懶龍不但伎倆巧妙,又有幾件希奇本事,詫異...
  • 二刻拍案驚奇 第37回-7 嘉靖初年,洞庭兩山出蛟,太湖邊山崖崩塌,...
  • 二刻拍案驚奇 第37回-8 一日,有人傳說一個大商下千金在織人周甲家...
  • 二刻拍案驚奇 第37回-9 暮鴉撩亂,碧樹蒙籠。萬籟淒清,四隅寂靜。...
  • 二刻拍案驚奇 第37回-10 說話的,懶龍固然手段高強,難道只這等遊行...
  • 二刻拍案驚奇 第37回-11 隔牆須有耳,門外豈無人?誰想隔鄰人家,有...
  • 二刻拍案驚奇 第37回-12 跳到街上,正走時,天尚黎明,有三四一起早...
  • 二刻拍案驚奇 第37回-13 懶龍神偷之名,四處布聞。衛中巡捕張指揮訪...
  • 二刻拍案驚奇 第37回-14 須臾天明,張指揮走將出來,鸚哥不見在簷下...
  • 二刻拍案驚奇 第37回-15 酒家翁聽見,來問其故,與他說了。酒家翁道...
  • 二刻拍案驚奇 第37回-16 及到天明,船中不見錦被,滿艙鬧嚷。公子甚...
  • 二刻拍案驚奇 第37回-17 懶龍固然好戲,若是他心中不快意的,就連真...
  • 二刻拍案驚奇 第37回-18 蘇州新興百柱帽,少年浮浪的,無不戴著裝幌...
  • 二刻拍案驚奇 第37回-19 人叢中走出一個少年子弟,撲的跳下船來道:...
  • 二刻拍案驚奇 第37回-20 費盡心,要傳家堣l孫,腆著面,且認民之父...
  • 二刻拍案驚奇 第37回-21 應捕無奈,只得到蘇州來走一遭。正進閶門,...
  • 二刻拍案驚奇 第37回-22 懶龍連夜起身,早到無錫,晚來已閃入縣令衙...
  • 二刻拍案驚奇 第37回-23 兩個應捕自那日與懶龍別後,來到家中。依他...
  • 二刻拍案驚奇 第37回-24 卻說明日察院在私衙中開印來用,只剩得空匣...
  • 二刻拍案驚奇 第37回-25 懶龍名既流傳太廣,未免別處賊情也有疑猜著...
  • 二刻拍案驚奇 第37回-26 小舍原受府委,要訪這事的,今得此的信,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