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委員許毓仁(左2)、普華合夥律師梁鴻烈(左1)、BitoEX 幣託執行長鄭光泰(右3)、PwC 香港合夥人楊益驊(右2)、普華顧問林信宏(右1)。 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提供)
財經
晶新聞 編輯室 綜合報導
2018-1029
資誠發布新聞,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及普華商務法律事務所於2018年10月29日共同主辦「迎接創新變革:虛擬通貨之機會與挑戰」研討會,分享國際間對虛擬通貨平台及ICO之監管概況與市場展望,及區塊鏈技術於防制洗錢及打擊資恐(AML/CFT)之創新應用。同時就法規環境、財會、稅務、以及商業實務四大面向的國際趨勢進行分析,並討論臺灣虛擬通貨及ICO之法律地位議題及財稅問題。
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金融產業服務營運長吳偉臺表示,近年來,虛擬通貨正日益成為不容忽略的主流趨勢,其迅速增加的價值及波動性,吸引大眾的高度興趣與關注,同時也促使各地區監管單位仔細審視。
日本明文化虛擬通貨法令,香港發展幣幣交易可溯性-與台灣同為大陸法系的日本,是全世界第一個對虛擬通貨立法的國家,也是交易量最大的國家之一。PwC日本合夥人鈴木智佳子分享日本虛擬通貨相關法規建構歷史及監管範圍。她提到,從2014年日本最大的交易平台Mt. Gox (Mount Gox or MTGOX)倒閉後,日本與國際間於2015年逐漸識別相關風險,包括洗錢、資恐、使用者權益等,並開始明文化相關法令要求,如身分驗證、交易監控、業者登記及取得營業執照。
至於虛擬通貨的交易風險,PwC香港合夥人楊益驊點出虛擬通貨無國界的特性,及伴隨其而來的資恐、暗網市場(Darknet Market)、詐欺等風險,道破市場面對虛擬通貨浪潮的擔憂。他提到,香港目前應用區塊鏈技術,發展幣幣交易的可溯性,進行幣幣交易之風險評分,這樣的技術應能成為抵減虛擬通貨相關風險的開端。
虛擬通貨市場繁榮,仍應掌握各方面風險-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金融產業服務副營運長郭柏如表示,區塊鏈的應用不僅可減少中介者、降低成本,還可提高業務流程的速度、增加覆蓋面,以及提升透明度和可追溯性。而以區塊鏈技術為基礎的虛擬通貨則善用其去中心化的特性,提供消費者另一種迅速的跨國交易方式。ICO則是從虛擬通貨及區塊鏈生態圈所衍生出的新興眾籌方式,有別於傳統創投及上市櫃等籌資管道,為業者另闢新的機會與平台。
平衡監管與自律規範 創造虛擬通貨蓬勃發展-普華商務法律事務所金融產業服務合夥律師梁鴻烈表示,為塑造虛擬通貨能於臺灣蓬勃發展,不但應有從主管機關到業者或企業的監管,更需要由業者或企業向主管機關的回饋機制,讓主管機關能夠充分掌握虛擬通貨業務的風險,以共同創造適當且促進相關科技成長之規範。
依虛擬通貨性質差異,探討稅法適用性-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金融產業服務執業會計師陳麗媛表示,虛擬通貨及ICO的課稅議題也愈發重要,虛擬通貨的特性究竟為何,是否屬於應課徵營業稅範疇的商品或勞務?價如何決定?另外依照ICO的發行目的及功能,及考量其跳脫地理疆界的特性,其課稅結果亦可能不同,若有跨境的安排,則應該注意各國家或地區的課稅規範,也應注意潛在跨境衍生的功能風險配置及移轉訂價議題。